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灵动教学,打破藩篱(丁睿婕)

(2022-04-26 15:58:37)
标签:

教育

杂谈

文化

分类: 心得感悟

灵动教学,打破藩篱

丁睿婕

——聆听何立新老师讲座有所思

417日下午,我有幸以线上会议的形式聆听了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义务教育及学前教育特殊教育研究所所长何立新老师的《基于多样态阅读方式的统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实践及探索》的精彩讲座。

何老师在讲座中提出——群文阅读是信息整合的功能性阅读,整合价值是全文阅读的最重要的核心。整合的重点在于有价值地提高学生的信息整合能力,不是流于形式的单元整合。打破单元的壁垒、分册的壁垒甚至教材的壁垒进行有效的整合才是群文阅读的正确方式。多篇整合,多单元整合,“1+X”整合,其目的是提高教材整合的有效性。而这一理念,促使我对过去一段时间的教学做了反思;旧经验结合新吸收的理念知识,也碰撞出了一些新的设想,现记录如下。

同一时代背景,可横向整合。例如八上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这四首诗皆成于东汉末至三国魏时期,讲授时我就有意识地让学生关注这个征战纷纷、百姓流离的社会背景。让学生反复诵读,体会汉末魏晋,众生在命运和岁月的熔炉中接受烤炼;体会他们的灵魂从苦痛中汲取营养,以智慧铸诗心,以情怀塑风骨;体会古朴自然的语言背后的眷眷之意、拳拳之心。如此,四首课外诵读诗歌便可串联起来教学,此举一可提高课堂效率,避免各个击破的分散式教授,二可让学生在今后的阅读体验中对时代特性的嗅觉更灵敏。

同一作家不同作品,可纵向整合。阅读该作者不同时期的作品能让学生在纵向阅读中更好地了解作者的创作风格。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的《望岳》时,就可以引导学生同时阅读杜甫的其他诗歌,并将这些作品放在一起展开纵向对比分析,看作品的创作风格是否发生了不同的变化。学生不难发现,《望岳》展现了作者青年时期意气风发的气概和远大的理想抱负。但是阅读作者的另外两首诗却可以发现,作者的创作风格从豪迈变成了沉郁顿挫,《石壕吏》、《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展现了残酷的社会现实,表现出了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深切情感。学生在了解杜甫的生活经历后发现,这些作品创作于杜甫的不同生活时期,《望岳》是杜甫青年时期的作品,展现出少年一展才华、报效国家的豪情,但是自从安史之乱后,杜甫感受到了社会的变迁,体会到了国仇家恨,因此其创作风格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逐渐形成了沉郁悲愤的创作风格。这样的学习认知体验,给学生示范了一种阅读方法——纵向阅读,知人论世,能加深对作者创作风格和思想变化的了解。同时,学生理性思考的能力也会有所提高。

总之,在指导学生进行整合式阅读的过程中,要注意打破课文与课文,单元与单元的藩篱,大胆组合,让学生的整合式阅读更具有条理性。通过横向和纵向的阅读,学生能逐渐进入高层次的理性阅读状态,进而影响学生的终身阅读体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