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作文教学的人文性
(2019-11-09 20:10:44)
标签:
教育语文课堂教学 |
分类: 教学研究 |
吴花荣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语文学科中,作文教学最能体现这一特点。以增强人文性为着力点,推进作文教学的改革创新,是破解当前作文教学难题、提高作文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
“以文为本”是当前作文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作文教学舍本逐末,刻意追求文章形式而忽视内容,造成学生写作时心理上的依附和盲从,从而扼杀了学生的创造个性,致使学生的作文大多缺乏真实的感情,千篇一律,甚至胡编乱造,人文性严重缺失。
作文水平是一个学生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教师只有让作文教学充满灿烂的人文之光,引导学生在凝重而厚实的人文气息中接受熏陶,学做真人,追求真知,吐露真言,抒发真情,才能让作文真正成为一种提高学生素质的活动。
强化阅读,让学生在书本中提高人文素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引导学生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让学生在阅读中关注政治、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爱别人、憎恨丑恶,可以让学生增加个性化的语言材料,学会用个性化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观察和认识,纠正概念化的思维方式。
强化体验,让学生在绚丽多彩的生活中提高人文素养。社会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作文教学必须把社会生活引入课堂,强化学生对生活的直接体验。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深入工厂、农村、社区感受社会变革;可以带领学生采访先进人物,了解他们的思想感情,挖掘他们的人性美;可以带领学生开展专项调查访问,感受身边的变化,从而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开阔学生的视野,锤炼学生的思想情感。
强化创新,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提高人文素养。作文个性化是写作创新的体现和标志。为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要求学生的作文中有自己的感受和见解,真切地反映自己的所见所闻。如果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够依据自己的爱好,“我手写我口,我笔表我心”,写作欲望将会大大提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由命题,自主选材,自行写作,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从而形成作文教学百花齐放的气象,涌现出人文气息浓郁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