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微课应用】“成果展示型微课”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2016-04-20 22:33:21)
标签:

成果展示型微课

微课

微课设计

分类: 微课与优课

近几年,微课成为教育领域的“大事件”。怎样超越微课的纯技术开发局限,迈向微课有效教学设计的新境界?华南师范大学胡小勇教授的信息化教学创新团队,应邀在数字教育》杂志开设"微课有效设计"专栏,立足分析常态微课实用微课,对十余种类型微课的教学设计进行了细致研究。我们同时在"信息化教学创新http://blog.sina.com.cn/hxyhaoxingyun"博客,将上述研究成果进行连载.

【编者按】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是强化学生知识的有效手段之一。在实践中,及时组织成果展示,检验实践成果和进度是必不可少的。好的“成果展示型微课”能更好地辅助和指导学生实践,让做中学的教育手段得到更好地落实。如今,各种类型的微课开发虽然火热,但“成果展示型微课的数量较少,其设计与开发流程也较为模糊。这篇文章将尝试着对什么是成果展示型微课,如何设计与应用“成果展示型微课”等问题进行讨论,为读者提供一些参考。

成果展示型微课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作者:王银君  黄倩影 胡小勇

摘要:“成果展示型微课”是在教师指导下,以成果展示、汇报为主要呈现内容,辅以教师点评、学生互评等环节,以丰富课堂形式,达到知识传授和提升学生多维度的综合素质的微型视频学习资源。本文从“五大特点、六种技巧、四个贴士来对“成果展示型微课”的设计、开发、应用做出一些思考和归纳,以期为一线教师在“成果展示型微课”的设计与应用上提供参考。

关键词:微课;成果展示;设计;应用

一、“成果展示型微课”是什么?

《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在指出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向注重学思结合、知行合一和启示式、参与式教学转变,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中小学各学科课程标准也强调对学生表达能力、动手能力等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对学生开展评价的多样性。

1.成果展示

    成果展示通常是教师在任务驱动教学中的一种常见的评价手段,通常是通过成果展示的方式达到对教学效果及学生学习情况的验收。成果展示也是综合性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综合性学习评价的重要途径之一[1]

2.成果展示型微课

“成果展示型微课”通常可以分为两种:“成果展示微课”和“成果展示课微课”。

1成果展示微课一般指对学生作品或成果进行展示和呈现说明的视频片段。这些成果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前期实践基础上,独立或团队合作完成的学习成果。这一类型的微课,主要通过记录学生学习、创作过程,作为存档和评价的材料,指导实践学习、自主学习、项目学习的直观材料。

   2成果展示课微课则是在教师指导下,以成果展示、汇报为主要呈现内容,辅以教师点评、学生互评等环节,融合丰富多样的课堂形式,以达到传授知识内容,培养学生表达能力,自主实践能力等多维度综合性素质的教学目标的微型课程。本文重点探讨内容是“成果展示课微课”这一种“成果展示型微课”

二、“成果展示型微课五特点

1.展示多样,形式丰富

“成果展示型微课”根据学科、专题和任务等主题的不同,展示主体可以是教师、学生个人、小组、或者单纯的作品展示等。展示形式更是灵活多样,可以是板报、PPT汇报讲解或者具体的模型、视频、歌舞朗诵等,学生在“出乎其外的实践和展示中,达到“入乎其内”的深刻体验。

2.小组协作,气氛自由

根据新课标要求,“成果展示型微课”提倡小组协作。整个课堂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小组内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进行合作交流讨论。与传统课堂相比,“成果展示型微课”更加自由,具体有多方面的体现,如学生的座位没有像其他课型那样成行成列,而是小组坐在一起,把桌子拼在一起或围成圈,学生联系更紧密也更方便参与课题活动。此外更体现在学生间的思想碰撞,在小组任务驱动下,学生获得更充足的沟通空间。

3.知识共享,复习强化

“成果展示型微课”与其他微课类型相比,它的出发点不是新知识的掌握,而是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复习巩固,对知识点的融会贯通,通过对学习成果进行汇报的形式,达到“三人行必有我师”的状态,给学生提供对不同学习方式和学习视野的一个交流碰撞的平台。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同学们通过展示活动,分享成果,取长补短,进行讨论和质疑,不仅对知识点的印象会更深刻,也达到对知识的重构和再造。

