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昨天,1月13号早上,我在微博里发表了下面一篇文字。
一夜之间雪花般的评论、转发和留言让我近乎彻夜难眠。
​
“因为房子在我爸的名下。近70岁的我妈需要带着不能走不能站丧失了语言功能的我爸一起办理卖房手续。
房地产交易中心没有上门服务这一说。
我妈叫上两个朋友,花了一整个上午的时间把我爸抬到了沈阳房产交易中心,对方办事人员因为中介填表有错误立刻脸拉成长白山,然后一百个不情愿地从没有电梯的三楼办公室下到停车场,见到倒在后排座椅上我爸,只问了我爸一句话就说:“听不懂,不行,不给办,去办监护人再说。”
然后就走了。
接下来的数天,冰天雪地的沈阳,我妈去法院,去律师事务所,去街道办事处,去残疾人联合会,去公证处······
没有一个办事人员能够明确地告诉她应该怎样办监护人;连如何办理监护人手续的文件或正规程序都拿不到。
因为:
中国的民法规定赋予监护人身份只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精神疾病类患者、另一种是未成年人。
我爸神志清醒,只是丧失了语言表达能力,不符合要求。
我妈再次回到房产交易处说明情况,苦苦哀求对方给我爸这种情况脑萎缩后期的老人一个出路。哀求他们用选择题的方式让我爸能够用简便地方式确认住址和个人意向。
对方那位女性办公室主任说:“过去没有先例,不能就为了你们破例!去训练他,让他把话说清楚了再来办!
勉强只剩下吞咽功能的我爸,如何能恢复语言功能?
我妈绝望了。
这个时候,房产中介和我妈说:“你出钱吧,我们找人把这事儿解决了。”
这个时候,某律师事务所和我妈说:“5000块,我们代理办监护人。”
在中国,连民法都规定不能实现的事情,贿赂,便可以实现。
当这个其实所有人都心知肚明的事实,真真切切地落在我们这样屁民肩上的时候,除了悲愤就是无奈。
我苦笑着对我妈说:“身体更重要。至少,咱还有条出路。”
电话的另一边,我妈流着泪说:
“我这辈子做过的最正确的决定就是把你送出国。这些源源不断地,因为生活在这里就要遭的罪和忍受的屈辱,你都不用再面对了,你的下一代更不会有如此绝望的感受。我和你爸,死也瞑目了。你们,一定要好好的生活。”
我握着电话,哽咽得无法发声。”
感谢所有关注这件事情、帮助转发、参与讨论,出谋划策的朋友们,还有许多向我们伸出了援助之手的专业人士们,谢谢大家,赋予我和我的家人无比强大的力量,让我们重新感到温暖。
评论和留言中,很多朋友询问事情发生时候的具体情形和目前为止的进展情况。
在此,我将我母亲于1月9号(周一)在沈阳市沈河区房产超市所遭遇的事情详细介绍给大家。
2017年1月9日,我母亲和她的两位朋友带着身患系统性脑萎缩合并二级帕金森症的我父亲来到沈阳市沈河区房产超市办理房屋更名手续。
我父亲不能走不能站立并且丧失了语言功能。但是神志清晰,有独立自主的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我父母从未分离,我是家里的独生女,我的爷爷奶奶已不在世,卖房是我父亲的意愿,原因是现房没有电梯,我母亲膝盖有病变,已难以承受每天上下楼的需求。
我们的买主是一对来沈阳创业的外地夫妇,希望能在沈阳安家立业,把父母接过来一起住。
我母亲此前去沈河区房产超市(父亲名下的房产属于沈河区受理)预约了时间,并且说明了我父亲的情况,沈河区房产超市在三楼,没有电梯。我母亲希望负责人可以下楼到车里向我父亲询问问题。
当天更名窗口的两位负责人都姓张,在场的中介在填写表格的过程中填错了行,递交上去之后对方一下子脸色变得非常难看,抱怨中介把表格填错了,随后跟随我母亲到楼下的车里,见到躺倒在后排座位上的我父亲说:“说你家地址。” 对于我父亲这样几乎丧失了全部语言功能的患者来说,家庭住址是一句非常长的句子。我父亲正尽最大努力回答着,但张姓的负责人只听了开头,并且没再给我父亲任何机会就迅速地下车离开说:“都脑萎缩了,听不懂,去办监护人吧。”就上楼了。
第二天,1月10号,我母亲到了户口所在地的皇姑区法院办理监护人手续,法院的接待大厅负责人告诉她要去社区办理。
我母亲到了社区,社区负责人说:“我们只开居住证明,不办监护人,去找残联问问。”
我母亲找到残疾人联合会,那里的负责人告诉她残联也办不了监护人手续。
我母亲先后两次联系了沈阳市第一公证处和沈阳市第二公证处,那边的负责人告诉她由于我父亲语言不流利,不能够办理公证。
随后的时间,我母亲再次来到沈阳市沈河区房产超市,找到当天下楼的张姓负责人后,刚刚说了几句无法办理监护人的情况之后,张某就让我母亲去找另外一个张姓负责人。
我母亲又去见另一位窗口负责人,另一位张姓负责人听了几句就不耐烦地说:“那就等他死了办继承!”
