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英语教材设计与使用》读后感
(2025-08-28 09:10:39)
标签:
安庆市三名工程考核读书笔记 |
分类: 学习情况 |
8月4日-8月18日,我参加了外研社组织的共读一本书《英语教材设计与使用》(程晓堂,孙晓慧)。这也是我这个暑期共读的第二本书。
读完程晓堂教授与孙晓慧老师的《英语教材设计与使用》,恰逢外研社第五期读书会直播预告中提出的四大困境——“教不透”、“设计难”、“目标难落地”、“资源整合累”——如重锤敲击心弦。这本书不仅系统梳理了教材理论,更似一把精准的手术刀,剖开了当下英语课堂的症结,为一线教师的迷茫点亮了航灯。
书中开宗明义,英语教材绝非冰冷的文本集合,而是承载课程目标、语言知识、文化意识、学习策略与情感态度的动态学习工具包。其使用绝非照本宣科,程教授强调的核心原则振聋发聩:“教师即教材设计师”。这意味着教师需立足真实学情,对教材进行批判性解读、创造性改编与智慧性整合,使之真正服务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
预告中直击的困境,在书中都能找到深层次剖析:
“资源整合累”需系统思维破局。 程教授反对“素材堆砌”,强调“有机融合,服务目标”。新教材虽资源丰富,但教师应如书中指导,以教材核心主线为“锚”,依据目标需求谨慎筛选、分级补充(如为薄弱生补充基础练习,为优生拓展深度阅读),建立清晰资源库(按主题、技能、难度分类),避免迷失于信息海洋。
程教授在书中给出的建议,字字珠玑:
1. 深度分析先行: 吃透教材编写逻辑、单元目标、活动意图,这是“用活”教材的基础。
2. 学生中心设计: 一切改编与整合,围绕学生的“学”与“用”展开,确保活动可参与、可完成、有收获。
3. 目标评价一体: 让教学活动与评价任务紧密咬合,使学习效果清晰可见。
4. 专业发展不息: 提升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能力,是教师破茧成蝶的关键。
此次“外研读书会”犹如一场及时雨,程教授亲临导读,千名教师共研共进,正是践行书中“协作反思”理念的绝佳平台。这本书于我,不仅解开了教学实践中的诸多死结,更完成了一场深刻的认知革命——教材不再是束缚手脚的镣铐,而是等待我这位“设计师”去激活、去重塑的宝藏。未来的课堂,我将更自信地挥舞“取舍”、“改编”、“整合”之剑,让教材真正成为学生核心素养腾飞的坚实跳板,实现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华丽转身。这场破局之旅,正始于程教授书中那束智慧之光。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