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理想中的公开课

(2020-06-05 17:24:54)
标签:

教育

课堂

教学

分类: 教学研究

朱萍萍

身处教育第一线的教师,欠缺的不是理念,而是理念指导下的实际行为。面对新课程这份丰盛大餐,怎样消化吸收,怎样有效运用,需要一种引领,需要一种尝试,而公开课则搭建了一座座T型台,理所当然地,承载起应尽的历史职责,体现出教育的理想光芒,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理想的公开课具有质朴的原力。

常态下的公开课是质朴的,没有花拳绣腿,没有矫揉造作,有的只是自然状态下的真实呈现。惟有如此,课堂才更接近原生状态,也才更显出研究价值,绝不会因过滥过繁的技术处理而喧宾夺主,本末倒置,看看激动,想想感动,过后却没法采用,影响了客观公正的评价,损害了实际的借鉴意义。

当然,质朴并不等于简陋。课堂要经得住反复斟酌,既着意设计,又天然浑成,既充分预设,又动态生成,在行云流水之中凸现教师的功力。朴实也不排斥缺陷。正因为力求教学的原生状态,故而难免缺憾。可是,缺憾能真实地暴露问题,缺憾能促成深入反思。太过完美的课反而不够真实。只要我们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思维习惯、学习方法、运用能力为第一价值追求,缺憾也便成了美丽。

理想的公开课具有蓬勃的活力。

公开课的主体并非专指授课教师,也不是旁听的教师、领导,而始终是参与整个教学活动、富有生命活力的师生。理想的公开课不仅关注学生参与的广度,更关注教师引领下学生的参与深度;不仅聚焦师生之间的互动,更聚焦生生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合作探究,人际互动,从而有效生成,多元开放,激情洋溢,“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生命在教学中日臻成熟。

热闹与活力不是一组同义词。活力有时偏偏藏于宁静。宁静的力量甚至超过浮躁的热闹。宁静才能生慧,默然才能心会。感知需要宁静,思考需要宁静,倾听需要宁静,内省需要宁静。在宁静的外表下,问题在深刻挖掘,矛盾在剧烈冲突,思想在不断完善。大海的表面波澜壮阔,而底下的暗流涌动,更具强劲活力。

理想的公开课具有强劲的张力。

公开课要为学生创设思维拓展的时空,从“学会”走向“会学”,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课堂,把目光从狭隘的书本上移开,投向广阔的自然、社会。从这个意义上说,公开课(也包括其他课型)的价值,就在于给学生以巨大的张力,以课堂为原点,向课堂之外极剧膨胀,生发。

同时,公开课的重要职能之一,是为教学研究提供鲜活的案例。常态课往往告诉我们应当怎样做,并呈现教学中的各种问题,而公开课告诉我们为什么这样做,通过解剖麻雀,提供更多策略。在观摩、评议乃至争辩的过程中,公开课所内蕴的理念逐渐外显,并为人认可、接受、移植。丧失了研究价值,公开课便自然丧失了“公开”的本质,丧失了教学研究的张力。公开课如果是火种,听课者便是普罗米修斯,一旦传递开来,势必形成燎原之势。从这个意义上说,公开课的价值,就在于给广大教师提供理念转化为行为的样本,以借鉴,以推广。

理想的公开课具有迷人的魅力。

没有亮点,就称不上理想的公开课。亮点的产生,得益于教师鲜明的个性。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天赋、优势,讲究艺术,演绎才情,使公开课具有迷人魅力,张扬独特个性。教师的魅力,就是公开课的魅力。于漪的亲和、钱梦龙的从容,无不印证了这样一句话:教师往讲台上这么一站,本身就是一门充满魅力的课程!

教师的魅力来源于自身深厚的文化积淀、扎实的理论素养、丰富的教育机智,非一朝一夕所能实现,这也常常令我们仰望、追慕。作为一般教师,如果怀揣一颗朝圣者般的虔诚之心,勤于学习,善于反思,不仅仅满足于做教材的代言人、教学规程的执行者,而努力做一位教学活动的创造者、教学境界的开拓者、学生成长的引领者,那么,自身魅力定能形成,公开课的魅力定能喷薄而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