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马家辉在香港
马家辉在香港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02,884
  • 关注人气:1,23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博文
(2010-08-25 23:52)
标签:

杂谈

十七歲, 不寂寞

李戡十七歲,少年憤怒,憤怒少年,自屬天經地義,所以《李戡戡亂記》在本質上是一本憤怒之書,不管立論和觀點如何值得商榷,年輕人有此熱火也有此耐 性,實為可貴,若干年後回看此書,李戡肯定不會「自悔少作」,而李敖先生有子繼承其批判大業,令批判成為其「家風」、「家學」與「家業」,更應欣慰。

十七歲的少年總是憤怒,李戡絕對不是唯一,但他選擇用書籍出版作為批判工具,的確需要特別的耐性。

台 灣和香港的許多「憤青」批判社會,通常使用音樂和影像,拍一段兩分鐘短片,搞幾句爛gag,寫一首三分鐘短曲,配幾段歌詞,把成品放到網上,ok搞掂,前 後過程大概需時三五七天甚至更短時間,如果天時地利人和配合,點擊率隨時以萬或十萬或百萬計,熱爆網絡,做了十五分鐘的後現代英雄。

寫書的 人可沒這麼輕鬆,其「投資報酬率」也普遍低得多。一位利用書籍平台批判社會的人必須先對某些學術理論具備基本掌握,然後再對資料內容有所閱讀和消化,跟着 又要在行文過程裏清楚而不沉悶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最後要把文章弄成系統和結構,以「書」的形式編排和印刷,經過出版和行銷步驟,放在書店桌前,等待讀者掏 錢購買。

(2010-08-25 23:45)
标签:

文化


老至無能始達觀

 

  好久沒讀過一本像<李戡戡亂記>這麼硬朗朗的書了。

  八十後九十後的年輕人, 要嘛不寫作而跑去拍短片或搞音樂, 要嘛就擅寫一些或柔軟或哀怨的濫情文字,

(2010-06-08 17:33)
标签:

馬家輝

旅游

畢竟會流乾



四月中旬去了杭州一趟, 回港後才買到新版《對照記》,除了早已讀過的張愛玲私房老照片,亦有同樣讀過的舊散文,再來便是剛出土的《異鄉記》,殘稿未完,卻已堪一讀再讀,讀得愴然。

新版書出籠後,有人抱怨出版社把舊文新作合在一起再編再出,似有強迫讀者買完再買之嫌。我完全無法理解這種思路。咦,讀書不都是講究版本的嗎?新版本的新意念,本身便是一種創意成果,若真愛原書作者,多買一本又何妨?反正從封面設計到編者引言都不盡同,各版有各版的好,書架上多一冊收藏,是對作者的尊重,等 於再投喜愛的一票,稍稍付出成本,無傷大雅,除非書價訂定得明顯的不合理才值得抗議幾句,否則,若真不願買或買不起,便算了,大可上網

(2010-06-08 17:18)
标签:

馬家輝

死在哐e也不錯

旅游

喝了一口龍井茶

 



1. 到底是中國人

 

喝明前龍井的地方不應是室內的,我認真地相信。應該坐在茶園旁邊,應該坐在室外,應該在微寒的

Wednesday, February 15, 2006



在情人節的夜裡讀<斷背山>


李安的「斷背山」取得八項奧斯卡提名, 「最佳導演獎」固屬大熱, 「最佳改編劇本獎」更屬熱門中的熱門, 其中一位編劇拉里麥梅特利 (Larry McMurtry) 本身便是擅寫西部故事的老作家, 七十歲, 廿年前已榮獲普立茲小說獎, 他把另一位普立茲獎得主安妮普露 (Annie Proulx) 的作品轉化為濃淡有致的影像故事, 劇本到了李安手裡, 遠山人影、近水心田, 在觀眾眼前雕琢成一齣哀怨纏綿的好電影。

麥梅特利對原著小說作出了什麼取捨?

他是如此回答記者的詢問: 「我替小說增添了牧場生活的質感和真實, 我在牛仔圈裡成長, 清清楚楚地知道牛仔怎樣談話、抽菸、打架、罵髒話。 但我連碰都不敢碰小說的情愛對白, 安妮遠比我知道什麼是愛和怎樣去愛。」

(2006-07-28 02:16)

Broken Flowers 令我想起楊德昌的<一一>

也想起寫過的一段文字

-------------

事情沒那麼複雜

國際電影節以楊德昌作品<一一>作為閉幕電影, 讓觀眾在聲光幻影的盛宴之後, 留下無限省思與懷想。


三小時的電影, 一氣呵成而沒半分冷場, 吳念真飾演男主角 NJ, 面對事業與舊情的掙扎; 母親, 面對生死大事的掙扎; 妻子, 面對自我價值的掙扎; 女兒, 面對初戀情懷的掙扎; 兒子, 面對成長迷惘的掙扎…..看似風平浪靜的家庭, 內裡危機重重。電影裡被不同角色重複說了五遍的一句話是, 「事情其實沒那麼複雜啦!」, 把各式掙扎看破了, 其實都是庸人自擾, 或許, 把欲望念頭放下, 將平常之心提高, 一切自會迎刃而解。導演用兩個「一」字做戲名, 說的就是這個簡單卻常被忽略的道理。

楊德昌電影, 從<恐怖分子>到<牯嶺街>再到<獨立時代>

http://www.elilau.com/images/makafai.jpg


馬家輝。稿紙以外。
(2006-07-27 16:40)

Saturday, July 08, 2006

http://photos1.blogger.com/blogger/4463/1978/200/book2cvk.jpg
這是第二本新書的封面.
(2006-07-27 01:15)

Thursday, July 27, 2006

http://photos1.blogger.com/blogger/4463/1978/400/chu_kafai_yu.jpg

eli 的照片色彩拍得實在太好了,
忍不住偷來放在這裡.
余華捲起衭管, 所以我錯誤地稱他為'農民出身',
其實莫言才是. 余華的父母是鄉下醫生.
初安民則真的似社團老大.
原裝大小的照片放在這裡.
http://elilau.com/chu_kafai_yu.html

 

(2006-07-24 10:52)
http://photos1.blogger.com/blogger/4463/1978/320/chinatown_gathering1.jpg
晚上喝酒, 有人隨便說了兩句金庸,
余華正色道, 嘿, 我是很尊敬金庸的,
切勿在我面前說他壞話.

不認同他的話,
但極佩服這種'維護兄弟'和'維護前輩'的作風.
漢子便應如此.

三個中坑, 初安民, 馬某, 余華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