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课堂提问也需关注“弱势群体”

(2019-10-25 20:50:04)
标签:

教育

课堂

教学

分类: 教学研究

王晓莺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课堂上老师总是喜欢提问好学生或爱举手的学生,特别是公开课,把那些学习不好或不爱发言的学生冷落在一旁。长期这样,会给学困生一种打击或排斥,造成上课不举手不发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使他们成为课堂的边缘人,不愿意参与课堂提问,甚至脱离课堂教学。这种现象很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因此也常常听到家长这样呼吁:课堂提问不能集中在几个好学生身上,也要提问不举手的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课堂提问的确需要关注“弱势群体”!!

我想要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问的时候也要尽可能顾及所有的学生,注意提问的分配方式,尽量能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避免集中在几个好学生身上。特别对于学困生,要多鼓励他们,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就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每当碰到学困生回答不出来时,老师要有更多的耐性,要想到学生可能是由于能力的原因还没有掌握知识,应该耐心地再加以解释,千万不要流露出不满、埋怨或责备的情绪,发出无可奈何的声音。此外,还可以请好学生当学困生的老师,帮助他们找到正确的答案。这样,既可以发展好学生,又教会了后进生,在学生生之间建立起互帮互助的和谐的关系。其次,对于学困生的要求不能太高,要用不同的尺子来衡量有差异的学生,特别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课堂上,当你发现学困生问题回答得很好的时候,哪怕在优等生看来这是一个很容易的问题,老师也要给予真诚的表扬,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树立学习的信心,培养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可以避免好学生对他们的歧视,营造平等的和谐的班级氛围。

在教学实践中,你常常会感受到:后进生多么渴望老师的关注,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他们太需要关注和表扬了!只要你给他们一点阳光,他们就会心花怒放。记得在教《迷人的张家界》一课时,我请学生介绍课文没有描写到张家界的景点,这时全班很多同学都哑然了,只有一个平时学习很差的学生悄悄地把手举起来,当他发现我把目光停留在他身上准备提问他时,他又赶紧把手放了下来。我连忙请他回答,他慢悠悠地站起来,手里还拿着一张图片,一副羞涩而没有自信的样子。我急忙鼓励他说:“你还知道张家界其它的景点吗?”他微微点点头说:“昨晚上在网络上查找到的。”“那你就大胆地向同学介绍吧!”在我的鼓励下,他羞红着脸,支离破碎、断断续续地介绍起来……虽然不是说得很流畅,很清楚,但我还是表扬了他:“你能知道课文所没有写的景点,可见你比别人懂得多。你还能把网络上的描写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向同学们介绍,说明你已经懂得收集和处理信息,真了不起!同学们应该向你学习!”他听了兴奋不已,惊喜万分。放学时,兴高采烈地向他妈妈汇报:“今天王老师在班上表扬我了!”家长也很高兴地奖赏了他。在我的关注和激励下,仅仅几个月的时间,这孩子渐渐地对语文学习产生了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都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看你能否点燃这个火药。激发学生的兴趣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课堂提问千万不能遗忘学困生,不能泯灭他们对知识的渴求,要责无旁贷地关注学困生。关注了学困生这一“弱势群体”,就等于保护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热情,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这的确不失为提高课堂效率的一个有效的秘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