4.分工明确,促进自习[2]

精彩的成果展示需要大量前期准备和明确的团队分工,这必然要求学生深入理解知识,推动学生合作学习。小组成员对前期工作进行明确分工,根据教师指导,自主去摸索完成,这对于学生个人的自习习惯和能力培养极具促进作用。如在《走进蔬菜王国》这一节成果展示课 的设计中学生选择课题后,进行了组内分工,并开展了大量的活动:调查研究、参观访问、搜集整理、亲自操作实践等,最后形成成果,进行成果展示。

5.讨论反思,引导探究

成果展示课的最终目的是在综合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索的兴趣。学生在讨论中形成展示成果,在成果展示中,观察、评价、反思从而改进成果,因此,“成果展示型微课”在内容注重设计理念、实践操作流程、学生讨论反思等环节的落实。以达到在观察、思考和讨论过程中点燃思维的火把,培养学生的创新和探究能力。

三、“成果展示型微课”设计流程

成果展示课课堂教学一般包括:课程导入——成果展示——讨论评价——教师总结四个环节[3]。“成果展示型微课”的设计流程如下图1所示。

【微课应用】“成果展示型微课”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1 “成果展示型微课视频的设计流程

1.课程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前一阶段进行设计和探究的主题内容,并通过设疑、讨论等方式与学生互动,来引起学生对于本节课即将展示内容的兴趣,以此引入本节课的成果展示主题。同时将课程学习目标,学生要完成的任务及需要思考的问题抛给学生,引导其参与课堂内容学习。

2.成果展示

以学生汇报为主的成果展示课中,学生依次介绍课程主题探究发现和学习的思路,开展学习研究的过程,展示收集的资料、具体的成果并予以解释含义及其中包括的相关学习知识、原理和方法等。成果展示的过程中要尽量使小组内成员明确分工,各司其职,都能得到锻炼的机会。除了成果介绍之外,汇报过程还应包括学习和探究过程中的所思、所想、所得的收获分享。展示的成果可形式多样,但不能脱离主题流于形式。

以教师展示为主的课中,由教师介绍学生的作品内容、形式和所涉及的知识内容,并请学生分享设计理念,在成果形成的过程中,学生的心得收获。

成果展示环节中不仅只是学生演示学习或者制作成果,同时也要求学生在成果展示时,应从选题、设计开始尽量还原或者细致的讲解成果的设计思路,引发学生的思考和知识内化。学生通过观看演示者对作品制作流程的介绍,增强对设计内容和成果的感知,使展示的内容对于未参与过的学生亦可实现,现实感强,增强学生的探求欲。

3.讨论评价

在成果汇报过程中,教师引导组织各小组与全班同学一起分享小组探究、整理的知识和内容,同时可在过程中引导同学对知识分享内容进行互评与自评,可以从发言人的风采、分享的内容、PPT制作的精美度等各方面评价。倾听,是一种平等与开放的交流,评价环节的设置可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其他组同学的分享,让学生带着正面、友好的眼光去欣赏欣赏自己的同学,评价的过程可以充分的发挥学生学习过程的主动性。教师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这也为讨论评价的有效开展打下基础。

在成果汇报之后,组织学生对于展示的内容进行讨论,评价其优缺点,引导学生思考改进办法,在思考和评价的过程中,真正消化理解所学知识。理不辩不明,在讨论评价中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以达到提升课堂效果的目的。

4.教师总结

传道授业解惑,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微课中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应积极地与学生讨论确定成果展示的呈现形式、展示方法、时间安排以及注意事项等基本内容,从而提高成果展示活动的效益,防止成果展示课变成表演课,脱离了原有的探究学习的出发点。教师应成为学生参与活动的“支持者”,迷失方向时的“导航人”。把教师的有效指导与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实践结合起来使成果展示课真正对学生的学习有所助益。另外,课堂上教师应引领学生良好情感的产生、方法的指导;注重学生对活动过程反思;注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生成。使课堂激起学生再次参与活动、参与探索的探索热情和其实践欲望,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向课外延伸的主阵地,进而在成果展示过程中达到培养人的目的。

