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听谭老师课程的一些思考和感悟(李韦娜)
(2023-10-01 11:53:53)分类: 荷裳组 |
关于听谭老师课程的一些思考和感悟
昆明润城学校 李韦娜
如今,新课改的浪潮不断席卷着整个教育界,教育部专门制定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其中的初中学段的教学成果中,对学生的文言文能力提出以下要求:
1.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2.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3.背诵优秀诗文若干。
从这个角度来看,在文言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中还是应该将文言考点贯穿到日常教学中,以点带面,完成朗读、积累、阅读甚至是写作等多维度的要求。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能力要求的角度来看,对于初中文言文的的能力要求,更着重在语言和审美文化传承上。因此,面对新的时代的新要求,在进行初中文言文单元整体教学的时候,需要从文化的角度加以延伸和拓展,而非简简单单的机械性背诵默写。因此,我们需要从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角度进行语文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导语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着重于学生在阅读中获得美的享受,净化心灵,陶冶情操。该单元共有三课四篇文章,分别为《三峡》、《与朱元思书》和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和《记承天寺夜游》)。第三单元的写作任务是“学习描写景物”。因此,学生要在掌握基本的实词虚词的同时,将几篇课文中的写景角度和方法进行仿写,在仿写中用笔描绘出自己独特的景物。如能更近一步,体会几篇文章内在蕴含的情感之余,将自己的情感也能抒发的淋漓尽致,也不失为意外之喜。
谭老师的《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大单元整体学习(预习感知)》作为一节预习感知课,首先做到了在朗读中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不仅如此还落实了一些文言文的实词和虚词考点,让同学们在热闹的课堂里就吸收了相关文言的知识,另外谭老师也分小组进行了合作学习,让学生把不同课文进行对比阅读,分别归纳了每篇文言文的景物特点、写景的角度以及写景手法,既类比了它们之间的共性,同时又对比了它们的不同,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最后谭老师还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篇文言文用粉笔绘画的形式描绘其景物,提升了学生的审美素养,让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真正领悟作者想要传达的情感。
孙和平在《关于语文学习任务群的理解和实施建议》中就提到“任务群构成的原则和要素,原则是‘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要素是‘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要素不是单一呈现而是需要‘整合’在一起的”,谭老师的这堂课就充分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有一个学习主题感受山川之美的引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从多维度、多方面培养了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能力。
对于我日后教学的启示有以下两个方面:
1、面对较为冗长、繁多的文言文篇目,应该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模式,既需要单篇夯实基础,同时也需要像谭老师这样的大单元教学的整合,既不放弃对一些文言实词、虚词等考点的落实,同时也不忘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要敢于进行教学上的尝试和突破,接受新的教育理念从而转化到课堂上,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真正能够有所收获、有所启发。
2、教师应该充分相信学生的预习能力、小组合作探究能力、归纳概括能力,谭老师的学生在她的启发引导下每个环节都展现了较强的能力,很多时候作为老师的我不敢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总想把每个篇目都逐一落实到位以求面面俱到,殊不知本末倒置,无意识忽略了对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多个篇目的细致讲解也会让学生感到兴趣索然,无法调动他们真正热爱语文的兴趣,那么最后的效果一定是大打折扣的。
总之,感谢名师工作室给了我这样一个平台和机会,让我能够看到一些新的教学理念在课程中的展示和运用,同时也不断完善自我,以求更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