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瑞芳揭秘《聊斋》:谈狐说鬼 谈情说爱 | ||||||||
|---|---|---|---|---|---|---|---|---|
|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9日18:32 新浪博客 | ||||||||
![]() 8月29日下午5点,学者、“百家讲坛”主讲人、作家,山东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马瑞芳(blog) 教授做客新浪“网上大讲堂”,与网友们共同探讨聊斋,揭示《聊斋志异》狐鬼故事中所包含的现实人间道理,解析聊斋人物的性格与命运,讲述“百家讲坛”主讲们的轶闻趣事。以下为聊天实录:
精彩语录: 在那样的时代,蒲松龄只能用《聊斋》这样的志怪小说来收容清代的那种非常广泛的深刻的社会现实,所以对他来说是不得不采用鬼狐的形式。 世界上的魔幻文学,他们的艺术手段都是我们17世纪中国的小说家蒲松龄玩剩下的。 各位新浪网友,大家好! 《聊斋》是中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一个高峰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非常感谢各位光临新浪嘉宾聊天室,我是主持人术术,很多网友都和我一样期待这个时段,能够得到知识阳光的普照,能够给我们的心灵带来快乐的享受。 今天做客新浪网上大讲堂的是山东大学的博士生导师,也是百家讲坛著名的讲师马瑞芳老师,马老师在百家讲坛讲的是《聊斋志异》,今天在这里也是和网友谈《聊斋志异》。马老师我先问一个特别浅的问题,作为一个研究古典文学的专家和教授,您怎么会把《聊斋志异》作为您的研究方向呢? 马瑞芳:因为中国古代的小说最有名的就是《聊斋志异》、《红楼梦》,一短一长,因为《聊斋》是中国古代文言文短篇小说的一个高峰,这两部书都是我关注的对象。 主持人:各位网友,除了通过电脑参与本次聊天,您还可以通过手机访问新浪网在移动中关注聊天全程,手机新浪网的网址是sina.cn。 马老师,您刚才说到《聊斋志异》是中国古代文言文短篇小说的一个高峰,我记得以前这种说法似乎并不是特别多。 马瑞芳:这应该还是文学史家的一个定论。 主持人:您最近推出了《马瑞芳说聊斋》,跟您在百家讲坛讲的内容是有一定区别的吗? 马瑞芳:有增补。 主持人:您能给我们网友介绍一下有什么区别吗? 马瑞芳:因为百家讲坛是有固定的演播时间,是45分钟,45分钟按照我们这些,像我的语速在那儿讲,大概也就是五、六千字,但是我这个一讲里面可能有时候会写一万字,就是例子多了,分析多了。因为在百家讲坛讲的时候他们编导要求我们要画龙点睛,要非常简略,而在这里面一些理论性的分析就多了。 主持人:马老师,我听说您跟易中天老师有过一个对话,他问您什么时候开始读《聊斋志异》的,您说是在娘胎里就开始读《聊斋志异》(笑)。 马瑞芳:因为易中天对于丹的一种说法一直是非常感兴趣,于丹曾经跟大家介绍她是什么时间开始读《论语》的,她是四岁。易中天就问我,小妮子是四岁读的《论语》,你是几岁读的《聊斋志异》? 于是我就拿一个吹破天的牛皮,把他吹得一句也不能说了,我说我在娘肚子里就读《聊斋志异》。因为我母亲的嫁妆箱子里面就放着《聊斋志异》,放着《红楼梦》和唐诗、宋词。 《聊斋》可以当作清朝的历史来读 主持人:大家说《聊斋志异》看似是写鬼狐故事,实际上不是这样,您是怎么看待这样的说法呢? 马瑞芳:这个说法实际上我们可以用郭沫若评《聊斋志异》的一副著名对联来说明,叫“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就是写艺术描写的内容形式是写鬼的,写妖的,而他写得高人一等。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前夕和文艺界名人何其芳谈到《聊斋志异》,他说《聊斋志异》可以做清朝的历史来读。 主持人:马老师,我觉得任何一部小说如果被大众接受,被更多的读者喜爱,其实都是因为它关注了现实社会,无论是用什么方法来写的。所以人家说一个好的小说必须要有世俗的烟火,事实上您觉得蒲松龄先生为什么会想到用这样一种方式来表达他对世俗烟火,对社会的这样一种鞭辟入里的认识呢? 马瑞芳:因为中国古代志怪小说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传统,志怪小说是一个优秀的传统,而蒲松龄拿它来装进了清代的那种非常广泛的深刻的社会现实,所以对他来说有些话是不得不采用鬼狐的形式。 比如说他要写清代大屠杀,他能够直接写吗?他不可能直接写。当时有两个大戏剧家仅仅有点涉及到改朝换代,他们两个剧作家的身世都遭遇了不幸,在这样的情况下蒲松龄就用鬼来写历史。 他写公孙九娘,那是一个女鬼的爱情故事,虽然相爱非常热烈,但是她是被杀的冤魂,所以爱情的幸福她也得不到,这就是她在非常美丽的爱情故事当中写的深刻的时代变迁,民族悲剧。 魔幻文学是蒲松龄玩剩下的 主持人:那么我们可以这样说,马老师,我们可以把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当做一部清代的社会史来阅读,只不过她采用了另外一种方法,从文学意义上来说,我觉得《聊斋志异》也驳斥了一种观点,就是中国是没有玄幻小说传统的,您觉得这个观点您能接受吗? 马瑞芳:我觉得你说得非常好,为什么呢?因为我给留学生,给本科生,给研究生讲小说的时候,我就曾经跟他们讲过一个似乎是非常另类的观点,我说我告诉你们,现在世界上魔幻小说流行,南美的两位文学大师是我们当代很多中国作家都要模仿的,他们都是《聊斋志异》的忠实读者。 在日本有一本书叫《阴阳师》,这本书在日本这样一个小小的岛国卖了四百多万册,它的宣传策略就叫做《阴阳师》是“日本聊斋”。所以我经常用一种可以被别人讽刺的口气说,我说世界上的魔幻文学,他们的艺术手段都是我们17世纪中国的小说家蒲松龄玩剩下的。 主持人:能不能把《哈利波特》也归入这样一种比较中去呢? 马瑞芳:我觉得《哈利波特》它的童话意味更为好一点,它的虔诚应该是西方的一些艺术手段,它还不能和《聊斋志异》比。 主持人:马老师,我看到您有一个观点,您说于丹就是一个“狐狸精”。我刚才也说了,我要跟您讨论讨论这个问题。于丹老师是我很尊敬的一位前辈,但是我不同意用“狐狸精”这样的比喻,我觉得于老师无论是精神还是表现出来的那种外在状态都是很强悍的,而狐狸精不是这样的(笑)。 ![]() 百家讲坛这张“魔鬼的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