四、“成果展示型微课案例赏析

《简易机器人制作作品评价》是天津市和平区职工中等专业学校高浩老师制作的微课,内容是简易机器装置的设计思路及其原理。本节微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成果展示课,使学生在观察课程成果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如单片机与控制程度、控制电路和机械传动等知识进行复习巩固,并学习其他小组简易机器人的设计思路,已达到将所学知识进行运用深化的目的。案例请见:http://blog.sina.com.cn/s/blog_1459fdfec0102xzt5.html

1 微课案例分析——《简易机器人制作作品评价》

设计流程

案例赏析

课程导入

1.课程导入,介绍课程主题和内容,明确学习目标,引起学生兴趣:

伴随着背景音乐,通过作品照片和字幕,展示回顾每一组学生前一阶段的作品以及名称,导入课程。

【微课应用】“成果展示型微课”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图2 微课《简易机器人制作作品评价》课程导入

成果展示

2.教师介绍学生的作品内容、形式和所涉及的知识内容,并请学生分享设计理念,在成果形成的过程中,学生的心得收获:

教师演示:第一组的作品做得非常好,我们再来演示一下,教师逐步细致展示学生作品,辅以讲解说明。

【微课应用】“成果展示型微课”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图3 微课《简易机器人制作作品评价》成果展示

学生结合作品演示,介绍作品的设计思路、原来、简易机器实现的功能和操作方法等。

【微课应用】“成果展示型微课”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图4 微课《简易机器人制作作品评价》成果展示

 

知识分享

3.教师讲解作品的设计步骤,进行聚焦梳理:

微课中教师结合第二组简易机器人作品,依次介绍每个模块的设计和制作中所包含的知识。

【微课应用】“成果展示型微课”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图5 微课《简易机器人制作作品评价》知识分享

 

教师总结

 

4.教师总结,促进学生进一步完善作品:

教师对作品的优点和不足进行针对性的说明,并给予鼓励和肯定,布置学生课后进一步完善的任务。

 

五、“成果展示型”微课设计六技巧

1.合理选题,更具针对性

在“成果展示型微课”的设计上,选题是核心,教师要思考什么样的展示内容适合做成微课。根据该微课的受众(教师、学生)、受众的特点(学段、年级、学时等)、该微课的使用范围(课前、课中、课后)、微课使用目的(教学辅助、项目指导等)等进行选题设计。

2.承前启后,更显完整性

“成果展示型微课”的设计常常是整个综合性学习活动模式设计中的一个,是学生呈现学习和实践成果的舞台。对“成果展示型”微课进行设计时要注意成果展示前学生是如何开展活动,以及如何形成成果进行铺垫和交代,在小结中,也要可适当介绍后续的学习和实践的开展情况,让读者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3.指导展示,更有专业性

“成果展示型微课”是跟随着学习活动主题的不一样,学生的活动过程和方法也不一样,学生在交流展示时也有不同的方式。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成果展示形式的指导,根据不同内容指导学生选择适合的成果展示形式是成果展示型微课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成果展示的类型可见下表2[4]

2 成果展示的类型

主要活动类型

成果展示基本方法

课堂探究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研究报告、实验演示、答辩

实际应用的设计性学习活动

实物模拟、作品展示、过程演示、说明书

以社会考察为主的体验性学习活动

辩论会、直观图表、调查结果分析、情景再现

社会参与的实践性学习活动

总体报告、倡议书、宣传作品、板报、专刊

4.多样互动,更显主体性

“成果展示型微课”与其他类型微课最大不同在于给学生提供了更多展示自我的舞台,教师需更好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该类型课程的优势, 改变学生思维习惯,清楚其展示对象不止是老师,还有同学,也要充分调动其他同学对展示者的关注和问题思考。一场争论可能是两个心灵之间的捷径。在课程中,可采取多种方式鼓励学生共同参与体验、讨论成果展示相关内容,教师组织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及时给予学生帮助和反馈。

5.强化评价,更有启发性

人不能没有批评和自我批评,那样一个人就不能进步,在“成果展示型微课”中学生是否能对本组或其他小组的成果展示进行积极思考和再创造,是达到教学目标的关键点,因此在课堂设计中教师要重点考虑如何对展示成果环节的效果进行控制,引导学生关注展示并对成果汇报进行思考。可利用各种定制评价表,如课中的“倾听评价表”、“自查表”等,促进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发挥有利于教师对课堂教学效果反馈进行收集总结,也便于了解学生对该教学活动的感受和认识,可利用发放“课后评价表”进一步引导学生对课堂开展和学习过程的回想和反思。

