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训收获:苗峰老师讲座核心启示
1. 名师工作室的科研化定位
名师工作室不仅是教学示范平台,更是以科研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术共同体。强调“以教育科研为抓手”,突出系统性、实证性和成果导向的建设思路。
2. 主持人素养模型
主持人需具备“教学优异、科研能力强、管理协调能力突出、表达与宣传能力强、教育情怀深厚”等综合素质,这为学科带头人的自我提升指明了方向。
3. 结构化研修模式
“三定四学”“1346研修模式”“四维联动”“聚焦三课”等实践框架,体现了工作室建设需有系统设计、分层推进、成果显化的科学路径。4. 成果导向的“三出”目标
强调“出版类、出版物、出版人才”,体现工作室建设应注重物化成果与人才培养的双重输出。
二、学习迁移:推进初中英语学科育人基地建设的路径
结合苗峰老师的理念与英语学科特点,提出以下建设思路:
1. 明确育人基地定位与目标
定位:以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为纲,构建“教学—教研—科研—培训”一体化的教师发展平台。
目标:培养一批具有科研能力、课程开发能力和跨文化教学能力的英语教师,形成可推广的育人模式与资源。
2. 构建“科研引领+实践赋能”双轮驱动机制
设立英语教学研究课题(如:单元整体教学、跨学科主题学习、评价改革等),以课题驱动教师深度参与。
建立“课例研究—行动研究—论文撰写—成果推广”的科研闭环,提升教师的学术表达能力。
3. 设计“三阶四维”教师培养体系
三阶:新教师(规范教学)、成熟教师(课程开发)、骨干教师(科研引领)。
四维:教学能力、教研能力、资源建设能力、辐射引领能力。
借鉴“1346模式”,设计分层研修课程(如:课标解读、教学设计、论文写作、项目式学习等)。
4. 搭建“四维联动”展示平台
校内公开课、区域教研展示、市级教学竞赛、省级以上论文发表或课题立项。
鼓励教师参与跨区域交流,提升视野与影响力。
5. 聚焦“三课”提升科研实效
课程:开发校本英语拓展课程(如:英语戏剧、新闻阅读、跨文化交际等)。
课堂:推进“深度学习视角下的英语课堂教学改革”,注重情境创设与思维激发。
课题:围绕“英语学科育人路径”“评价改革”“技术融合”等方向立项研究。
6. 强化成果意识与资源建设
编写《英语学科育人案例集》《校本课程纲要》《教学论文选集》等物化成果。
建设英语教学资源库(课件、学案、视频课例、测评工具),实现资源共享。
苗峰老师的讲座强调“以科研的方式推进建设”,提醒我们学科基地建设不能停留在经验层面,而应系统设计、实证推进、成果显化。作为英语学科带头人,应带头做科研、带团队、出成果,真正实现“学科育人”与“教师成长”的双向赋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