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适宜情境,促单元教学(张蕊)
(2023-09-24 22:12:52)分类: 听课评课 |
创适宜情境,促单元教学
“学习情境”这一概念在教学和考试中都备受重视。假期师父分享了教材主编温儒敏近期的讲座,温儒敏教授表示过于重视情境和活动,容易忽视经典课文本身。所以,怎样在单元整合教学中创设适宜的学习情境让教学“事半功倍”成为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结合我假期写论文的一些思考,谈谈此次在行知中学听的两堂课关于情境创设的问题。
两位老师执教的是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行知中学谭金花老师是完成单元整合教学中的预习准备课,谭老师创设“评选最美达人”的学习情境,通过小组竞赛评选出“读得美”“说得美”“写得美”达人。我工作室李鹏翔老师完成的是单篇筑基课——《三峡》,李老师创设“国庆节来临之际,三峡博物馆为传承特色三峡文脉,举办‘三峡奇妙游’专场文本研学活动”的单元学习情境,设置“推荐官选景”,“守护者鉴定”,“游客互动区”三个情景任务。
下面就结合两位老师例子,说说情境创设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生活化。
课标指出:“学习情境的设置要符合核心素养整体提升和螺旋发展的一般规律。语文学习情境源于生活中语言文字运用的真实需求,服务于解决现实生活的真实问题。”因此,生活化成为学习情境创设的重要原则。其实,用通俗的话讲,生活化就是要接地气,创设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情境能更好的引起学生的关注,激发学习兴趣。谭老师的预习准备课,就是要学生读熟每篇文章,有初步的感知,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评选最美达人贴近生活。研学是近年来比较热门的学习方法,李老师的情境创设也源自学生生活。
(二)合理化
“创设情境,应建立语文学习、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之间的关联,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应整合关键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体现运用语文解决典型问题的过程和方法。”九年义务教育,被分为四个学段: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第四学段(7~9年级),课标对每个学段在“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四个方面都有不同的要求,每个学习任务群的学习内容也是按学段来划分的。学生的认知水平随学段的升高不断提高,学习情境要依据学段特点和要求来创设。两位老师授课的对象是八年级学生,谭老师直接进行“读”“说”“写”的比赛是符合学生能力的。李老师的研学活动的三个任务中,“推荐官选景”任务给了学生一个回答的格式,即一个学习支架,学生较容易达成。但是“守护者鉴定”这一任务有待商榷,学生在比较郦道元的《三峡》和盛弘之的《荆州记》之时或许会觉得两者各有千秋,且八年级学生还不能找全比较角度,教师的引导还需加强。
(三)实践性。
“创设学习情境,教师应利用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语文学习资源与实践机会,引导学生关注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等相关经验,增强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建设开放的语文学习空间,激发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引导学生在多样的日常生活场景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实践出真知”,语文要能在生活中实际运用才有意义,而社会实践也是学语文的好途径。行知中学的学生训练有素,小组学习活动分工明确,学习收益高。建议谭老师设置文言文朗读评价表,让学生借朗读评价表,反观自己的朗读,让大家更明确,文言文的朗读需要注意的事项,以便之后的实践。李老师的“守护者鉴定”这一任务实践起来不太容易,本部分旨在在对比中,赏析文章的语言之美,体会作者精巧的语言技法,可以单纯就本课语言进行品析,有利于学生充分品味本课语言特色;也可与本单元其他三篇写山水的文章,如《与朱元思书》进行比读,更有利于单元整合教学的落实。故“守护者鉴定”这一任务情境可进行修改。
创设适宜的学习情境能够助力单元整合教学,这就需要老师深入了解学情,研究自己的学生,让学习情境贴近生活,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考虑情境的创设符不符合现阶段学生的语文能力,便不便于实践。当然,学习情境的创设是否适宜,最重要的检验标准还是教学实践,我们将持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