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荷香组 |
目中有人,胸中有识,心中有情
昆铁五中 李嫡
作为一名一线的语文老师,我时常感到当语文老师之难。语文课,人人能上,人人能听,人人能评。但事实上,无论是上课者,亦或是听课者,都时常觉得语文课很不好讲。同一篇教材拿到不同的语文老师手中,上出来的内容、风格完全不同。这其中原因很多,比如,对本课教学目标的设定、对本课教学内容的选择、对本课课堂提问的斟酌……表表里里、方方面面。语文教师阅读教学设计的法门到底是什么?在聆听完周老关于《生命,在阅读中丰盈——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的讲座后,我豁然开朗,有了以下三点思考:
一、目中有人
作为语文老师,首先要目中有人,这个人即指学生。周老的讲座中多次提到“学生是以他们的全部生命进入课堂的,那么,我们的课堂,就应该因为鲜活的生命而灵动,而深刻,而尽显张力。”每次听完这段话我都会进行深深的反思,自己在走进语文课堂之前是否已经做好充分的准备?既备教材,也备学生。我想答案是否定的,在日常的教学中,自己大多会找各种理由而“偷懒”,自以为已经掌握教材的内容,可以引导教育好学生,但实则很多时候呈现出来的是枯燥乏味的课堂,长此以往,学生也对语文愈发提不起兴趣。每每想到这,自己都有种深深的自责感,在听完周老的讲座后,我想是时候该做出一些改变,语文课堂要努力“以学生的生命成长为本,为学生们的生命打上一层亮丽的底色”。任务艰巨,但只要眼里有了学生,便能向语文教学的正道迈进一步。
在这条正道上,目之所及,除了一群群相互陪伴相互成长的学生外,还有一群赤诚的同行者,有幸能够在这条道路上遇到工作室,遇到师父,遇到一群热爱生活,热爱语文的伙伴,是她们带领我一步步走进语文深处,师父的每一次点拨,伙伴间的每一次思想碰撞,都促使我去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
“教育是一场轮回的花事。我们在时光的轨道上分秒不差地相遇,相知,相惜,最终达成这段圆满的缘分。”多么美而深刻的描述,行走在语文教学的正道上,用灵动的、敏锐的眼光去看待身边的“有缘人”,不断反思自我,提升自我,最终相互成就。
二、胸中有识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唯有教师善于读书,深有所得,才能教好书。”而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则更应该多阅读,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其实一直以来我都没有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学生时代阅读的书目大多只局限于教材,一直到工作都没有完整地阅读过几部文学作品,工作后,身份角色发生变化,开始阅读初中教材要求的12部名著,在工作室的引领下也阅读了几部与教学有关的书籍。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愈发体会到自己读的书实在太少。读书越多,阅历越丰富,也更能生发出越多理性而深刻的思考。特别在周老的讲座中,她那典雅睿智的语言,对于文本的独特见解,对生活生命的感悟,没有大量的阅读积累是不足以显现的。
“阅读是语文学习最根本的内容和任务,让学习者成为爱阅读、会阅读的人,是语文老师的职责所在。”总之,作为语文教师,要做到热爱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胸中有识,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感染到每一位学习者,在阅读的道路上,对学生适时点拨,巧用智慧激发兴趣,牵动学生走进阅读深处,获得自己独特的人生体悟。
三、心中有情
语文课堂要培养学生基本的阅读能力,即感悟文字温度的能力。“文字是传情入理并带有温度的表达,非用心体会不能感受其真妙。”如何培养这种能力?需要教师带领陪伴学生一起走近书中一个个的鲜活生命,一起品读文字,去触摸那些有温度的生命体。语文课堂是一个唤醒与培养的过程,作为语文教师,要能够通过文字唤醒和培养学生浪漫慈悲的情怀,同时也要努力在语文的世界里给予每一位学生爱和教育,在他们年轻的脸庞上写下欢笑,在青春的心灵里播下希望,让他们拥有强而有力、向上攀登的力量,最终成为治愈彼此人生温暖的阳光。
在挚爱的事业里,目中有人,胸中有识,心中有情,行而致远。最后,引用周老的一段话:“希望我在教学中能够永怀一颗赤子之心,不辜负‘语文人’三个字中的责任,努力教会孩子们品词析句,表情达意,教出语言之感,思考之趣,生命之质,以不辜负他们最美丽的青春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