洲区教研协作区研讨会发言稿
(2024-01-17 16:44:17)
标签:
教研 |
分类: 科研任务 |
1月5日下午,我到复镇初中参加了洲区教研协作区研讨会,听了该校陈老师的一节英语公开课。8年级上册Unit8 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SectionA 1a_1c.按照安排,点评了本节课。具体发言如下:
尊敬的詹主任、各位领导及同仁:
大家下午好!
首先感谢复镇初中为我们搭建了学习交流的平台,感谢陈老师为我们奉献了一堂精彩的公开课。
在“新课标,新课程,新课堂的”大背景下,如何让我们英语的课堂焕发新的生命力?如何让旧教材融入新理念是我们全新的课题 。今天陈老师的这节听说课给予我们理念上的引领和实践教学的示范 。
本节听说课围绕“制作奶昔”话题,依托听力对话,学习动词解读与祈使句表示顺序的副词,探究意义,解决问题。践行了学思结合,用创为本的英语学习活动观,推动了语言文化思维协同发展,具有语言知识的点又有能力发展的县,更有文化渗透的面。整体感受用八个字来概括,“有序输入,有效输出”。
亮点如下:
1,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深度融合
2,板书设计形象直观,步步推进,画龙点睛
建议如下:
如果教学过程再优化,教学活动再简化,教学效果就更立体化。
具体感受如下:
这是一节有意思的课,本节课活动多样有趣,通过多种活动让学生感受学习英语的乐趣。本节课学习理解类的活动有头脑风暴,复习水果和饮料名词,观看视频,获取制作香蕉奶昔所需的食材游戏及填空等活动学习短语,吟唱,祈使句,听力活动,循序渐进,形成结构化新知识。这些学习活动指向教学目标1。
这是一节有意义的课,在实践运用环节,通过结对活动和小组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体验,联系生活实际。在听说组活动中,描述制造游戏的制作步骤,这契合了教学目标3和4完成了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变。
总之,学生参与度高,兴趣浓,是一节比较成功的公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