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应用】“故事叙述型微课”的设计与应用

标签:
故事叙述型微课微课微课设计 |
分类: 微课与优课 |
近几年,微课成为教育领域的“大事件”。怎样超越微课的纯技术开发局限,迈向微课有效教学设计的新境界?华南师范大学胡小勇教授的信息化教学创新团队,应邀在《数字教育》杂志开设"微课有效设计"专栏,立足分析常态微课和实用微课,对十余种类型微课的教学设计进行了细致研究。我们同时在"信息化教学创新http://blog.sina.com.cn/hxyhaoxingyun"博客,将上述研究成果进行连载.
【编者按】故事教学法融学习于故事,化知识为情节,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教学方法。故事运用得好,课堂教学则能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对于一些抽象难懂的教学内容,采用故事教学更犹如吹糠见米,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结合时下流行的微课,能够更好地发挥故事教学“奇”、“趣”、“境”的三大特点。这篇文章以“故事叙述型微课”为落脚点,将对“什么是故事叙述型微课”、“故事叙述型微课有哪些特点”、“如何设计和应用故事叙述型微课”等问题进行详细阐述,以飨读者。
“故事叙述型微课”的设计与应用
作者:王祥金 冯智慧
摘 要:故事叙述型微课,是由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目标,设计故事主线,加工相关的图片、视频、音乐、动画及字幕等素材,用故事来串联知识点而制成的微课视频。故事叙述型微课融故事情节和教学内容于一体,用故事主线串联知识点,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本文参考分析了现有优秀的故事叙述型微课案例,研究其内涵、特点、设计环节和应用技巧,由此剖析了故事叙述型微课设计与应用的相关理论和方法。
关键词:微课;故事教学;数字故事;设计;应用
一、
“故事叙述型微课”的内涵
1. 从故事说起
故事,从字面意义来讲就是“过去的事情”。古人常常以讲“过去的事情”的形式,来向后人传递经验。自古以来,许多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就常常用讲故事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启迪智慧。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柏拉图等为了让他人理解自己的观点,会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来传播自己的思想。柏拉图在关于“人的教育”中还叙述了故事的价值,认为好的故事能够激起学生的坚毅、快活和勇敢[1]。被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的孔子,其周游列国讲学论道常用的方法就是讲故事,以此来启发学生。孔子周游列国的事迹本身也作为故事广为流传。《论语》中也记录了《子入大庙》、《司马牛之忧》等许许多多的具有启迪性的故事片段。
2. 故事教学法
故事虽然很早就得到了教育者们的关注,但却一直没有人明确“故事教学法”的概念。据记载,提出“故事法”的是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他为了研究儿童的道德判断,利用叙述故事的形式来推动儿童的道德认识,由此提出了道德的认知发展观和阶段论[2]。随后,西方的教育者们才真正的开始研究“故事叙述”(Storytelling)这样一种教学方法。
现在,故事教学法在教育领域可谓已经家喻户晓。对“故事教学”的研究也不仅限制在学科教学。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许多教育者也关注到了数字化故事叙述(Digital-Storytelling)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由此还提出了数字故事(Digital Story)的概念,即以视频的形式来代替口头的故事叙述[3]。
3. “故事叙述型微课”
由故事教学法而来,“故事叙述”的核心思想是用叙述故事的方式来串联教学知识点,即在故事的发生与发展中融入相关知识点的讲授,是一种用叙事的眼光,融合教学内容于故事情节的一种教学方式,所以,故事叙述不是简单的叙述故事,穿插故事片段,其最终目的是要讲授知识点。
我们认为,故事叙述型微课(也称数字故事型微课)是运用故事叙述策略,设计故事主线来串联知识点制作而产生的微视频,即由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目标,设计故事主线,加工相关素材,按照故事叙述的形式讲授知识所制成的一类微课。
二、
“故事叙述型微课”的特点
1. 趣味十足,有滋味
故事多是有因果关系或者按时间顺序发生的情节,精心设计的故事情节更是跌宕起伏,引人入胜。“故事叙述型微课”融故事情节与教学内容于一体,用故事主线串联教学知识点,化枯燥为生动,趣味性十足。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获得知识的动力。”运用“故事叙述型微课”进行教学,不仅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维持他们的学习热情。
如在微课《have与has的用法》中,先是设计了村长慢羊羊对have与has用法的讲课环节,后又设计了狼羊争霸的答题环节,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共鸣,而且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与认知能力。