我母亲再三请求,这位指点我母亲等我父亲死后再办理的张姓负责人让我母亲去找他们的领导。
领导是一位姓刘的女士。我母亲提议让我父亲用选择和卡片排列的方式回答提问,因为我父亲可以用手选择和拿起卡片。这位刘主任立刻否决了,让我母亲去医院来我父亲“神志清楚”的证明。后推脱让我母亲再去找张某,说她说了不算。我母亲又回去找张某,张某又让我母亲再回去找刘主任,来回推脱了数次。
当时已接近午餐时间。张某离开窗口走去吃饭,我母亲走到他跟前哭着恳求他给我们一条出路,对他说办不成监护人,因为我父亲是神志清楚并且有思维判断能力的。
张某一边走一边说:“那你为啥不对他们说你丈夫是迷糊了,糊涂的人!”
我母亲年纪大了,跟不上张某的脚步追着他和他讲话,张某撇下一边哭一边追赶着他的我母亲,大步流星地去吃午饭了。
我母亲再次回到刘主任的办公室,刘主任对我母亲说:“我们给你们最后一次机会,回家好好做功课,训练你丈夫把问题都回答清楚了再来!”
目前我父亲的状况是勉强还有吞咽功能,如何能训练成流利回答问题?
我母亲绝望了。
事后,我母亲再次抱着一线希望去医院找医生,询问是否可以开具“患者头脑清晰”的证明。医院的医生回答说:“不可能啊,这样的证明谁来盖章啊!那样的证明要找鉴定机关做医学鉴定才行。”
此时,中介找到我母亲说:“你能不能出点钱把这事儿办了?”
还有一家律师事务所对我母亲说:“5000块,我们代理办监护人。”
……
目前,我母亲制作了大量的卡片、拼字甚至数学题,预约了下周四再次去沈河区房产超市的面试。
期待这一次对方能够给我们家一条出路。
我恨不得买张机票回家陪伴我母亲一起奔波,但是我母亲坚决不同意。她认为我回去也解决不了任何事情,只能由一个人的无奈变成两个人的无奈而已;她担心我的两个孩子离开妈妈时间太长,她会更有压力,更上火。
在我们走头无苦的时候,我写了开头那篇文字。
说实话写完了我自己都不知道我应该期待什么。那种心里面空空的、冰凉的无助感令我们不知所措。
感谢微博这个平台,让许许多多愿意帮助我们,愿意帮助和我们一样有类似经历的普通百姓的朋友们;以及那些愿意团结起来,共同发出声音,让我们的周围变得更加美好的朋友们能够走到一起,给予彼此最强大的支持和力量。
谢谢你们!
2017年1月14号
于东京
​
标签:
杂谈 |
我上学时候的运动会,那叫竞技体育的大会!
美国小学的运动会叫 Field Day,没有跳高跳远,更没有800米!
——纯粹就是一游乐场!
http://ww2/large/4b8ba475gw1f4mjeb13uhj21jk111tu0.jpg
妹妹也可以跟着乐呵。
http://ww4/large/4b8ba475gw1f4mj38tpukj21kw11x4e6.jpg
不分年级不分班级,大家一起乐呵。
http://ww1/large/4b8ba475gw1f4mj653ad9j21jk11117k.jpg
这个,叫相扑!
http://ww1/large/4b8ba475gw1f4mj8jkrhlj21jk110dz5.jpg
老师带着孩子们一起载歌载舞。
http://ww2/large/4b8ba475gw1f4mjschyorj21jk111ws6.jpg
三个好朋友。
为啥要穿游泳衣参加运动会?
http://ww1/large/4b8ba475gw1f4mjd8q3h8j21jk111qgw.jpg
http://ww3/large/4b8ba475gw1f4mjf2whk4j21jk111qit.jpg
那是因为有能让浑身上下湿透的欢乐项目!
http://ww2/large/4b8ba475jw1f4mjg6h1phj21jk111nbo.jpg
为了那些已经湿透了但又晒干了的小伙伴们;还有那些还没有湿透的小伙伴儿们,附近的消防局派了一辆消防车给小伙伴儿们助兴!
