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需质感,生命亦如(晏丽)
(2022-12-10 08:58:09)分类: 荷裳组 |
教学需质感,生命亦如
西山区实验中学
很多年前便已听过敬爱的周老分享“质感语文”理念,那时的自己对教学还很生涩,思考力不足,并未真正去体会何为“质感”。这一次再听周老的讲座,忽然一下子被这个词抓到了。瞬间感觉有生命力的语文教学就应当是这般鲜活、蓬勃、厚实,充满质感的。因为有质感,所以有生命力;因为有生命力,所以更显质感。如何追求有效的有质感的语文课堂呢?周老很智慧地告诉我们:
一、练就一双敏锐的慧眼,一支生花的妙笔
语文教师的慧眼是用来发现文本中那些耐人寻味的有丰富意味的关键点的,自己要在文本中来来回回,去咀嚼去品味去揣摩,然后才能引领学生更好地去品析去鉴赏去体悟。师生在语言文字的世界里共同感受语言的灵动、语言的美丽。
语文教师的慧眼还是用来发现学生的。因为始终关注学生,始终愿意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才会更有意识地给学生提供思考和表达的空间,才会有引领学生实现生命成长的可能。
生花的妙笔也是语文教师必备的。如果说文本解读是语文老师的看家本领,那妙笔生花也定是语文老师的必备技能。写,本就是语文教师与学生常有的沟通方式,你答我写,你写我评,文字的交流是语文教师走近心灵的一种方式。语文教师或为自己而写,表达触动思考,勤写留下智慧。妙笔生花的过程既是语文教师训练自我对语言文字敏锐把握的途径,也是语文教师让自己与无数生命共同体心灵相洽的方式。
二、培养人文思维、丰厚人文素养、拓展人文视野
思维,可能是语文教学中容易被忽略的词语。人们往往认为数学训练思维,物理培养思维,总是忽略语文教学也承载着培养思维的重要功用。好的语文教学是不会忽视思维训练的。语文的思维里既有字词句段篇的布局谋划之思,也有表达交流的逻辑之思,更有语文带来的对生命对人性的关注之思,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人文思维,这样的思维方式帮助学生成为能够去感受生活、诠释生活的鲜活生命体。
素养,这个词已是今天语文教学研究的高频热词。自2017年高中语文新课标发布和2022年初中语文新课标发布,有关“核心素养”的研究日渐丰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好的语文教学能带给学生的正是这些多元综合的启发,有实用的素养能力,也有人文精神的熏陶、人文气质的养成。“能力要素”和“精神要素”组合而成,学生便成长为一个大写的人,一个鲜活的生命个体,一个能适应并推动社会发展的人。具备了这样人文素养的人同时也拥有了自己的人文视野,这种视野包含了对世界的洞察、对事情的前瞻、对事物的包容和接纳,是一种格局一种眼界。
好的语文教师、好的语文教学一定是要在这些方面给予学生帮助的,在长期的浸润和启迪下,学生具备了优质的思维能力,具备了丰厚的人文素养,拓宽了自我的人文视野,最终能够收获蓬勃鲜活的生命力,收获生命不断成长成熟的可能。
三、提高考试成绩
当然,有质感的语文教学也要能给学生带来好成绩。在当前的考试选拔机制下,分数依然是学生最重要的努力目标,我们要破除唯分数论,我们不能让教学陷入一切只为分数的死板局面,但反过来说,不能带给学生好分数的教学始终是有遗憾的,是没有底气的,是不接地气的。有质感的语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也要能带给学生好的分数。这当然需要教师更智慧地去把握教学内容,更巧妙地去设计教学,更灵活地去引导学生。让课堂能真真正正触动学生生命的感悟,也让学扎扎实实得到训练和提升。
追求有质感的语文教学,在追求质感的过程中,教师本身的意识和观念也会随之改变。因为讲究质感,会更用心体会;因为讲究质感,会不局限在功利的天地;因为讲究质感,会更在意生命的发展。由此自己的生活态度会随之变化,自己的生命形式便也有了变化。语文教学有质感,语文人的生命也是有质感的,是教学成就了生命,也是生命造就了教学。
语文教学需有质感,生命亦如。向着有质感的生命状态而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