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预习,你好!(李密霞)

(2023-09-28 21:20:16)
分类: 荷香组

预习,你好!

                                    ——富民县昆明行知中学听课有感

                                                 经开二中   李密霞

“单元整合”近年来一直是专家和一线教师热议的话题,我拜读过很多专家关于“单元整合”这一议题的学术论著,也看过不少一线名师针对“单元整合”的教学设计,作为读者发现大单元可以让课堂高效,可以让课堂灵动,可以让学生更有参与感,于是我便想试一试,终于在上学期,我对七年级下册的教材动手了,用第一单元和第五单元来尝试大单元教学。

两个单元的大单元教学尝试对我来说很不尽如人意,心理默念还是老老实实教单篇吧。在与相熟的老师交流后,我发现不止我一个人在大单元教学中存在困惑,我大概梳理了出“四难”:

1. “大单元整合”课课段难划分;

2. “大单元整合”课前预习难设计;

3. “大单元整合”课中推进难落实;

4. “大单元整合”课后提升难反馈。

对我来讲课段划分和课前预习简直就是致命难题,好在天无绝人之路,这个初秋,我来到了昆明行知中学,走进了谭金花老师的课堂。谭老师执教的是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堂文言预习课,这堂课虽然解决的是文言文字词的释义,是学生第一次对文本进行解读,但是整堂课却不死板枯燥,反而富有生命力。谭老师坚持先学后教原则,让学生提前自主学习,或借助工具,或凭借以往学习经验,掌握基础知识,为课程的学习做好充足准备。翻阅了学生的《大单元整体学习学程》之后,我对这堂课的认识更深了一层:行知中学初二年级语文组的老师对整个课段的划分是非常明晰的(附“大单元整体学习学程”学时安排)

学习进程

学习任务

学习活动

学时建议

整体感知

赏景悟情

活动1:诵读美文,感受物情相济

活动2:走进美文,初品物情相济

活动3:物情相济,描绘心中美景

 

(第1-2学时)

吟诵、梳理、交流

探究建构

品景析情

模块一:

活动4:梳理美景美事,感受物情相济

活动5:赏析佳词美句,细品物情相济活动

活动6:物情相济,抒发高坚志趣

模块二:

活动7:反复吟咏 熟读成诵

动动8:体会意境 披情入诗

活动9:选取意象 创作诗歌

 

 

(第3-6学时)

探讨、合作、展示

应用迁移

绘景抒情

活动10:悟文章写法,写美景美情

活动11:组内互评修改,班级分享作品

(第7-8学时)

写作、互评、升格训练

重构拓展

写意人生

单元重构、拓展、过关

(第9-10学时)

整体重构、拓展过关

同时我发现预习是在课堂上完成的,这个发现让我如梦初醒——是谁规定预习一定要在课堂下完成。

新课标在课程理念中提出要促进学习方式变革,其课程理念要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实施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注意积累,勤于思考,乐于实践,勇于探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一要求在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基础_上进一步指明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布置预习任务引导学生在课前开展学习活动,并将预习任务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以此为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基础。除此之外,统编版教材将课前预习作纳作为重要的教材助读系统安排在每篇教读课标题下,足见初中语文学习离不开预习。

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对信息甄辨、筛选、归类、提取的能力。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通过搜索,探索有效获取信息的渠道,在整理过程中甄选最有价值的信息,最终将信息内化并运用于课堂学习,足见学生的能力增长离不开预习。

 

 

 

其实预习的内容也可以是教材以外的内容,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产生了一定的疑问,根据疑问进行学习也属于预习的部分,这样预习可以拓宽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的认知层次,足见满足学生个体差异的成长离不开预习。

可是很多同学却没有办法好好预习,因为老师的预习作业通常为“预习”,没有具体的预习要求和预习指导,老师也不会好好“检查”预习作业。教师让学生预习自己却不好好指导,不好好检查,导致学生不好好预习,同时不好好检查预习作业也会导致教师对学生的预习情况没把握。在课堂上,教师不能将学生的预习内容与教学实际相结合,不能根据学生预习情况深入挖掘文本,不讲解学生未能预习到的内容以激发学生深入学习的兴趣,于是重要的东西就变得不重要了。

所以预习可以放在课堂上进行,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预习。

明确一下预习目标。首先要有规划,如预习教材目录,梳理课本脉络;预习单元导读,了解语文要素;预习名著导读,制定阅读计划;其次要围绕教学目标制定预习目标,让预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让预习助力高效课堂的推进。

设定一套预习要求。教师在设定预习要求的时候要精确到字、词、句、段,具体到每一个问题,对于一些操作起来比较困难的任务应该有合理的预习指导及预习提示,例如以预习单的形式呈现,清晰明了,给与学生具体的学习指导。

教授一点预习方法。教授“字的预习方法”;教授“词的预习方法”;教授“文本的预习方法”;引导学生提问,引导学生批注;引导学生拓展。

关注一下预习效果。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提前收集学生的预习作业,认真批改研究,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确定出本课的重难点。对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尝试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对于学生未触及的问题,应该进行拓展讲解,同时对于学生未能解答的难题,则可以作为本课的重难点来进行讨论与讲解。

谭老师的这堂预习准备课给学生充足的预习效果展示时间,充分肯定了学生的预习成果,同时谭老师将学生的预习内容和教学实际相结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深入解读文本做了很好的铺垫。

好的预习,是有计划的,有目标的,有方法的,有评价的,做好单篇的预习能够让精读事半功倍,做好单元的预习能够推进单元整合教学,做好整本书的预习,能够让学生看到进步的自己。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转变观念,打开思路,单元整合教学的“四难”也许并不是难解之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