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博文
标签:

文化

人文/历史

论老子之无为

——从道与圣人的维度看

 

“无为”是老子哲学的重要范畴,本是道的属性。圣人是道的化身

标签:

文化

人文/历史

“创造的综合”:张岱年建构中国新哲学的方法

 

 

 

1933

(2023-09-09 16:37)
标签:

文化

人文/历史

 

“新子学”随想

 


 

自从方勇先生在《光明日报》

标签:

文化

 

 孟子论人性,最为关键的文字是:“口之于味也,目之于色也,耳之于声也,鼻之于臭也,四肢之于安佚也,性也,有命焉,君子不谓性也。仁之于父子也,义之君臣也,礼

标签:

文化

近年来,伴随着复兴诸子学的呼吁,建构“新子学”的呼声越来越高。可是,无论是从传统的子学的角度看,还是从冯友兰先生所言的子学的角度看,学术界所呼吁建构的所谓“新子学”也许一开始就背离了“新子学”。为此,我们觉得有必要从传统的子学以及冯友兰先生所言的子学的角度对这一建构“新子学”的呼声作出必要的回应。由于学术界最早提出建构“新子学”并且影响最大的学者是方勇先生,本文主要同方勇先生商榷。

 

(2022-04-26 16:05)
标签:

文化

自从方勇先生在《光明日报》20121022

标签:

文化

在生命的构成的意义上,人是由身体与心灵所构成的存在,身体与心灵相对;在生命的本质的意义上,人是身体的存在,心灵依附于身体 [1]。虽然在生命的价值的意义上,人是心灵的存在,心灵优越并独立于身体。基于此,老子在身体与心灵之间更关注身体,而有系统的追求“长生久视”(《老子·五十九章》)与“没身不殆”(《老子·十六章》)

标签:

文化

《论语·里仁》载孔子语:“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标签:

文化

冯友兰的西方哲学史分期及其对中国哲学史分期的影响

 


 

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史研究无疑受到西方哲学的影响,其关于中国哲学史的分期受到西方哲学史分期的影响也就是情理之

《伤逝》:鲁迅的爱情与伤痛(下)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