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单元整合教学中预习准备课的观课思考(李凡迪)

(2023-09-24 22:12:10)
分类: 听课评课

关于单元整合教学中预习准备课的观课思考

华东师范大学昆明实验学校  李凡迪

单元整合设计,可以说是近几年来语文教学中最常听到的教学概念。在和同行们共同探讨实践的过程中,整合设计中的“预习准备课”这一课型是让我最为困惑的。顾名思义,“预习准备”应该是将被整合的课文中最基础的部分整理出来,带领学生在深入文本前就能清晰地扎实地掌握这部分基础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包括了落实字音字形、辨析词语、识记文学常识、初步感知文本一系列内容。要如何设置行之有效的任务与情境,把几部分有机的、有趣的结合在一起,成为了此前和工作室的师姐师兄们反复讨论的话题。而在2023913日,我有幸和工作室的小伙伴们一起走进了富民行知中学,共同聆听他们的单元整合课中的预习准备课,有了很多启发和思考。

第一节课正是谭老师执教的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预习准备课,这一单元是文言文单元,基础知识的量是很大的,也是我最有疑问的整合单元。而谭老师在课上有条不紊、游刃有余,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每一个学习任务,并给出了评选“最美达人”的真实情境。学生在情境和任务的驱动下,积极主动地参与进学习当中。从最基本字词到文义梳理,再到初步的理解,学生在完成任务后将成果或写或画,工工整整地展示在黑板上。教室的前黑板和后黑板都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可以说,学生们合作学习的成果是惊人的。不仅字迹工整,而且在自我展示的时候,每个学生的发言都大方从容,老师仅仅在大方向上给出引导,许多细节都是由学生自己生成,比传统的讲授、记录都要更灵动、更有质量。

这一节课下来,给我一个很深的感受就是学生的主动性是无限的,作为老师,应该把课堂更多地交给学生,相信学生能给出理想的反馈。以往在我自己的文言文课堂里,有一个重头的工作就是带领学生做翻译,力求做到一字不错,所以到最后往往是我在讲,学生只是机械地记录,课下又去机械地背诵。所以每次到文言文教学,尽管想了很多增加趣味性的教学环节,但到字词翻译这部分,课堂的气氛总是不尽如人意。而在谭老师的这节课上,由于老师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意愿,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合作、展示、汇报等等方式,最终不仅做到了正确理解文义,甚至在理解的过程中也有了对文本的整体感知,并将其以文字和绘画的方式呈现出来,更加直观,也让整堂课更有质感。

除了充分激发学生发挥主动性、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呈现预习成果之外,谭老师的这节课还有一点让我很有感触,即根据教学内容设置真实的情境、设置切实可行的任务。学生在上课时能准确明了地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明白老师的任务最后具体需要什么结果,这无疑需要老师在备课时对文本有深刻的理解,才能给出合理的情境,给出值得完成的任务。

总的来说,一堂成功的有效的预习准备课,课堂上要以学生的任务活动为主体,老师能放心把细节的探索交给学生。但课前对教学的设计和思考,老师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心思,设置真实的情境,准备相应的导学案,设立合理有趣的任务群,找到一节课核心的主题,将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相连。最后学生在课堂上生成的结果,实际上也是老师精心设计的结果。而对一个单元的基础内容进行整合教学,如果每一节预习准备课我们都能达到理想的结果,那么对学生来说,将不仅仅能收获扎实的基础知识,还能切实地训练语文核心素养,真正得到能力的提升,这也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尝试和努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