图 1 微课《have与has的用法》
2. 饱含思想与情感,有营养
自古故事就具有一定的思想性。例如,“程门立雪”告诉人们尊敬师长的传统美德,“孔融让梨”讲的是要团结友爱。“张良拜师”告诉人们要爱老敬老。“故事叙述型微课”可以使学生耳濡目染,让学生感同身受得到思想上他陶冶。运用“故事叙述型微课”进行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内在的“真善美”情怀,有力调动学生主动性与协作性。
在微课《泰迪的故事》中,教师先是对学生泰迪“很不喜欢”,后来发现泰迪以前是个好学生,只是失去母亲成绩下滑。教师随后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把泰迪当做自己孩子来培育。最后,泰迪成为了一名医学博士。这样的叙述使“教育与爱”的思想跃然屏前。
图 2 微课《泰迪的故事》
3. 情节可视化,消化好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人类获取的全部知识中有70%以上是通过视觉获得的[4]。传统的故事教学多采用的口头叙述加抽象文字的表达方式,学生主要依赖听觉接收信息。“故事叙述型微课”运用了微课的优点,采用视频里具体的形象符号,可视化的呈现事物形象和情节变化,兼用文字、音乐、图片和制作者的声音等多种素材来表达故事,使学生同时接受多种感官刺激。化抽象为具体是学习和记忆最高效的方法,经“故事叙述型微课”加工过的知识内容能更加贴近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减少其认知负担。
如在微课《鹬蚌相争》中,教师则使用图片与音频动画相互结合的方式,配以字幕展现重点的单词和句子,且用不同颜色的字进行修饰,使整个需要学习的信息呈现在屏幕前。
图 3 微课《鹬蚌相争》
4. 创设故事情境,易吸收
故事具有天然的“情境”性,是创设教学情境的常用方法之一。“故事叙述型微课”可以融入学生感兴趣的人物形象或卡通形象,通过精心设计的情节将故事与教学内容联系起来,构建一个崭新的教学情境。利用生动形象的图片、音乐、视频、动画制作“故事叙述型微课“,可以创造出生动活泼的人物形象,渲染出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使学生们犹如身临其境,全身心投入其中,因而更深刻地理解和记忆教学内容。
如在微课《汽车排量知多少》中,教师在讲述汽车排量知识点前,先引入王先生向妻子求婚准备买车这一故事情节,从而使得整个知识点的讲授在一个有趣的情景中开展。随着王先生买车的过程中逐渐碰到不懂的问题,知识点则顺理成章的铺开。
图 4 微课《汽车排量知多少》
三、
“故事叙述型微课”的设计与开发
图 5 “故事叙述型微课”的设计与开发流程
1. 步骤一:微课教学内容分析
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做成“故事叙述型微课”。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判断该内容是否适合运用故事叙述的策略进行教学是首要任务。教学内容的选取应注重与故事相联系,要注意挖掘该教学内容的故事性。教学内容是否适合“故事化”,直接影响到“故事叙述型微课”的应用价值,所以要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明确后,教师心里应该有个大概的故事雏形,后续故事的编写要能紧扣教学内容,故事情节发展脉络要清晰,情节的变化要能配合教学内容讲解的需要。设计“故事叙述型微课”,要对教学内容包含的知识点进行深层次的剖析。一节微课,一般遵循只讲解一个知识点的原则,所以”故事叙述型微课“应该针对重点、难点、易错点等核心知识点展开。
2. 步骤二:微课学习者特征分析
“故事叙述型微课”要想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依照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去设计。在“故事叙述型微课”的设计时,要提前考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初始能力、学习风格等特征,以适合学习者的真实学习需求。例如,低年级的学生会对卡通动画比较感兴趣,他们的学习风格也比较适合以听故事的方式来学习。这时就可以结合时下流行的动画片来设计微课。如果采用文学名著如金庸小说里面的故事情节可能就超过了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使学生更加困惑,产生相反的教学效果,而这类情节却又往往能迎合高年级学生的喜好,与他们产生共鸣。
3. 步骤三:教学过程设计
表 1 《熊二学缩句》教学设计
类型 |
内容 |
微课名称 |
《熊二学缩句》 |
学科类型 |
小学语文 |
教学时间 |
约8分钟 |
教学内容分析 |
缩句,是小学语文高年级中的常见题型,属于教学重点。其内容主要讲解缩句的概念和方法,采用适合故事化讲解比较有趣。 |
学习者特征分析 |
主要适用小学中高年级学生。他们比较喜欢卡通动画,最近对《熊出没》特别喜欢。学习者之前已经学过了造句与扩句,缩句是下一步学习内容。 |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了解什么是缩句; 过程与方法:在缩句的过程中,掌握“九删三不删”规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进学生爱护森林的情感。 |
教学过程 |
一、情境导入 借助动画片《熊出没》里的角色进行导入,设置熊二为保卫森林而学习缩句的情境。 二、简介缩句 由熊大教熊二“什么是缩句”。 三、详细解说缩句的步骤 熊大介绍缩句四步骤:读、删、查、读,“九删三不删”。 四、熊二缩句 熊二在学了缩句后,迎接光头强的挑战,做十道缩句练习题。 五、小结 |
