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课里丰盈生命东川一中马娴
(2022-12-13 23:47:10)分类: 心得感悟 |
在语文课里丰盈生命
东川一中
听了周老的讲座,我感悟颇多,随着年龄的增长,年少时的飞扬翻腾热情如火在逐年消退。曾经见雨打花儿、风扶弱柳会引出无限情思,见衰老贫弱有热泪充盈双眼,对着日月星辰心里升腾出无数美好……如今,如周老所说的一般,我变得“波澜不惊”了,是生活琐碎,还是工作压力在磨去我的棱角?
细细反思,我的生活算不上琐碎,认真规划一下,每天都可以过得积极而又有意义;工作中,并没有无法承受的压力,虽然繁多,但也可以乐在其中。有什么理由去沉沦呢,周老的话语融化了我内心的坚冰,有一种力量在心中萦绕着。
这两天,刚好准备上八年级上册的第十六课《散文两篇》,我仔细看了之前的教案,字词的积累、内容归纳概括、语句的分析占了大头,更多关注点放在夯实学生的基础,教一些应试的技巧。细细想想,这实属无味的教学设计。受到周老的启示,我想这样富有哲理且又能抹亮学生生命底色的文章,我何不借此与学生分享一下人生的感悟,让语文课变得更有意义呢?
于是,我改变了设计思路,在这两篇散文的教学中弱化了应试的技巧,重点放在与学生交流对生命的看法,让学生谈一谈如何去对待生命,如何将有限的生命变得无限。虽然我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不是那么优秀,但他们在努力用自己朴实的话语诉说着自己的看法,有的认为要为国家为社会承担起责任,生命才有意义,有的认为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过自己想要的生活才不白活一场,有的说要好好读书,报答父母,这就是自己想做到的……他们没有高大上的话语,但这一次次对话,让我对这群小家伙有了不一样的认识,原来,他们是那么地鲜活,偶尔的淘气令人气愤,但真情流露时却能暖化人心,让我忘记他们所有的不好,愈发愿意竭尽所能去呵护他们的成长。
在《我为什么而活着》中,我问孩子们“什么才是真正的爱情”,他们有嘿嘿发笑的,也有认真去思考的。我跟孩子们谈了我自己对爱情的看法,借助周恩来邓颖超的例子来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爱情观,爱情是能够愉悦身心的,是专一的,懂得付出的。不能放纵自己的情感,我们应该努力提升自己,将优秀当成一种习惯,是对自己喜爱的人的一种责任,也是维护自己的一份尊贵,宝贵的爱情应该在合适的年纪留给最值得的人。
我又问学生,是否曾经对他人产生过怜悯之心,学生说当看到年迈之人劳作,看到病人饱受病痛折磨等等情景时会产生怜悯之心。那我们能为自己的“怜悯”做些什么呢?学生各抒己见,不同性格的学生谈着不同的观点,展现不同的处事风格。当语文课不再以灌输知识为主时,他们愿意在课堂上呈现更真实的自己,不再被所谓的一些答题模式所套路,也不再用一些冠冕堂皇的说辞来粉饰自己。
我想,成绩固然是重要的,尤其是对于农村孩子来说,好的成绩意味着好的出路,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花上一些时间放下成绩这个包袱,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舒展开来,去嗅一嗅百合花的芳香,去淋一淋昆明的雨,去模仿模仿奥楚蔑洛夫的动作……让学生的生命因为语文课而获得一些丰盈,这才是教书育人的真谛。
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应该像周老一样,永远保持着对生活的热情。周老教了我们一种最有效的方法,可以通过阅读优秀文学作品来激发内心的渴望,用渴望来驱动自己对世间保持着好奇心,愿意一直探索下去。也只有多阅读,从智者的思想里汲取养料,丰盈了自己,才能为学生的青春抹上一笔靓丽的色彩。
对待生活,要有一双敏锐的善于捕捉美的眼睛,山的磅礴,烟波的浩渺,树木的苍翠,人与人之间的友爱,用这些来丰富着自己的生命。不要让纠结、乏味、戾气主导了自己,要学会去调整自己,虽失去了年少时的那些意气风发,但“波澜不惊”也可以让生命多一些沉稳。不管生活是平淡似水,周而复始的,还是风起云涌,四季流转的,都需积极去应对,一个豁达乐观的老师也许能将灿烂明媚传递给学生,为他们的生命添上一份从容与坚毅。
周老师的讲座不仅让我明白了要做一个什么样的老师,也教会了我如何去丰盈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