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顾德胜)
(2023-09-25 19:55:47)分类: 听课评课 |
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
顾德胜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景中,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积累语言经验,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居于此,我们可以较单一的理解为:语文实践是学生获得语文学科知识,拥有语文学科能力,养成语文学科素养的最主要渠道,离开最基础的听、说、读、写这样的学科实践,教师所组织的课堂活动大多会成为空中楼阁。
2023年9月13日,云南省基础教育领域教学名师方睿初中语文工作室、昆明市首批“春城计划”教学名师方睿初中语文工作室到富民县永定中学参加集体教研活动,就大单元整体学习课堂实施与文言文教学质量提升的两堂研讨课和一个专题讲座,我从中收获最大的便是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
第一堂谭老师带来八上三单元整体教学的预习准备课。在这堂课中,我看到了学生轻松自信的课堂模样,他们大声朗读、流畅发言、轻松板书,对于在县域办学的初中学校来说,学生能在八年级阶段呈现这样的课堂状态,整体拥有这样的学科能力是让人惊讶的,这也回答了一直惹我焦灼的问题:学生上了这么多语文课,掌握了这么多学科知识,为什么反而学不好语文,甚至越来越不喜欢语文。当前语文老师的学历越来越高,专业能力越来越强,那是老师“教”的能力,若没有撬动学生的“学”,教和学就将走不到一起。
我们可以这样片面一些的来看待语文课堂。语文老师在一堂课中让多少学生拥有参加学科实践的机会。学生能参与的机会多,学生参与的范围广,效果好,我们可以说这堂课的是一堂高效的课,反之不然。我们都清楚要掌握一项技能,就离不开反复的训练。要踢好球,就得经常踢,要做好菜,就得经常做饭。学生要拥有语文素养,就离不开经常性参与学科实践,有了语言能力打基础,才会有必备能力和关键品格的衍生。
学生在课堂中的语文学科实践,为扩大学生参与范围,小组合作是有益的尝试,本次课堂展示是小组合作学习做的很好的范例。学生在小组中有了明确的任务安排,有主持、记录、发言人,小组合作高效进行,形成了有效的生生学习共同体。
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中要求,“变革育人方式,突出实践。”“各门课程都需要加强课程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的结合,充分发挥实践的独特育人功能。”“加强知行合一、学思结合,倡导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语文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根据不同的教学需要及目标的达成可以有诸多有个性的处理,但必须清楚认识到的是:教师的教不能取代学生的学。老师教的好并不意味着学生学的好,让学生在课堂中拥有参与学习实践的机会才能让学生在一堂堂课中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