4. 步骤四:故事脚本设计
故事脚本是故事发展的大体框架。故事脚本设计常常用到故事板。故事板也叫故事情节串联图板,是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对镜头顺序、动作、情节变化等一系列过程的可视化预览[5]。
如表2所示,故事板中详细规划了微课的画面、解说和配乐,相当于一节图文版本的微课。”故事叙述型微课“脚本设计,是用故事板对微课画面以及每一个知识点的前后故事情节进行可视化的预组织。它能够很好地诠释故事脉络和授课顺序,后期可以充当微课的制作方案。
一个优秀的故事板要能比较完整的呈现一节“故事叙述型微课”的创意思路,并预先提供一个视觉草图。
表 2 《熊二学缩句》故事版设计
5. 步骤五:收集素材
依照故事脚本的规划,搜索微课制作中需要用到的各类素材。素材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一节微课的呈现效果。我们应该尝试找到所有可被借鉴和利用的资源,如别人的教学设计方案、相关故事情节设计文案、教学PPT等,将它们下载到自己的计算机并进行整理。
对“故事叙述型微课”而言,往往需要找到一整套的人物形象、卡通形象或动画音效等资源作为素材,有时甚至要自己创造和设计角色形象。《熊二学缩句》微课中就用到了《熊出没》中的部分卡通形象,如表3所示:
表 3 《熊二学缩句》微课中所使用的动画角色
6. 步骤六:编辑合成
现今制作微课的技术已经十分成熟,常用的制作软件有Camtasia Studio、Screencast-O-Matic、Articulate Storyline等等。这些软件能把图片、音频导入至制作微课的软件程序,如有必要可以对收集的素材进行编辑加工,最后导出成视频。对于“故事叙述型微课”,常常需要配上合适的背景音乐和故事解说。因此,可以先录制好微课视频,再使用计算机麦克风记录微课解说,最后再把相应的音频与视频合成,完成“故事叙述型微课”的编辑制作。
图 6 Storyline的微课创作界面
四、
“故事叙述型微课”案例分析
《熊二学缩句》是广州市天河区龙洞小学林伟佳老师设计开发的故事叙述型微课。本节微课主要是讲解小学语文缩句的步骤以及注意事项。该微课教学思路借鉴故事设计的思路与方法,通过熊大、光头强、熊二三位卡通人物发生的有趣故事:熊二挑战学缩句,熊大教熊二如何缩句,熊二学缩句迎接挑战,熊二赢得挑战四个部分来开展教学。微课案例请见:http://blog.sina.com.cn/s/blog_1459fdfec0102y432.html。
表 4 故事叙述型微课《熊二学缩句》案例分析
教学环节:故事主线 |
案例分析 |
情境导入:熊二挑战学缩句
|
1. 借助热门动画片《熊出没》里的角色进行导入,熊二为了保卫森林而接受光头强的挑战,创设学缩句的故事情境;
|
知识讲授:熊大教熊二如何缩句 |
2. 知识讲解部分,熊大为帮助熊二,向他讲授什么是缩句;
3. 知识讲解部分,熊大讲授缩句四步奏“读、删、查、读”与“九删三不删”原则;
|
|
4. 推进剧情开始迎接挑战,熊二挑战光头强出的十道缩句练习题;
|
总结评价:熊二学会缩句并赢得挑战 |
4.对教学内容进行总结与评价。
|
五、
“故事叙述型微课”设计技巧
1. 注重故事的导入环节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的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导入环节对于故事叙述型微课来说尤为重要。只有创设既能吸引学习者,又有利于教学的良好故事情境才能使得故事主线和各个教学环节得到顺利开展。在创设故事情境时,可以采用一些策略来吸引学习者注意,如可以播放一段动画,设计有意思的台词或者添加效果音等。中间可以适当加入问题进行引导,从而顺利地把学生带入故事情境。
2. 注重故事的趣味性与曲折性
有趣的故事能吸引人,而曲折的故事则往往能打动人。在故事叙述型微课中,可以设计有趣的元素或情节引导学习者关注故事的变化,让学生按照故事线索去自觉的思考故事的发展。在故事情节中可以设计矛盾,引入情感,增添曲折性,从而使学习者注意力得到持久保持。特别的,可以尝试设计一些翻转性的故事结尾,这样更有利于加深学生的印象。但是,微课的目的应紧盯教学目标,切忌为了趣味性和曲折性而生搬硬套。
3. 注重故事选材要有共鸣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优秀的老师应该既是老师又是学生。我们要了解学生的所喜所好,选取贴近学习者真实生活的主题和素材来设计微课,使教学生活化、艺术化。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情境中开展学习往往能能够很好的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并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设计故事叙述型微课时,应该了解时下学生关注的人、事,选材的时候着重使用学生喜欢的卡通形象或人物形象,投其所好,让学习者学着“过瘾”。
4. 注重渗透情感教育
在现代教学中,情感态度被赋予很高的地位,被认为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该善于发觉“故事叙述型微课”的情感教育价值,在故事中渗透积极乐观的情感因素,激起学生的共鸣。在“故事叙述型微课”的设计中可以适当的配上背景音乐,或是添加合适的效果音,从而烘托故事氛围。恰到好处的字幕提示有时也能起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六、
“故事叙述型微课”应用技巧
1. 比较适合文史学科,不太适合数理学科
