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书养性——听周丽蓉老师讲座有感(昆明市第二十四中学张笑予)

(2022-12-13 12:44:29)
分类: 心得感悟

读书养性

——听周丽蓉老师讲座有感

昆明市第二十四中学   张笑予

阅读的意义是什么?周老说:因为阅读,可以丰富我们的生命。

语文老师应该有怎样的爱好?师父说:阅读、旅行。

师父和周老告诉我们: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要在路上,当无法走向远方时,一杯茶一本书不失为好选择。

还记得高一物理老师曾说:“大学里中文系的学生都是躺在草坪上读书,理科生都在实验室里做实验。”这句话让我在选文选理的天平上向文科那边增加了一块不小的砝码。从教后听过语文是积累型学科,不能图快,也听过语文没有数理化提分快等各种声音。工作小十年,面对关于语文学科这样或是那样的讨论,私以为语文的首先应该“读书为要”。

但是真正要实现这个目标,有个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就是——语文老师自己先要喜欢读书,把读书作为自己的生活方式,成为一枚枚“读书种子”,播撒到学生的人生中。

这里的读书,既有与职业有关的书,教学理论、课例、教学论文等,这类的“职业阅读”是必不可少的。也有手机上的阅读,也就是“碎片化阅读”。但是范围不能仅限于有效、或是有爆点的内容,否则我们难于沉下心来。

教语文,需要心境,需要教师的学养和人格素养。学养既是教书的需要,也是教师自身精神成长的需要。无论如何,应当给自己留下一块“自留地”。这是一块能够缓解因为信息过量而导致的焦虑。怎样缓解?一方面,对于网络信息、自媒体的传播特点要有一定的了解,尽量选择相对良性的信息渠道,减少低水平的订阅号,对铺天盖地的信息进行过滤分析。另一方面,要培养定力,培养自己应对、过滤过量信息的能力。这种能力就来自于那块“自留地”,那块用更多时间沉下心一页页阅读而耕得的“学养之地”。

这种阅读,在信息时代培养的良好品味和习惯,能让人在浮躁的时代里帮助自己不断地完善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阅读会让人在生命之树上开出精神之花,哪怕是昙花一现,惊鸿一瞥,都是属于我自己的,别人无法取代。当然我们的精神追求,是不能用这种现实的功利来衡量的。一首诗、一句话、一篇短文,只要足够智慧精彩,就能长存人心,千年不衰。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这就是精神的价值。

好好读书,不要听信那些庸俗之流的嘲讽,什么人生识字忧患始,百无一用是书生。这都是文人无奈的自我解嘲。科技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人类文明的实践将越来越证明知识的重要性,阿根廷作家博尔豪斯说:“我梦想中的天堂,就是图书馆的样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