http://ww4/large/4b8ba475gw1f4mjja8m8uj21jk1114qp.jpg
这下子都保证都湿透了!
http://ww4/large/4b8ba475jw1f4mjkyroiej21jk111kia.jpg
http://ww3/large/4b8ba475jw1f4mjll17i4j21jk111kgs.jpg
运动会在灭火用喷水枪下,接连不断的尖叫声中结束了!
http://ww2/large/4b8ba475gw1f4mjovajnhj21jk111dus.jpg
http://ww1/large/4b8ba475gw1f4mjpcod9pj21jk1117io.jpg
美好的运动会……
标签:
教育美国育儿女性海外 |
分类: 激情岁月 |
养个熊孩子真心不容易,如果养两个以上,更是操碎了心。
这10个小招数能让作父母的日子过得轻松些,不光能帮着省钱,省时间,最重要的是——省神经!
1,浴盆里的洗衣盆
一堆大大小小的玩具不会飘得到处都是!
2,用热胶棒封住小黄鸭的出气孔
http://s4/mw690/001nM3LTgy6Z1mu83pFe3&690
这样小黄鸭会永远地飘在水面!而且不用担心里面存水和发霉。
3,防锁橡皮筋
http://s8/mw690/001nM3LTgy6Z1nEzUNN37&690
熊孩子再也不会把卫生间的门反锁上了!
4,电话号码手链
http://s16/mw690/001nM3LTgy6Z1nK0YKref&690
熊孩子们在公共场所跑丢了,捡到的人可以立即找到父母。
5,家务游戏
http://s12/mw690/001nM3LTgy6Z1nPXOCT6b&690
熊孩子们从小必须做家务,但家务也可以做成和游戏一样!
6,牙牙仙子的赏钱
http://s12/mw690/001nM3LTgy6Z1nTMqyD9b&690
简单的一点点亮片就可以让牙牙仙子的赏钱变得充满魔力。
7,神奇的咖啡杯盖子
http://s10/mw690/001nM3LTgy6Z1nXelp789&690
再不担心吃了冰棒后的熊孩子衣服上的各种黏糊糊的颜色了。
8,给卫生纸划上界限
http://s7/mw690/001nM3LTgy6Z1o1gHwac6&690
从小引导孩子养成节约的习惯。
9,最便宜的防夹手措施
http://s3/mw690/001nM3LTgy6Z1o4ptei22&690
游泳池浮条!
10,保姆留言相册
http://s3/mw690/001nM3LTgy6Z1od3jdo02&690
每次请保姆都要写很多留言和注意事项,这个模板太给力!
翻译编辑自:26 Original Parenting Hacks To Genuinely Help Parents And Ease Up Things Around The House
标签:
育儿教育美国出版情感 |
分类: 浇灌蓓卡 |
某出版社为了鼓励教育,鼓励孩子们阅读,和蓓卡的小学合作,为所有的孩子们免费出版一本由他们亲手创作并且绘制的图书。
孩子们每个人都拿到一套出版自己的图书需要的编辑材料。里面有封面设计、每页的绘画、每页的文字还有结束时的作者介绍。孩子们可以自己创作任何形式任何内容的图书或绘本。
蓓卡想了整整一个星期都没有拿定主意写什么。我给她建议,如果不好做决定,可以把自己的主意列成一个单子,然后用排除法选择自己最喜欢的。
蓓卡果然把她所有的想法都列了出来,最后她最喜欢的是“ Our Wild Visitors”——关于我们院子里野生动物的“纪实文学”。
蓓卡以为创作一本书非常简单,上来就直接往最终成稿的稿纸上写。我什么也没说,错别字一大堆改来改去,最后稿纸都被橡皮擦破了。我依旧什么也没说。当她还要继续这样写第二页的时候我叫了暂停,问她在动笔之前是否阅读了说明;刚刚完成的第一页她自己是否满意;是否打算就这样交稿印刷成书。她咬着嘴唇一声也不吭。
我和她一起坐下来,仔细阅读了制作说明,我给蓓卡讲解了什么叫草稿,什么叫修订,什么叫终稿。但是我对她说,这些只是妈妈的建议,供她参考,如果她选择草草了事,我也会尊重她的选择,但我也同时警告她,如果选择草草了事的结果就是当她拿到成果的时候,她很可能会为自己的作品感到羞愧。
蓓卡听了很不情愿地说:“要写那么多遍,那得什么时候才能写完啊。”
我让她把她最钟爱的绘本拿过来对她说:
“这本书,这么出色,让这么你喜欢,这本书的作者也同样经历过很长很长时间的构思,然后很多很多遍的修改,很可能经历的修改和努力要比我们想象得还要多才能把书写得这么好。美好的事物背后绝对没有捷径,被别人看上去非常出色的成绩背后一定有主人公艰苦的努力。”
蓓卡选择了要做出和她最心爱的绘本一样的成绩而努力。
第二天,我到学校向老师重新要了首页的稿纸。
蓓卡花了一个周末把初稿写出来了。我和她爸爸帮助她修改了错别字。