“故事叙述型微课”多应用在以语文、思想品德、历史等为主的文史学科,而数学、物理、地理、化学等数理学科则相对较少。一方面,故事本身就属于文学体裁的一种,这与文史学科的教学特质不谋而合。另一方面,哈佛大学加德纳教授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也能很好的解释这一现象。“多元智能”理论将人的智能分为九类,分别是:言语—语言、音乐—节奏、逻辑—数理、视觉—空间、身体—动觉、自知—自省、交往—交流、自然探索、存在[6]。文史学科和故事都偏向“语言智能”,而数理学科则强调“数理—逻辑”技能,所以其“故事叙述”的策略会运用较少。
2. 比较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学习风格
“故事叙述型微课”趣味性、可视化、有情感等特点比较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学习风格。它打破传统用抽象文字与口头叙述来呈现故事的形式,转而用更加直观的图片、动画来叙述故事。其基本理念来自于教育心理学中认知的直观性理念,尤其是基于感性认识基础上的情境教学法,意在用故事来提供更为感性、直观的经验。优秀的“故事叙述型微课”,更是以学生的视角,以学生喜爱的人物、卡通形象,按照学生期待的剧情展开,无形中增加了学习的参与感与归属感。
3. 合理运用“故事叙述型微课”调节教学节奏
研究表明稍紧凑的故事节奏,有益于引起读者的注意,而稍缓慢的节奏则有利于舒缓心情,使大脑得到放松。所以,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情境,设计和调整微课的节奏。一般在课堂中运用“故事叙述型微课”讲授新知识,可以稍微加快微课的节奏,这样有利于吸引学习者的注意,使课堂教学更紧凑。而在其它应用情境中,则可以将节奏适当放缓,并配合稍缓和的背景音乐,使学习者在放松的状态下进行学习。
结语
对教师而言是,设计开发“故事叙述型微课”微课也是一个新挑战。它要求教师在掌握“故事叙述型微课”设计与应用技巧的同时,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将“故事叙述型微课”灵活运用在学科教学、教育科研、教育资源建设等各个方面,深入探究“故事叙述型微课”特点和设计技巧,能够丰富微课的内涵,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成长来说也具有一定意义。本文所做工作还属于起步阶段,这种类型微课的开发与应用规律以及教学效果,还需要更为深入的探讨和更广泛的研究。
参考文献:
[ [1]] 孙巧玲. 幼儿教师应用故事教学法的质性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2.
[2] 范树成. 20世纪西方德育理论研究的特征与未来趋势[J].教育研究,2003,01:58-63.
[3] 黎加厚. 数字故事的教育意义[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06:9-10.
[4] 徐扬. 论视觉素养与高师美术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07.
[5]
百度百科.故事板:[EB/OL].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Ol_pMWyUBb4CitoxpMDXumPSCl9
[6] 霍华德·加德纳. 多元智能[M].沈致隆,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08-09.
Research on the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Storytelling Micro-lecture
Wang
Xiangjin1 ,
Feng
Guangdong Guangzhou 510631)
Abstract: Storytelling Micro-lecture is designed and produced by the teacher with picture, video, music, animation and caption materials according to the teaching goals and story line. Storytelling Micro-lecture combined the key points of knowledge with story, which increase the interest of teaching and help the learners to learn. Thus using Storytelling Micro-lecture for teaching is beneficial to optimize teaching effect. We’ve analyzed large numbers of Storytelling Micro-lecture cases that developed by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to discover its meaning, features, design methods and application. This article will share the theory and method we have found to better design and make good use of a Storytelling Micro-lecture.
相关资源链接:
【微课视点】微课新界定:从技术开发迈向有效设计--专访胡小勇教授和胡铁生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