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作文教学出了什么问题
(2019-10-29 18:20:12)
标签:
教育语文课堂教学 |
分类: 教学研究 |
霍克林
作文教学众说纷纭,作文教学研究流派纷呈,名师特教层出不穷,作文出版空前繁荣。那么多人关注作文教学、研究作文教学,出版社出版了那么多专家、学者、名师的书籍和音像教学资料,应该说,我们的作文教学和学生的作文能力、水平应该令人满意了吧!可事实相反,我们的作文教学却令人失望。有人指责,有人埋怨,有人担忧,有人不满。这就不由得使我想到一句话:我们的作文教学出了什么问题?
我们的作文教学出了什么问题?我们的作文教学大功利化了。由于功利化的影响,造成作文教学失去情趣、忽视个性、远离生活,缺少真正意义上的互动。
第一,我们的作文教学失去情趣。
作文教学缺少情趣表现在两个层面上:第一个层面是作文的题材缺少情趣;第二个层面是作文教学过程缺少情趣。
我在网上看到一个学生日记中的一段话:“我爱写作,一提笔总觉得有写不完的话,还珠格格的刁蛮,孙悟空的勇敢,奥特曼的神武……我都爱写。但我不爱写老师布置的作文,更不爱写试卷上的作文,因为那些作文必须按要求去写,否则,休想得高分。我真害怕写这样的作文,因为每次写时我都要编造‘美丽的谎言’,让老师开心。但我深深知道那绝对不是我……”
这段话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作文的题材缺少情趣的问题。为什么作文的题材缺少情趣呢?功利化的影响是重要原因之一。其主要表现是追求“分数”。为了分数,教师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条条框框约束学生,使学生很难不受约束地写自己喜欢写的题材,写自己生活历程中体验过的鲜活的事情。更有甚者,为了获得高分,教师不但不让学生写自己喜欢写的题材,而且想方设法教学生如何应付考试,如何投机取巧。如有的教师让学生背各种各样的范文,然后教学生怎样“裁减嫁接”等。学生对作文的内容没有兴趣、缺乏热情,也可以说没有学习的动力,他们就会应付差事,不会认真地去写,作文教学也就流于形式,这也难怪作文教学事倍功半了。
第二个层面,作文教学过程缺少情趣。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不论是南方还是北方,我们的作文教学往往是千课一面,教师讲、学生写,教学过程僵化死板,缺乏情趣,学生感到索然无味,作文教学就失去了“市场”。
情趣化的作文教学无论是题材和教学过程都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心理,贴近学生的实际,贴近我们的生活时代。这样的作文教学才是学生喜欢的。
第二,我们的作文教学忽视学生的个性。
上面的日记中有一句给我印象非常深刻的呐喊,即“那绝对不是我……”,“那绝对不是我……”不恰恰说明我们的作文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吗?
学生发自内心要写的是充分表现自己个性的东西。他们在作文时想写自己独特的生活体验和思想感情。这种独特的生活体验和思想感情只有在他感悟生活后才能表达出来。也可以说,这种个性化的真情实感是别人没有的,是学生自己生命中最活跃、最向往、最激动的东西。前面学生的日记中说的“我爱写作,一提笔总觉得有写不完的话,还珠格格的刁蛮,孙悟空的勇敢,奥特曼的神武……我都爱写”,不正说明学生想表达能反映自己个性的东西吗?
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用积极的人生态度写符合他们自己年龄特征的真情实感,写他们自己的喜怒哀乐,写他们自己的所思所想,而不是“编造‘美丽的谎言’,让老师开心”。
学生编造谎言,老师还开心,不就是为了让学生得高分吗?为了高分,教师不但容忍甚至教育学生说假话、写假事、抒假情、谈假感受,其结果是异化了我们的作文教学,异化了我们的教育。
我们的作文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个性还表现在作文讲评上。作文讲评的模式是教师表扬优秀的学生作文,批评比较差的作文。这样就容易产生“马太效应”,好的越来越好,差的越来越差。
作文讲评的个性化,要求教师在作文讲评中既要进行横向比较,又要进行纵向比较,而且主要是进行纵向比较。学生的潜能、资质是不一样的,如果只是单纯地作横向比较,有的学生就会失去作文的兴趣和信心。而纵向比较是引导学生自己跟自己比较,比较时看发展、看进步、看对自己的超越。这样,可以使学生增强自信心,对作文也会越来越感兴趣。
第三,我们的作文教学远离学生的生活。
“前段时间,妈妈去杭州学习,去了好长时间,可能有一个月吧。今天,妈妈终于从杭州回来了,我非常高兴!因为妈妈的怀抱很暖和,因为妈妈回来了,爸爸的生日就能过得更好,因为妈妈在家里会给我读书……妈妈不在家的时候,我很想她,想妈妈的感觉,是一种想哭的感觉。”
这篇《妈妈回来了》的作文,是浙江省诸暨市一名小学三年级学生郦思哲写的。这篇短短的百字作文在海内外5万多篇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首届冰心作文奖小学组一等奖。短短的百字作文写的是自己的生活中的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不是什么很有意义的大事情,却打动了评委,获得了大奖。这值得我们深思。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作文教学应该亲近学生的生活。
现实的教学实践中,我们的作文教学往往远离学生的生活。在作文教学中,教师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条条框框约束学生,使学生很难不受约束地去写自己生活经历过的鲜活的事情,结果是学生的作文失去了自己的生活、失去了自己的年龄、失去了自己的心灵。
生活化的作文教学要求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耳朵去听,用自己的“心”去接触自己周围的生活,然后把这些自己平常感受的东西写出来。
第四,我们的作文教学缺少真正意义上的互动。
无论是作文还是讲评,都是教师讲,学生写或听,没有互动,没有交流,没有思想的碰撞。虽然有的教师也让学生参与教学,但是这种参与学生处于从属地位,学生只不过是陪衬,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互动。
真正意义上的互动是人与人、人与己、人与文的互动。
人与人的互动指作文过程中的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首先,教师营造的互动过程给学生创造了体验生活的情境,使学生在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群体活动中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思考生活,为学生的作文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其次,互动过程给学生创造作文赏析的情境,学生成为评价自己作文的主人,学生以欣赏的眼光看自己的作文,激发了兴趣,提高了赏析能力。
人与己的互动指作文过程中学生自己与自己的互动。作文教学要引导学生自己问自己,自己跟自己讨论,自己评价自己。这样做有利于学生理性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反省意识的培养,更有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人与文的互动指的是作者与作文、读者与作文的互动。郦思哲作文中流露的真实感情,是心与文的互动。这种心与文的互动强烈地感染了读者,也就是评委,才使这篇作文荣获首届冰心作文奖小学组一等奖。学生的作文首先要感动自己,然后才能感动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