第二个周末,蓓卡把错别字订正后重新写了一遍,并且添加了很多新构思,内容更加丰满了。稿子的内容成型之后蓓卡开始画每一篇稿纸对应的图画。
http://s14/mw690/001nM3LTgy6RDu96hnncd&690
第三个周末,蓓卡按照说明使用油彩笔完成了终稿,并且把上个周末未完成的绘图都完成了,开始着色。
第四个周末,所有的绘图和稿件一一做好排版,一遍一遍的阅读做最后的细节修订。
http://s6/mw690/001nM3LTgy6RDubRQeVf5&690
一个月下来,四个周末,每个周末蓓卡花几个小时的时间琢磨如何把她的第一部图书做得出色。每次她在工作的时候我都会告诉她,我为她的坚持和努力感到由衷的骄傲和自豪。
http://s3/mw690/001nM3LTgy6RDujlDgKb2&690
今天,我们拿到了出版社印刷好的蓓卡的第一部完全由她自己创作的绘本。绘本里的每一篇文字,每一张插图都是蓓卡亲自绘制的。
一本不到20页的小小的绘本,凝聚了蓓卡四个周末辛勤的汗水。
http://s15/mw690/001nM3LTgy6RDuga9uSce&690
拿到手的时候,蓓卡激动得一遍一遍地读了又读,让妈妈读,让爸爸读,给妹妹读!在视频里给外公外婆读!孩子幸福地享受着付出之后收获的喜悦。
http://s6/mw690/001nM3LTgy6RDulhhZP85&690
因为这本书蓓卡是奉献给外公外婆的,所以我们额外付费给孩子的外公和外婆也订了一本,给外公外婆邮寄到中国去,不知道中国的外公外婆拿到外孙女为他们亲手绘制并出版的的人生第一本图书的时候,该有多么开心!
http://s9/mw690/001nM3LTgy6RDup1SWs08&690
非常感谢此次的出版社为孩子们所做的一切。
http://s15/mw690/001nM3LTgy6RDuA4iE69e&690
http://s4/mw690/001nM3LTgy6RDuD08EPf3&690
http://s16/mw690/001nM3LTgy6RDuEv8jdcf&690
http://s5/mw690/001nM3LTgy6RDuFZcMc04&690
在美国,有很多企业都为教育提供给力的支持。
在蓓卡读Kindergarten的时候我们城市的海洋公园给小朋友们提供了近距离接触海洋生物的机会,孩子们一遍听海洋生物科学家讲解,一遍可以摸到海洋哺乳动物身上的毛发;
德州的博物馆把恐龙化石带到各个小学办展览,在蓓卡学校的体育馆里,孩子们第一次亲手摸到了恐龙蛋化石,亲眼近在咫尺地观察到了众多和恐龙一起生存年代的动物植物的模样;
位于这个城市的大型汽车制造商 Toyota 为孩子们提供了在他们的工厂亲手操作机器人,亲手控制流水线的机会……
孩子们的梦想就是在这样一次又一次的“第一次”当中成熟和放大……
教育不光是学校和家长的责任,教育需要整个社会的参与、鼓励和支持。希望有更多的企业和个人参与到教育中来,给孩子们更多的梦想去选择,给孩子们更多实现梦想的机会。
Education is a gift.
教育,需要我们所有人的馈赠。
标签:
育儿教育美国小学成绩 |
分类: 激情岁月 |
距离这个学期结束还有不到八周的时间了。我们拿到了蓓卡倒数第二个成绩单。
http://s1/mw690/001nM3LTgy6RklV6HLi60&690
美国小学的成绩单最重要的部分是左上的阅读水平。蓓卡所在学区不允许给孩子评定超出同年级阅读水平的等级,超出了,无论超出多少一概评定给为规定最高等级的 +。孩子的阅读等级不够,老师也不会把孩子们的等级评价到指定的低端位置,只会在评定该当等级的 -。阅读评定的下面是参考的孩子需要达到的评定等级。
蓓卡的学区允许孩子跳级到高年级上阅读课。美国的小学太重视阅读了。蓓卡每天的阅读课都和二年级阅读特长班里的孩子们一起上。刚开始的时候那些二年级的优等生们不太喜欢理财一年级小豆包的蓓卡,快一年下来,蓓卡结交了不少二年级的好朋友。其实蓓卡的阅读等级可以和三年级一起上阅读课,但是我们考虑了很久,觉得孩子心理差距有可能导致孩子自卑,反而影响孩子的进步,所以我们和老师决定让蓓卡去和她的年龄更接近的年级上课。
再往下是语法、数学、科学和社会知识。
然后是体育音乐美术。
右上角是出勤率。
出勤率下面是除阅读外所有评定等级的说明。
右下角是品德和责任感。分别是: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
专心程度;
同他人合作;
尊敬他人;
听取并遵循指令;
接纳并履行责任;
遵从学校和班级的规定;
恰当的与年龄相符的行为;
第二页是教师评语。
http://s11/mw690/001nM3LTgy6RklYowEG3a&690
美国的老师总会想尽办法夸奖孩子!
