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优秀教师的双重素养:既懂学科,更懂学习
(2025-05-07 15:45:17)
标签:
安庆市三名工程考核读书笔记杂谈 |
分类: 学习情况 |
在大众的认知里,老师只要知识储备丰富,就理应能打造出高效的课堂,可现实却并非总是如此。不少老师明明知识足够胜任教学,课堂效率却不尽如人意,这背后究竟隐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因素呢?
一、教学理念:传统与现代的碰撞
一些老师深受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过于强调知识的灌输,将课堂变成了自己的“一言堂”。在这样的课堂上,老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被动地接受,缺乏思考和互动的机会。虽说老师把知识完整地传授了,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压抑,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大打折扣。
与之相反,现代教学理念倡导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如果老师不能及时更新理念,就容易在教学中与学生的需求脱节,导致课堂效率低下。
比如语文课,在讲解一篇文言文时,传统教学可能是老师逐字逐句翻译、讲解知识点,学生机械记忆。而现代教学则可能让学生先自主预习,提出疑问,然后小组合作讨论,老师再针对重点难点进行点拨,这样学生的参与度更高,对知识的掌握也更牢固。
二、教学方法:单一与多样的交锋
教学方法的选择对课堂效率有着直接的影响。有些老师教学方法单一,不管什么教学内容、什么学生特点,都采用同样的方法。长此以往,学生难免感到枯燥乏味,失去学习兴趣。就像一直用填鸭式教学,不管是教数学公式还是语文诗词,都是一味地灌输,学生很难真正理解和运用知识。
实际上,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教学内容需要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比如教数学时,可以通过实际案例、小组竞赛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教语文时,角色扮演、情景再现等方法能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文章情感。而且,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也应该因材施教。如果老师不懂得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课堂效率自然难以提升。
三、课堂管理:压抑与灵动的对比
良好的课堂管理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保障。有些老师缺乏有效的课堂管理技巧,课堂纪律松散,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交头接耳、做小动作等现象频发。在这样混乱的课堂环境中,老师就像唱独角戏,课堂氛围压抑,学生根本没有专注学习,效率自然低下。
有效的课堂管理需要老师建立明确的课堂规则,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情绪和需求,营造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
比如,老师可以通过制定奖惩制度,对遵守纪律、积极发言的学生给予奖励,对违反纪律的学生进行适当惩罚;在课堂上多与学生进行眼神交流、互动,及时提醒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让课堂始终保持有序的状态。
四、备课环节: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备课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备课不充分也是导致课堂效率低的重要原因。有的老师备课只是简单地看看教材、参考一下教参,对教学内容没有深入研究,对学生的学情也缺乏了解。这样在课堂上就容易出现教学内容不连贯、重点不突出、难点讲解不清等问题,学生听得一头雾水,课堂效率可想而知。
充分的备课不仅要深入研究教学内容,把握重点难点,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活动,预测学生在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准备好应对策略。只有这样,老师在课堂上才能游刃有余,教学过程才能顺利进行,课堂效率才能得到提高。
总结
优秀教师的双重素养:既懂学科,更懂学习
真正教学大师的共同特点是:他们不仅深谙学科知识,更深知这些知识在初学者心智中的生长过程。
正如教育家杜威所言:"专家如果不把自己掌握的知识转化为教育的形式,这些知识就只是炫目的摆设。"
请大家记住教学能力的三个层次:
1. 知道教什么(学科知识)
2. 知道怎么教(教学方法)
3. 知道学生怎么学(学习规律)
老师知识足够却课堂效率低,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想提高课堂效率,老师需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加强课堂管理,精心备课。只有这样,才能打造出高效的课堂,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真正实现教学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