如何提高数学操作活动的有效性
(2020-06-05 17:23:09)
标签:
教育课堂教学 |
分类: 教学研究 |
崔明儒
在新的课改形势下,数学课堂操作性的活动越来越多,综观很多数学公开课成功的课和不成功的课在很大程度上与操作性活动的设置有效性有关.由此可见,提高数学操作活动的有效性显得尤为重要.
所谓数学操作活动的有效性是指学生在合理的时间内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思维参与活动中,并在活动的过程中,完成本节课的教学部分目标和全部目标.其重要特点就是活动完成的时效性、学生参与面的广泛性、学生思维参与的深度性。根据以上特点,我提出自己一点浅显的看法。
操作活动的时效性
能否在40分钟准时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重要一点是提高数学操作活动的时效性。要想做到有效必须做到:教师在组织活动前,必须考虑到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活动的目的要明确,活动操作要求要具体得当,同时要考虑学生的能力能否完成你所给予的操作内容;在操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学生能否自我解决,教师什么时候引导;小组合作方式的必要性;如何利用学生生成的资源做到为教师所用;如何评价学生的活动结果?所有这些教师在讲课之前都通盘考虑之后,活动所占用的时间就会大大减少。
学生参与面的广泛性
成功的课不是几个学生支撑起来的,也不是几个学生参与教师组织的操作性活动就能完成的。这就要求我们设计的操作活动必须让大多数的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存在的,但是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对每个学生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有的学生善于表达,那就让他汇报小组活动的结果,有的学生爱计算那就把计算的任务交给他;有的学生具有领导能力,那就让他当小组长,带领大家活动,这一点需要教师长期培养之后才能达到,刚开始不用着急,学生养成之后会得心应手。总之,我们在活动的过程中,不要有大量的旁观生存在,要让他们各尽所能参与活动当中,关注活动的内容,这样活动的效率在无形中也提高了。如果活动操作坡度的确很大,老师就设置一个台阶,让学生有一个过度,这样学生不因为操作有难度而不与进行下去。
学生思维参与的深度性
我在很多课堂中发现,有许多操作性的活动知识让大家看的留于一种形式而已,好想是在赶时髦一样,否在就是落后,至于教学目标了全然不顾。当然学生的思维参与就像蜻蜓沾水一样,学生挖掘的深度不够。其中的原因和教师的引导有关。如果老师在活动之前设计的问题本身就很简单。那么,学生的思维深度自然不深。
张老师要求把自己喜欢的年份对照年历表把每个月的天数填写在统计表内。这对与学生来说太简单了,学生经常见到这方面的知识,他们有一定的知识经验基础。我认为在这个地方设计一个问题:请同学们把自己喜欢的年份对照年历表把每个月的天数填写在统计表内,然后观察每个月的天数变化有什么规律?这样设计就把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参与的深度就深了。一些简单的 知识一带而过就可以了。我认为数学和语文一样要有所取舍。所以,有些数学操作活动老师的问题设计非常重要,它直接影响到学生思维参与的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