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重章复唱”的质疑

(2019-11-10 19:54:19)
标签:

教育

课堂

教学

分类: 教学研究

夏云陶

《诗经三首》中《秦风·无衣》和《邶风·静女》篇幅较短,我便将它们放在一节课里完成教学。上完《秦风·无衣》后我就按照《教学参考》的说法来小结:“这首战歌,每章第一、二句,分别写“同袍”“同泽”“同裳”,表现战士们克服困难、团结互助的情景。每章第三、四句,先后写“修我戈矛”“修我矛戟”“修我甲兵”,表现战士们齐心备战的情景。每章最后一句,写“同仇”“偕作”“偕行”,表现战士们的爱国情感和大无畏精神。这是一首赋体诗,用“赋”的表现手法,在铺陈复唱中直接表现战士们共同对敌、奔赴战场的高昂情绪,一层更进一层地揭示战士们崇高的内心世界。”我尤其强调了此诗手法上的特点“章与章句式对应,诗句大同小异,诗意上构成递进”,这就是“重章复唱”。

接着,我告诉学生《邶风·静女》也使用了“重章复唱”,并投影展示《教参》上的分析:“诗歌采用重章复唱,巧妙选用细节,风格朴实,也增添了艺术魅力。”可是个别学生马上产生了疑问。

生:我不同意教参上的看法,《秦风·无衣》每章诗句确实大同小异,但是《邶风·静女》每句话用词不同,怎么能说它也运用了重章复唱的手法呢?(很多学生微微点头)

生:教参没错啊,这首诗分为三个章节,每节字数、句式大致相等,而且一、二两节里“静女”出现二次,那就是“复唱”啊。(堂下大笑)

生:全诗中只有一个词出现二次,那怎么叫“重章”,更谈不上“复唱”了。所以我也认为《邶风·静女》并没有使用“重章复唱”。

师:难道说教参里的分析真的错了吗?“诗句大同而小异”只能指用词吗?

 (堂下短暂沉默)

生:我想从每节诗的含义来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第一节写男主人公因约会时未见女子而焦急的样子,第二节写他看到彤管而产生的想念之情,第三节写他看到荑草,想到姑娘,表明他对姑娘的爱是很真诚的。总的来说,每一章都在咏叹青年男子对姑娘的纯朴的恋情,只是选择了不同的情节,这就是“大同”而“小异”。

生:但是这首诗的艺术魅力比不上《秦风·无衣》,因为它徒具重章复唱的形式,没有形成情感逐章递进的气势。

  师(趁势引导):我来插句话,大家说二、三两段中分别写了什么事物?

 生(齐答):彤管和荑草。

师:那请大家看一下注解,说说它们各有什么特点,然后再来探讨刚才的问题。

(默读思考片刻)

生:照理说,彤管比草要贵重,但男主人公对受赠的彤管只是说了句“彤管有炜”,欣赏的是它鲜艳的色泽,而对受赠的普通荑草却由衷地大赞“洵美且异”,显然欣赏的不是其外观而别有所感。

 师:“别有所感”,这句话表明你的情感很细腻?请注意“自牧归荑”的意思,能否把“别有所感”阐述得具体些呢?

 生:荑草是静女从远处郊野亲手采来的,物微而意深,重的是情感的寄托、表达。第三章和第二章比起来,更能表现小伙子对爱情的诚意。所以情感应该是递进的。

  师:有道理,小伙子接受彤管,想到的是它鲜艳的色泽,那种“悦怿”只是对外在美的欣赏;而接受荑草,感受到普通的小草也“洵美且异”,则是对她所传送的那种有着特定内容的异乎寻常的真情的深切体验,那已经超越了对外表的迷恋而进入了追求内心世界的谐合的高层次的爱情境界。现在大家对《教参》上的评价看法如何?

生(七嘴八舌):没意见了。

这些争执发生在十五分钟之内,场面并不欢快热烈,但非常紧凑,而且学生的神态显得特别专注。由此,我也得出了对“课堂气氛活跃”的新的诠释。其实,我原本想解决的问题是:把握意象、了解结构、体会主旨、看懂全诗。课上并没有按照四个步骤进行,然而学生对重章复唱形式与实质的探讨,却顺带解决了所有问题。

 比如学生质疑重章复唱的形式时,我要他们思考“‘诗句大同而小异’是否只能指用词”,他们就会初步涉及诗的主旨。当学生认为《静女》没有达到重章复唱“诗意层层递进”的要求时,让他们再看注解,可以让他们默译全诗,并明确“彤管”与“荑草”二个意象的意义,诗歌的结构层次也清晰了。于是学生可以深入把握诗歌主旨。然而贯穿到底的问题还是“对重章复唱的质疑”。

 可见,学生的困惑与见解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是丰富与活化课堂教学的凭借。如果我们能即时捕捉,开发引导,那就能引起问题间的连锁反应。虽然按照原来的设想,也可以上成一堂井井有条的课,但是现在的操作过程无论在教学观念还是在效果上都显得更为理想,因为这种情况更有利于学生主体意识的培育,有助于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