这是老师给蓓卡的评语:
“Rebecca is such a joy in my room! She is very bright, sweet student and a hard worker! Keep it up Rebecca!”
“I am very proud of Rebecca! She always has a smile on her face and is ready to learn!Keep up the GREAT WORK REBECCA!”
到了美国之后我才知道原来学校的老师能够拥有这么多用来赞美孩子们的语言。这些话语是我在童年的时候几乎从来都没有听到过的。
我上小学的时候,有一年一个老师居然动不动就开批判大会,让她不喜欢的小朋友站到讲台上,让小朋友自己检讨,然后让其他孩子们检举揭发台上小朋友的缺点和过失。想起这些,看到今天蓓卡成绩单上老师的留言,我总是百感交集。
蓓卡有很多缺点,但无论在学校还是开家长会的时候,老师都没有批评过她。
蓓卡的老师和孩子们讲话的时候,如果孩子们做得不够好,老师最常用的词汇不是No,不是Mistake,或者Wrong;而是If I were you, I probably would……;或者 I suggest you ……;或者 If ……might be better.。在美国的小学,所有老师的办公室就在孩子们每天生活的教室里,孩子们和老师是平等的。老师不是高出孩子们一个等级的成年人或者施令者,老师不是绝对正确的,对老师最恰当的描述是:孩子们学校生活的Helper。老师的职责是传递知识,帮助孩子们独立学习,帮助孩子们拥有快乐校园生活。
这些成绩单上赞美之词和孩子们的成绩也没有任何关系。
即使是成绩不都是E不都是A,甚至很多成绩都落后的孩子们的成绩单上也都写着类似的文字。美国的老师总是寻找到孩子们的优点,然后把这些优点和鼓励的话语写到孩子们的成绩单上。
让孩子们和家长感觉到每一个孩子都是那么特别;即使成绩不够出类拔萃孩子也值得拥有努力之后的成就感;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值得所有人尊重的,都是值得学校和老师珍惜和感恩的个体。
蓓卡的老师经常让我由衷的感动,也让我非常地羡慕美国孩子的童年生活。
每次蓓卡拿回来成绩单,都会同时拿回来一些我们学区内饮食店的打折券或免费就餐卡。
这次蓓卡拿回来的是Orange Leaf 连锁乳酸冰淇淋店的免费就餐卡。就餐卡上写着每一个A都可以免费领取一盎司的冰淇淋!蓓卡成绩单上的A(小学的A是E=Excellent)有三十多个!都全家吃好几次的了!
