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教研课
(2020-05-16 19:28:06)
标签:
教育课堂教学 |
分类: 教学研究 |
黄元培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新课改工作已得到进一步的推进,各种先进经验层出不穷。作为耕耘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如何从中学习和借鉴先进经验,来服务自己的工作,从而打造高效课堂呢?集体备课是一个切实有效的方法。
集体备课的本质在于聚合集体智慧,让教师在交流中提升学科素质,在探讨中达成教学共识,在教学实践中彰显教学个性,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集体备课后,教师们可以形成一份有针对性的导学案,让其中的一名教师先尝试上一节教研课,通过所有教师的观摩、点评,改进教学策略和方法,达到提高课堂质量的目的。
教研课是教师之间互助学习、分享经验、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导学案教学模式则是高效课堂的重要标志。因此,如何上好一节导学案教研课,就成为一个值得探究的重要课题。
教师的“导”,包含有引导、指导的意义,教师应该是课堂的组织者、引领者、参与者。在课堂中,教师一定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的时间、空间、学习过程还给学生,自己则起着穿针引线、因势利导的作用。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把握好导入、导标、导学、导结、导练、导评等环节,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充分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课堂生动活泼起来。
为了达到上述目标,教师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更新教学观念。教师要从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转换成学生的学习促进者、引导者和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在课堂中,教师要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学习、感悟学习、享受学习。
积极参与集体备课。新课改背景下的集体备课,需要教师集体研读新的课程标准,认真分析多种教材与学情,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教学计划、分解备课任务、形成教学设计、审定备课提纲、优化教学流程、反馈课堂信息……集体备课的本质在于聚集集体智慧,让教师在交流中提升学科素质,在探讨中达成教学共识。因此,教师应该从思想上重视集体备课,以敬业的精神、进取的心态、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参与到集体备课中来。
重视教研课。教研课有别于日常的课堂教学,它还带有一定的教学研究作用。通过教研课,教师可以达到深刻理解教学目标、掌握教学内容、明确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熟悉教学流程、把握教学时间等目的。一节优秀的教研课,能经得起师生的共同检验,能起到必需的教学示范作用,可以为良好的课堂效果打下扎实的基础。
作为一线教师,一定要且行且思、且悟且进,脚踏实地去行动,把教研课的效益发挥到极致,确保其实效性。
(作者单位系广西钦州市钦南区黄屋屯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