6.细化录编,更具科学性

1)关键步骤及成功亮点细节清晰,特写聚焦:对展示内容进行镜头特写能更好的帮助学习者对课程进行理解,对进行汇报的学生的镜头特写有利于教师在课后对学生在该节课中综合素质的表现进行总结,也对学生学习如何进行展示活动更有帮助。在“成果展示型微课”的制作过程中,对学生作品展示过程中的亮点及关键步骤要使用近镜头聚焦,突出显示,使学生感知到展示成果的优秀可借鉴之处。并且可以通过关键步骤的学习了解成果设计的过程,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积极性。

2)添加适当字幕、图标和分屏:在“成果展示型微课”后期编制中,要进行添加适当的字幕、图标和分屏。字幕应加在空白处,谨防字幕遮挡视频内容,同时字幕颜色应与背景对比明显,使学习者可以直观明了的了解展示的内容。图标要显眼,不突兀并能引人注意。如课程的开展步骤、关键环节、关键概念可用字幕进行显示。在作品展示环节中,对学生的展示活动进行特写,或者在学生进行汇报时用分屏再次展示其作品。在互动环节,对教师或学生提出的问题也用字幕或图标进行突出显示等。

六、“成果展示型微课”使用四贴士

“成果展示型微课”在课堂教学或学习者自主学习等方面确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应合理应用。

1.课堂教学好帮手

“成果展示型微课”可以与传统课堂相结合,在课堂中承担不同的角色。在教师指导学探究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时,可用“成果展示型微课”作为课程导入,吸引学生兴趣。也可用作范例,作为探究过程的演示,播放微课视频让学生更加形象接触抽象的学习模式,从而更好的开展教学。

2.自主学习好资源

“成果展示型微课”在作为学生开展学科学习、实践活动的资源方面也占有一席之地,为学生查找资料、制作作品、组织策划展示等提供可参考资料和借鉴。学生可以借鉴该类型微课学习如何进行成果展示,也可通过成果展示型微课重复观看自己和他人的表现,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可以更客观看到自身的学习效果和不足之处。

3.教师评价好参照

教师通过“成果展示型微课”可重复观察学生实践成果,对学生的实践、学习、个人展示、团队合作等各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和考察,从而对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和修正,形成更好的教学指导策略,也可以通过该微课更好的总结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以完善教学设计和指导。

4.教师研讨好工具

“成果展示型微课”相关资源可以成为教师同行进行观摩、学习的工具,利用视频资源重现、分享课程设计从而探讨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中的闪光点和可提高修正之处,更好的促进课程的设计和开展。

【参考文献】

[1].曾玉.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3.

[2].赵芳.成果展示,几多效能塑人生 [J].河南教育(基教版),2012(1):47

[3].德江工作室.如何上好综合实践活动的成果展示课?[OB/LE]. http://qiudejiang12.blog.163.com/blog/static/16762077220112710235934/, 2015-3-15

[4].陈璐.综合性学习成果展示课的实践研究[J].语文学刊,2010(7): 129

The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Micro-Lecture about Project Presentation
WangYinjun1  Huang Qianying Hu Xiaoyong1 
1.College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Guangdong Guangzhou 510631

Abstract: In general, "Micro-lecture about project presentation" is under the guidance of teachers, to demonstrate the projects and report to display the main content, supplemented by the teacher's comment, students mutual evaluation and other aspects, to enrich the classroom form to imparting knowledge and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the student multi-dimensional miniature video learning resources. This paper from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op five, six kinds of skills, four tips to the"micro-lecture about project presentation"design,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making some thinking and induction, in order to give teachers some reference about the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micro-lecture about project presentation". 
Keywords: Micro-lecture; Project presentation; Design; Application

相关资源链接:

【微课视点】微课新界定:从技术开发迈向有效设计--专访胡小勇教授和胡铁生老师

http://blog.sina.com.cn/s/blog_1459fdfec0102xcs4.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