http://s1/mw690/001nM3LTgy6Rkm5RSMM10&690
上次蓓卡拿回来的是赠送给全A优等生的免费比萨饼和免费快餐店的全家就餐卡。
尽管这些企业也在为自身宣传,但如此支持教育的举措让我非常感动。
对于我们成年人来说一个不到10块钱免费的比萨饼,几块钱的免费冰淇淋太渺小了。但是对于一个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这些是她努力之后的成就和价值。
我们每次都会带着蓓卡去吃她挣得的免费券的餐馆就餐,作为给那些支持教育的企业的回报和感谢!衷心的希望越来越多的企业能够加入到支持教育,鼓励孩子们取得好成绩的队伍中来。没有教育就没有未来。
但我们每次都会偷偷地把那些免费券换掉,用信用卡或现金付款。
因为我希望把这些孩子从小靠自己的本领挣到的点点滴滴都标记好日期,然后收藏起来。将来孩子大了,出去读大学了,想念她们的时候我可以拿出来看看……
每一张免费的不足为奇的餐饮券,都刻着孩子成长的足迹。
标签:
育儿教育美国文化生日 |
分类: 激情岁月 |
每年的二月都是我们家的又一个“圣诞节”。
我和两个孩子的生日都在二月。我的生日在两个孩子生日的中间。目前的状态是除了我先生坚持每年送我礼物之外,我自己的生日我自己都宁愿忽略不计了。有了孩子之后的母亲难道不是这样吗?孩子们的生日永远都是最重要的。
在我这个从小没过过生日的中国妈妈看来,美国孩子们过生日很麻烦。大部分的孩子们都会要求生日派对。很多家长会选择租场地举办派对,也有很多家里条件好一些的家长会选择在家里开派对。
孩子们的生日派对不是召集一帮小朋友聚一聚就行了的。每个美国小朋友的生日派对都需要有一个主题。比如男孩子常见的变形金刚、蝙蝠侠、蜘蛛侠、忍者、橄榄球还有近来流行的Minecraft主题;女孩子常见的城堡、乐高、芭比、Disney公主,Hello Kitty,Fairies、还有超级疯狂流行的 Frozen主题。
无论是在外面租场地还是在家里,选好主题之后都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要购买与主题相关的装饰品,餐具和布置风格都要和主题协调一致,蛋糕也当然是符合主题的。还需要为每个参加的小朋友准备每人一份的与主题相关的小礼物。很多家长会去Party City之类的店采购装饰品和餐具还有小礼物。这些装饰品、餐具和小礼物派对结束之后就都是一无是处,其实类似商店卖的这些东西本身就是一堆根本谈不上质量的垃圾。
在外面租场地的话,基本上是室内游乐场或者室内电游餐厅或者两者兼并的场地。租这些场地按时间、菜单和人数收费。对方也可以把装饰打理好,但费用不菲。这类场地提供的饮食除了一些水果之外大部分是比萨饼、油炸食品、果汁苏打水等垃圾食品。
在家里办的话需要租大型玩具,大型蹦床和大型橡胶弹力屋等。很少有家长自己煮饭(原因不是因为不愿意自己煮,而是美国孩子食物过敏的很多,自己煮饭首先让参加派对的其他家长有顾虑,其次是需要担当责任。)大部分是自备水果饮料然后叫外卖和准备一些超市购买的零食薯片糖果之类。在家里办派对的很多选择自己做蛋糕。
孩子们吃饱了喝足了玩够了之后就会拆礼物。受邀请参加派对的孩子们和家长们都会准备礼物。这种生日派对除了自己的家人亲戚能提醒一下之外,不好意思群发短信给大家指路说过生日的孩子喜欢什么类的礼物。大家都是按照自己的经济条件猜着买。大部分都是可有可无的礼物。
蓓卡七岁了,小悉四岁了。我们从未给两个孩子办过生日派对。
不是孩子们不想要,而是我和我先生每次即将到二月份之前都会和两个孩子有一次关于生日怎么过的家庭会议,然后会伴随一系列的行动帮助两个孩子做决定。
今年的家庭会议也不例外。
小悉过生日很简单,她只希望能够去一个室内电玩游乐场玩一个下午。
蓓卡上一年级了,有学校的社交圈子,蓓卡的初衷是希望能够邀请她的朋友们在外面的游乐场开一个派对。
我和她爸爸拿着计算器和笔记本坐下来,和蓓卡一起算了一笔账。如果我们选择去游乐场邀请小朋友们开派对,花费总额大概是600美元。当然,我们会受到一些来参加派对小朋友们带来的礼物。至于礼物是什么,我们把上次蓓卡最要好的朋友Sofia开派对是大家送给Sofia的礼物清单从她妈妈那里借过来,一一展示在蓓卡面前。
然后,我们在网上给蓓卡查询600美元能够全家一起去多少次海洋公园;能够全家一起看多少场电影;能够全家一起欣赏多少场演奏会、演唱会和芭蕾舞表演;能够全家一起在蓓卡最喜欢的餐厅吃多少次饭。
然后,我们和蓓卡一起带着计算器和600美元的现金出发去了书店。让蓓卡把她所有最想买的书都挑出来,用计算器算总额,然后看看600美元能够买多少书。
http://s4/mw690/001nM3LTgy6Qi3ZWjlNb3&690
然后,我们依旧带着计算器和600美元现金,带着蓓卡去了乐高店。让蓓卡把她所有最想买的乐高都挑出来,算好账,然后看看600美元能够买多少她喜爱的乐高。
回到家之后我们和蓓卡再次一起坐下来讨论。问蓓卡,她是希望花600美元开一场派对,然后可以收到类似Sofia收到的那些并不是她钟意的一堆“礼物”;还是希望花600美元去她最喜欢的海洋公园,买她最喜爱的书籍和乐高,去她最喜欢的餐厅吃饭。我们告诉蓓卡,无论她选择什么,我们都会尊重她的选择。
和去年一样,蓓卡放弃了开派对的想法。她希望我们全家能够一起去一次海洋公园;用剩下的钱把她一直想要的书和玩具买回来……
http://s12/mw690/001nM3LTgy6Qi48R2SD1b&690
蓓卡的学校允许过生日的孩子带纸杯蛋糕到学校同老师和同学分享。我先生从来都亲自动手给两个孩子做生日蛋糕。今年蓓卡大了,蓓卡在爸爸的指导下亲自动手做自己的生日蛋糕。从选颜色到配料到搅拌到烘培到装饰,蓓卡一一亲手操作。孩子自己动手烤的蛋糕真的好香,出炉了之后我忍不住消灭了两个!
