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八下四单元整体教学活动的实践分享(李凡迪)

(2022-04-26 23:35:31)
标签:

教育

分类: 心得感悟

关于八下四单元整体教学活动的实践分享

华东师范大学昆明实验学校  李凡迪

 

4月17日有幸在线聆听了四川省教育科学院何立新老师的讲座《基于多样态阅读方式的统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实践及探索》其中何老师在讲解追求整合价值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部分提到的“用好活动探究单元,开展单元整体教学”正好为我接下来八下四单元的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在近一周的教学活动中,我参考了何老师对演讲单元的整合安排,组织开展了围绕演讲的教学活动,到今天正好到了尾声。下面就此次对整合教学的实践,分享几点我的收获。

活动探究单元一直是我教学当中的一个“痛点”。从新闻活动单元到现在的演讲活动单元,在教学中究竟怎么组织安排,才能让学生的学习真实发生,保质保量地学到知识、得到锻炼,是我一直困惑的地方。但近期和工作室老师们合作探讨之下的“以情境活动促课堂学习”的方法,为我本学期(八下)四单元的演讲活动单元点亮了一盏灯。而何老师的讲座中正好以此单元为例进行讲解,更为我指明了方向。因此我根据何老师对演讲活动单元的整合思路,再结合了学习小组和老师们的讨论成果,以及自己班级里学生的学习情况,组织学生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演讲活动课。

活动设计:

一、前期活动预热

(1)通知学生自由分组5人一组),确定组长;

(2)下发活动任务,即模拟演讲、撰写演讲稿、演讲比赛。讲解活动时要作细致说明,要求模拟演讲2人,写稿3人,演讲比赛3人。模拟演讲比赛以教材中四篇演讲稿为素材,演讲比赛以“书香伴我成长”为主题,恰好符合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所营造的校园氛围。

(3)奖项设置:模拟演讲设置2个优胜者,演讲稿评选3篇优秀,演讲比赛评选3人优秀,团体优胜评选2个小组。每个小组中,每人参与即可为所在小组积1分,组员获得优秀额外获得1分。

(4)为营造积极热烈的活动气氛,提前安排以演讲小组为单位的座位,下发预习学案,制作小组积分卡。

二、明确学习总目标,抓住单篇取胜点

围绕演讲词的“针对性”对学生提出总的学习要求,即何老师在讲座中强调的“讲了什么,讲给谁听,为什么要讲”,学生要在学习演讲词的过程中明确这三点,并且可以以此为基础,延申想象演讲现场的场合、气氛、观众的反应等等。从第一篇《最后一次讲演》到最后一篇《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学生要不断强化“演讲词具有针对性”的意识,并能在模拟演讲、撰写演讲稿和演讲比赛中体现出来。

在演讲词的教学过程中,我给每一篇演讲词定了一个独特的取胜点,并且跟学生强调:每一篇演讲词取胜点的学习,都在为之后小组的各项比赛加油赋能。引导学生做好笔记,每堂课的小组讨论时间要充分交流沟通,除“取胜点”之外,在演讲词的语言、结构、思路、风格几方面总结小组的“夺分宝典”,以此方式激发学生上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习的效率。

《最后一次讲演》是即兴演讲,以“情”取胜。这一课重在引导学生真切地感受闻一多先生当年演讲时的情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向学生展现时代背景,例如电视剧视频、人物访谈、朗诵视频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将学生带入情境,采取反复诵读的方式,感受演讲者一字一句中蕴含的力量与精神,体会一场热血沸腾的演讲所独有的魅力。

在《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一篇演讲词中,则重在说“理”。这篇文章语言平实严谨,思路清晰明了,逻辑缜密结构完整,但往往在课堂上提不起学生的兴趣。这次在演讲比赛的推动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大大提高了。尤其是分配到撰写演讲稿和演讲比赛任务的同学,学习这篇议论性很强的文章时收获不少“干货”,后续写稿子的时候也有明显的体现。

《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语言幽默诙谐,演讲者独具魅力。这篇演讲词的取胜点在“智”,如何学会充满智慧地调侃,展现恰到好处的幽默,牢牢抓住观众的注意力是在这一课中教学的重点。同时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将本篇和《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作比较,演讲者同为著名科学家,风格却迥乎不同,其中举例论证的方式也有区别。点拨学生在撰写演讲稿时,要采取符合自己气质性格的演讲风格,要学会真正的智慧的幽默,而非一味的搞笑,失却内涵。而模拟演讲的同学要注意不同演讲者身份、年龄等等的区别,揣摩其演讲时候的表情、手势、语气等等。

最后一篇《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是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的演讲词,开篇的称呼就大有不同,场合相较前面几次演讲也更正式,所以这篇的取胜点定为了“雅”。这里的“雅”并非是优雅,而是典雅。教学中侧重于让学生感受国际场合上的演讲词的高站位、大格局,其语言的庄重、典雅,也值得我们去学习。启发学生打开演讲的思路,选取“高大上”的演讲角度,尝试着来运用典雅的语言写演讲稿,收获不一样的体验。

三、组内交流定风格,成果展示夺积分

活动过半,到这个阶段时间课堂就留给了学生自己。小组内部要决定模拟演讲的篇目,演讲的同学要敲定演讲的风格、题目、主要素材等等。在这个过程中要留意小组中学生讨论的质量,鼓励他们相互表演、改稿、试讲。

接下来先组织“模拟演讲”比赛,采取同学互评的方式打分(本组同学不参与)。后续则是每个组的组内演讲,采取的方式是利用课间,每组3个同学找老师初讲打分,推最优者参与班级演讲比赛。每个同学讲完后根据老师的修改意见完成改稿、定稿等工作,最后上交评选最优演讲稿。

整个活动持续大约一周左右,期间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大大提高。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不仅仅是教学者,更是一个策划人,积分的获得与叠加、比赛小组的先后次序、打分的评价标准等琐碎小事,我都在不断的调整和优化。诚然,设计和实施一个单元的整合教学活动,远比单纯地逐篇讲解费心力得多,但学生收获的成长却让我觉得很值。

值得一提的是,在活动接近尾声的今天,我发现其实最后我的目的并不是要每个学生都作出一次完美的演讲,而是希望学生能在这个活动中获得演讲的乐趣。模拟演讲的精彩快乐、写稿的成就感、正式上台演讲的宝贵经验,都让课本上的四篇演讲词在学生心里有了生机和活力。以情境促学、以活动促学,或许可以成为我们今后优化常规教学中一个不同的选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