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心得感悟 |
情景创设须真实,单元整合有妙招
——听何立新老师讲座《基于多样态阅读方式的统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实践及探索》以廖蔚彬老师《我是“逻思”粉——说明有逻辑》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为例的一点思考
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世纪金源学校 罗娴
4月17日,工作室组织在线聆听了何立新老师的讲座,紧接着在4月20日又进行了说课活动,聆听了蒋菲菲和廖蔚彬两位老师对统编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介绍,现以廖蔚彬老师《我是“逻思”粉——说明有逻辑》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为例,结合讲座内容,谈一点思考。
想要完成一节成功的单元整合群文阅读教学课,首先就要结合选择相关情景问题。真实合理的情景问题是群文阅读教学成功的前提和基础。情景问题的选择并不是毫无根据的,而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首先,要结合课标以及教学系统的要求,为问题的选择提供正确的方向;其次,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教师不仅要考虑到教学任务,更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真实需求,只有换位思考,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才能调动学生阅读的热情,使学生热爱阅读;最后,问题的选择还需要有一定的新意和吸引力。以本次第二单元写作训练准备课《我是“逻丝”粉——说明有逻辑为例》,廖老师的情境创设就很有新意。本次教学设计中首先提出了几个话题征集的结果,分别是:为什么年纪轻轻就脱发?元气森林真的无糖吗?二郎腿换边敲是不是就行了?为什么自拍总比照镜子丑?为什么螺丝分闻着臭,吃起来却那么香?根据结果学生对为什么螺蛳粉闻着臭吃起来却香?较感兴趣,于是便以此为话题,展开教学探究学习。本单元为八下第二单元,内容是对事理说明文的学习。在学习之初,由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并对相关话题展开研究,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群文阅读教学除了要创设一个真实的情境外,还需要对多篇文本进行组合,组群要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将多篇文本按照一定的内在逻辑进行重组,不能毫无逻辑、杂乱无章的堆砌一通。
组群要扣紧情境的创设和学习的目标而选择相应的文本。结合文本阅读思考。教学任务中第一个环节为从课文中学习逻辑大咖的逻辑推理方法,并整理相关的推理顺序,得出相应的逻辑思维方式;然后给学生提供相关思维训练材料,结合上述逻辑思维方式,完成情景问题的思维导图。本环节的设计就是将课内的知识与学生所学的知识相连接起来,达到课内阅读与课外资源的相互整合,同时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组合多种教学资源,以教科书的选文为主题,适度的选择其他相关文章。可以将课内外资源相结合,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沟通课堂内外,拓宽学生视野。
当然,组群的数量要适当,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过多会使学生感觉有负担,甚至导致课堂教学任务难以顺利完成。过少,又会使整个课堂教学不够充实。本次设计中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的内容十分恰当,对学生完成相应情境任务是有助推作用的。
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拓宽学生的阅读面,群文阅读作为一种新兴的阅读教学方式,有效地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但不能过分夸大群文阅读,更不能取代单篇阅读。传统单篇阅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群文阅读使其有效的补充形式,他们相互依存。在何立新老师《基于多样态阅读方式的统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讲座中,何老师也提到了“多种让他阅读教学需要回归初心,更要产生互相间的关联性认知。”
由此我们可知群文阅读应以传统单篇阅读为基础,通过单篇阅读掌握阅读的基本技能,随着阅读方法的积累简便学生能筛选、提取,分析信息的能力逐步家珍,也为群文阅读打下一定的基础。因此我们应该在正确认识群文阅读的基础上发挥其作用和价值。
对于群文阅读教学的理解,也不能仅仅停留于表面的多读几篇文章,应当理解其深层次的对于学生思维层面的训练。因此,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利用充分的课堂时间与他人进行交流、合作和探讨。在这一过程中迸发出思想的火花,开阔学生的思维,增长学生的见识。通过阅读全文对议题进行分析、探讨,最终得出结论,在这一过程中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让学生在比较分析中可以得出原来单篇阅读不能得到的结论。
总之,单元整体阅读,就不可避免的涉及到多样态阅读模式的共存,在这个过程中,巧妙的设计真实的情境(这个情境可指向写作,也可是活动设计比如调查演讲辩论,也可是跨学科交流比如实验等),以真实的情境带动学生进入文本的学习,以多样态的阅读,来完成“比、对、读、议”的任务,从中归纳方法,整理并能实践运用到情境设置的环节中,形成回环式螺旋式的上升,真正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