http://s10/mw690/001nM3LTgy6Qi4bq4GZ59&690
当天天公作美,蓓卡的老师把孩子们召集到院子里一起分享蓓卡亲自烤的生日蛋糕。
http://s14/mw690/001nM3LTgy6Qi4eFwolfd&690
6、7岁的孩子对于金钱没有直观的认识。和孩子平等地坐下来,耐心地和孩子一起算一笔账,然后带着孩子到现实生活中直观地把钞票面值兑换成商品,这样会让孩子对于金钱的价值有一个一目了然的认识。
http://s1/mw690/001nM3LTgy6Qi4gBjsA10&690
但是,我们完全不反感给孩子们开生日派对。生日派对也是孩子们社交,乃至家长们一起交流的积极手段。我相信不远的将来两个孩子很可能会坚持选择开生日派对,我们也会一如既往地支持她们的选择,竭尽全力让孩子们开心。
如何过生日,真的是一个能够帮助孩子理解金钱价值,以及培养独立思考做出选择的能力的好机会!
http://s10/mw690/001nM3LTgy6Qi4iFOg989&690
标签:
美国育儿教育信仰女性 |
分类: 浇灌蓓卡 |
此篇为特别约稿,刊登在《妈咪宝贝》2013年第五期,请勿转载,谢谢。
朋友带着她的和小悉一般大的宝宝来家里玩。小朋友在屋子里走动的时候头经常撞到各种桌角和家具。我很心疼,赶紧用各种毛巾毯子临时把桌角都包了起来。朋友看着小悉在屋子里面跑来跑去却从不碰撞任何家具很不解。我对她说,小悉刚会走的时候也四处碰壁,碰了后知道疼,渐渐地走路就留意了,自然而然地就学会了避免磕碰。
朋友是个很小心的妈妈,家里所有棱棱角角都包着软垫。白天她需要做家务的时候也把宝宝用栅栏围在一个安全的小空间里……朋友问我:“看着孩子接连不断地‘受伤’不心疼吗,万一磕出毛病来,不后悔吗?”
说实话小悉刚刚学走路的时候,看着她磕磕碰碰,我都心都要碎了。但我相信我的引导方法更能够帮助孩子认识这个世界,更有利于孩子独立人格的养成。风险自然会有,但我绝不后悔。
朋友的育儿方式也没有任何错误。减少孩子受伤的风险是正确的出发点。
育儿这条路上,永远没有对与错,只有是否适合自己是否适合自己的孩子;是否符合自己的信仰。
面对我的孩子们,我所信仰的育儿方式是:坚信我是最出色的,没有人能够比我更优秀的——绝对的自信。请相信我,这种育儿的自信也一定会传染给孩子们的,孩子们感受得到她们的母亲有多么优秀,孩子们会对她们的母亲更加充满信任。孩子们在自身的心理层面上也会逐步建立起强大的自信心。
作为母亲,我的自信来源于家庭对我的肯定;来源于我自身对教育知识的更新和追求;来源于直觉,来源于天性,来源于对孩子们无限的爱。
当然,我能够给孩子们的不可能是完美的,但我从来都没有怀疑过自己在这条与孩子们共同成长的育儿道路上是否需要后悔或反思。我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每一天我都尽我所能给孩子们最温暖的爱和关怀。我没有时间后悔或反思。我的育儿方式是否最佳,只有时间和孩子们的未来可以告诉我答案。
看着孩子们成长道路上实现的一个又一个的里程碑,上面刻满了我的信仰。
我从蓓卡4个月开始就每天坚持给她阅读。而且是拼读。讲颜色的时候我会说:“R——E——D,Red……”当时每次蓓卡都会“吃”书,没有任何理解的意识。包括我的家人在内看着我对一个婴儿一个字母一个字母的拼读,都笑话过我,说我莫名其妙、浪费精力,耽误孩子的睡觉时间。但是我坚持下来了。从婴儿时期开始每天陪伴孩子阅读是我的育儿的信仰之一。
一坚持就是五年。现在的蓓卡是整个幼儿园里,也是我认识的所有同龄孩子里面唯一一个可以完全独立阅读书籍的孩子。现在的蓓卡早已养成了每天阅读的习惯。尽管她有充满诱惑力的平板电脑和电子游戏玩,但这些都不能取代阅读在她心中的地位。阅读,早已潜移默化到了她的生活中,成为了她的世界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每一位母亲都有对自己孩子特殊的关爱方式,任何人都没有理由,更没有权利来评价这些关爱方式的是与非。作为母亲,也没有必要因为他人不负责任的怀疑而动摇自己育儿的信念。
我非常感激我的孩子们,是她们成就了我的自信,成就了我的信仰。
让我在这条永无止境的育儿道路上越走越充满希望。
标签:
美国生活育儿日本女性 |
分类: 自由言论 |
最近看了几篇关于北欧、中国等国家关于比生活品质方面的讨论和评论。我对北欧不了解,一直很向往北欧的工作时间少福利待遇高的日子。但北欧美丽的光环下是高百分比的纳税,不是吗?
