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2019-11-10 22:12:53)
标签:

教育

课堂

教学

分类: 教学研究

问题是教学的核心,课堂教学应当是一个学生不断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在发现解决问题中学习知识,在思维创新与思索中获得可持续性发展。哈佛大学师生中流传着一句名言:“教育真正的目的就是让人不断地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因此,教师无论是在教学的整体过程,还是在某些微观环节,都应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成为问题的探索者“角色”。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一、  努力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质疑发问。

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营造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与学生之间多对话、多合作、多沟通,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问,大胆探索,敢于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有了师生关系的融洽和谐,就能使学生拥有愉快的学习心境,消除紧张、拘束的心理,从而给他们发现、感知、理解问题创造条件。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教师和学生的思想与探究的问题不断碰撞,创新的火花就会不断迸发,新的学习需求、认识和体验随之就会不断加深。笔者曾看到这样一则案例,一位语文老师在教完《石壕吏》一文后,让学生谈谈自己学习课文后的想法。其中一位性格内向,一向寡言少语的同学也举手了,于是老师便用肯定的目光鼓励他说说自己的想法。他涨红着脸紧张地说:“我的想法可能跟别人不一样,说出来也许大家会笑我的。”老师趁势鼓励他:“没关系,请你大胆地告诉大家你的特别发现。”他结结巴巴地说:“官吏只抓别人服役,为什么不抓杜甫?”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堂顿时喧哗起来,因为就连老师都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他的问题,最后这位老师非常巧妙地为自己解了围,让同学们在课外查阅资料,结果经过同学们的努力,还真找到了问题的答案,说杜甫的母亲是唐代士族门第最高的清河崔氏,所以他生下来就享有不纳租税、不服兵役的特权。试想,如果这位老师对这位同学或对他提出的问题不予理采,还会有这样好的课堂生成和延续吗?

二、  善于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有拓展思维的空间。

问题是探究式学习的起点,没有问题,学生就不会有解决问题的思维冲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创设问题情境,留有思维空间,去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确实感到有问题要解决,从而激发学生对新知识探究的热情。为了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积极发现问题,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我要求自己做到“学生看书能操作的,自己不讲;学生小组讨论后能操作的,自己不讲”,尽可能地提供多种机会,让学生自己去理解、实践、感悟。例如,在讲到设置桌面图标这一操作时,我用鼠标的“拖动”操作移动了桌面图标,而且点出了桌面快捷菜单的使用方法,这时我故意给同学们留了两个疑问的空间,那就是“桌面图标什么时候就移动不了了?如何快速整理桌面?”同学们在练习时,我发现有些同学的桌面图标就移不动,而且还有些同学移动了图标后,又一个个移回原处,然而却很少有同学提出这些问题,并想办法去解决它。其实,留心的同学只要稍加探究,就会找到问题的答案,原来在排列图标里面有一个“自动排列”命令,只要该项前面出现对勾标记,桌面图标就移动不了,而且使用快捷菜单“排列图标”中的四个命令很快就可以将桌面整理好。

三、  指导学生质疑的方法,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一些提出问题的技巧,不断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在课堂教学中,我从以下几方面去引导学生提出问题:1.引导学生从“完成任务”中提出问题。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法”教学是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老师提出任务,学生可以先分析讨论任务,然后从中发现、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2.引导学生从新旧知识联系中提出问题。在讲Flash中的遮罩这一内容时,我先给学生演示了一个具有遮罩效果的Flash小动画,之后我没有急于讲解遮罩新知识,而是让学生首先回顾旧知识,当学生发现旧知识不能完全解决任务时,便会提出新问题,善于思考的学生会马上就会试着寻找解决新问题的办法。3.利用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动手操作等多种方法,在较为宽松环境中让学生自主思考,提出问题。4.让学生在预习或自学中设立“问题卡”,记录自己难以理解、学懂的知识,以便自己在课堂上更好的学习。

四、运用激励与评价机制,使学生养成善问的习惯。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所以课堂上,当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鼓励与赞扬, 要极力保护学生积极的思维状态。在教学反思中,教师要关注课堂上的 “问题生成”资源,如这节课上哪些学生提出了问题?提出了哪些有价值的问题?这些问题是怎样解决的?等等,这些不仅反映了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状态,更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又带着新问题走向课外,让“问题”成为学生学习知识与获得能力的纽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