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教学评价,提升语文活动课实效(晏丽)
(2023-05-31 23:22:23)分类: 荷裳组 |
注重教学评价,提升语文活动课实效
5月24日,在团结民族中学听了殷师姐她们的单元整合课,惊叹于活动组织的灵活、有序,两节课放手的程度很多,课堂主要以学生的活动呈现。作为一线老师深知学情陌生状态下的活动开展是不容易的,针对一整个年级的多人活动课更是不易。但两节课都做到了以明确的学习活动引领学生,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把课堂真正给到学生。这两节让学生充分动起来的课也让我深刻意识到“教—学—评”一致的重要性,尤其是评价环节的重要性。
传统的教读课是教师带着学生在文本中来来回回,精讲细品,问答牵引,课堂的主导权绝大多数情况还是由老师把握;就算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中心,但课堂推进还是主要以设定好的形式进行。而活动课却不是这样,教师是活动任务的发布者和组织者,但活动的主角是学生,在活动中学生的很多表现是不可控的,需要老师去引导,这就更考验老师的组织能力。活动后学生的收获也是不尽相同的,教师如何放手让学生动,又收手让学生由活动到静思,将活动体验总结上升为知识能力,这同样考验教师的功底。所以活动课的呈现和推进是教学组织中的难点。以合适的评价推动活动的开展、以有效的评价实现活动的收获是“教—学—评”一体化中的关键点,如何做好评价一定是保证语文活动课有实效的重要方面。
一、评价标准呈现有讲究
评价标准的呈现要适时,何时把评价标准呈现给学生,对帮助他们了解活动完成活动有重要影响。
在“诵读经典,擂台争霸”的活动中,进行诵读初赛时教师就把评价标准给到学生,让他们一开始比拼便有明确的目标,知道该朝哪个方向努力,也知道大概做到什么程度算好。这样学生便能对学习有相对清楚的认知,不会云里雾里地进入活动中。
二、评价层级设置要合理
“诵读经典,擂台争霸”活动,教师以“快”“准”“好”三个关键点设置评价标准,对学生诵读时的“语速”“吐字”“节奏语气”等作出要求。但仔细推敲,便会觉得有一定不恰当之处:学生诵读应流畅不磕磕顿顿,但不能简单归结为“快”。诵读时根据文本内容情感,需要有快慢缓急、轻重高低的变化,不是读得越快越好。教师在此处将诵读的流利单一要求为“快”,可能会误导学生只追求速度,而不注重抑扬顿挫的变化,对诵读指导带来一定的弊端。
所以评价标准的设置很重要。以哪些标准来进行评判?评价要求是否是统一固定的?评价设置是否适用于所有学生?这些有关评价设置的问题都值得教师去认真琢磨,不断完善,以提供更科学合理的标准来促进学生学习。
三、评价形式可多元
在“演绎诗歌”的活动中,教师以奖励学生开盲盒的形式来表扬进行了演绎的同学,这种反馈是不是也属于一种评价呢?学生演绎完得到开盲盒的机会,是不是就渗透了教师对他们学习行为的评价?值得思考。
开盲盒时,教师会特别问听课学生是否给他们开盲盒,这也体现了另一种意识:教学评价的主体不应只是教师,应让学生充分参与评价。
所以,评价形式可多元。既有文字形式的评价,也有非文字的;既有师生评价,也有生生评价。比如在学生演绎完诗歌后,也可以让演绎过的学生相互评价,这样他们在观察别人演绎后也可以反观自己的演绎,进行学习借鉴、总结反思,获得另一些收获。
评价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适时、科学、多元的评价可对学生起到有效指导,可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可促进学生学习思考……教学评价不能随意化敷衍化盲目化,教师要对教学评价进行充分思考,实践尝试,调整优化。设置好的评价标准,充分发挥评价作用,保证活动开展的实效高效,对教学意义深远,值得教师去不断探索不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