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一种生命的姿态(李桢)
(2022-12-14 18:18:05)分类: 荷香组 |
阅读,一种生命的姿态
——聆听周丽蓉老师的讲座有感
2022年12月7日,通过线上教研的方式,我再次有幸聆听周老的讲座——《生命,在阅读中丰盈——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听周老将自己与文学的故事娓娓道来,颇有感触,想到了自己多年前惬意的阅读生活,也想到了工作之后的阅读窘境。
我们选择了语文教师这条路,多少都是带着些“文学梦”的。这个文学梦,可能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萌芽,或是在某个不经意瞬间被唤醒。周老谈到了她的启蒙读物,成为了一颗种子,在她的人生中发芽开花,结果就是爱上文学。做文学的梦,做当作家的梦,于是就读了很多很多的书。“一定要当个语文老师,也要带着学生去读。”就是她的起点。带着学生走进浪漫的文学世界,这本就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曾经,我们或许是因为对文学的热爱选择了成为一名语文老师。而当我们真正站在这个岗位上,阅读就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语文教师每年不读五六本书,几年以后,他就不好当教师了。”现代著名作家、语文教育专家叶圣陶说:“惟有老师善于读书,深有所得,才能教好书。”经常广泛的阅读让我们的课堂总会有新鲜的内容与丰富的词汇,让我们的课堂语言流畅生动,富有张力。同时,还可以让我们在与学生一起研读文本时,每每会有新的发现。
教师的阅读也应该泛读与精读相结合。浏览新闻事件,关注热点话题,读一读学生喜欢读的那些书。除此之外,我们更应该有自己喜欢的作家,甚至有自己偏好的经典著作。如读《红楼梦》,除了阅读原著之外,还读一读那些名家的解读。如李劼的《历史文化的全息图像》(东方出版中心)王蒙的《活读红楼梦》、刘心武的《揭秘红楼梦》闫红的《误读红楼》等。
“脚步不能丈量的地方,文字可以;眼睛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文字承载的是某一时空下,人的心灵所散发出的智慧,碰撞出的火花。而人的心灵是最敏锐的,当读到一本好书、一篇好文章时,心灵因此时而悲恸,时而欣喜,时而寒霜彻骨,时而暖风拂面......这也是心灵所感受到的,我们的心灵在某一时空中与作者的心灵发生交互,给人以无限慰藉。
因此,正如周老说的:教语文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情。因为一篇文章当我们反复读后,随着自己的阅历的增长,会从中获得很多,而我们的内心也会随着文字变得柔软。当我们领悟到这些以后,便对生命多一种悲悯之情。
让阅读成为一种生命的姿态,我们便能在独处时能平静自如,在众处中安守本心,不为名利所惑,不为物欲所累,不为繁华所诱,亦不为困顿所扰,活出本真的自己,永远有自己的一片精神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