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合作学习的三个层面
(2019-12-17 22:56:19)
标签:
转载 |
分类: 教学研究 |
昨天,我行使班主任的职权,对班级的座位进行重新调整,旨在将过去已经存在的学习小组的功能、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方式进行进一步的细化。座位调整后,班里同学之间的合作学习可在三个层面上进行。
第一层面是同桌之间的合作。坐在一张桌子的两人,成绩优者为师,另一人为徒,共同组成学习对子。由于坐在一张桌子上的两人实力相差不大,所以他们之间的合作随时随地可以进行。
第二层面是前后两张桌子四人组成一个自然学习小组,这四个人的搭配考虑男女生组合、学科优势互补,他们可以就课堂中老师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
第三层面是真正意义上的小组合作学习。每组都选配一名数学小老师,另搭配3-4名成绩次于数学小老师的学生。数学小老师跟组员不一定坐在一起,但组员必定是坐在一起的,数学小老师的座位离组员的座位不是太远的,以方便数学小老师课上能下位子进行辅导。全班共分A、B、C、D、E、F、G、H 8个小组。八位小老师既是组长,又是教学助手。课堂上,他们在完成自己学习任务的同时,协助老师开展对差生的个别辅导工作。下课后,他们协助老师进行作业辅导、作业检查,还负责对本组成员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进行量化评比。每节数学课,都要以这8个小组为单位开展课堂展示竞赛。凡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的,或主动帮助老师在课堂上读题、讲题和评题的,该生所在的学习小组一律积5分,一节课下来,比哪个小组积分高。
我以为,这样的分组方式比以往的分组方式更科学、更合理。倘若让一个数学考140分的学生跟一个数学考10分的学生坐在一起,因为实力悬殊大,实际上他们之间是无法产生思维碰撞的火花的。只有让两个数学成绩接近的人坐在一起,他们才能进行真正意义上的交流讨论。
座位调整后,我随即在班上又宣布一项新举措,在今后数学的课堂上,大家为了讨论问题的方便,为了辅导的方便,为了听讲和讲题的方便,可以下位置走动,不必要一节课都坐在同一个地方,我谓之为“数学走班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