想说说我所了解的中美、日美之间的“生活品质”。
关于咱们中国,一个连清洁的空气都呼吸不上的,孩子们连放心的奶粉都喝不上的国度,我们是否有资格来探讨 “生活品质”?
在日本,很多日本孩子们除了周末之外在醒着的时候很难见到爸爸。爸爸不是在上班就是在加班或者在陪老板或客户娱乐。有很多日本爸爸周末也在陪关系户打高尔夫钓鱼或者出差。这是现实很残酷,但这不是所有日本男人的错误。我在日本工作的时候也是一样的,早上九点到公司,第二天凌晨一点能到家就不错了。周末经常要回国出差。挣的钱不少,但经常连花钱的时间都没有。所以我在微博里也说过,日本是做事业的天堂,不是养家育儿的天堂。
此外,目前仍旧有很多日本男人认为下班就回家的是没有本事的男人。很多日本的孩子上几年级了,在学校做了些,有什么烦恼,被什么人欺负了,父亲根本不过问也没有时间过问。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遇到了烦恼连和父亲谈谈的愿望都是奢望。这也是导致日本孩子们在学校遭遇冷落或欺凌的时候选择自杀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日本的学校,每次家长会很少会看到父亲的身影,大部分是母亲在照料家庭的同时全副承担了育儿的重担。日本的某些校园文化很残酷,但日本家庭里的父亲对孩子成长的漠视更残酷。
日本近年来出现了很多“退休离婚”的家庭。所谓的退休离婚就是丈夫退休之后每天呆在家里,导致妻子和孩子们都特别的不习惯、不舒服,爸爸不在家的“正常生活”彻底被打乱了,妻子和孩子处处看不上不上班的男人,最后导致离婚。
现在的日本,越来越多的女性选择回归职场,更多的女性选择晚生育甚至不生育,就算生育了也不作全职妈妈。对于日本孩子们来说未来的家庭模式是什么样子,对成长有什么影响暂且不好说。当然,日本也有很多以家庭为主,事业为辅的男人,而且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日本男性选择成为Family Guy。
再说说我所了解的身边的美国男性。
很多美国男人下班后哪儿也不去,直接回家帮老婆做家务带孩子。特别是带孩子。如果说妈妈给孩子换的尿片应该比爸爸换的要多的话,说实话在我家孩儿爸给孩子们换的尿片并不比我换的少。
孩子们小的时候为了我夜里能睡得好一点我临睡前会挤奶,夜奶就由爸爸起来喂,尽管他第二天要上班,一坚持就是一整年……孩子稍微大一些了,晚上睡前要爸爸陪着,爸爸都累得自己叫啥名字都不知道的程度,依旧会伺候孩子们洗澡刷牙讲故事……
孩子们的幼儿园、学校举行的圣诞节、新年的演出、复活节活动,家长会——尽管很多美国家庭的母亲是主妇,但经常会看到爸爸们请假参加孩子们的重要活动。去年家里老大的幼儿园万圣节游行和圣诞节聚餐,孩子爸爸都早早就请好了假和我一起参加了孩子们的活动给孩子们鼓掌喝彩。
如果孩子生病了,孩儿爸的上司从来不会因为我是全职妈妈而不给假让爸爸带孩子去看医生。尽管通常我会一个人带孩子去医院,但如果我需要,孩子爸爸一定会义不容辞地陪在我和孩子们的身边。
美国男人如此“深沉”的家庭情结,是不是因为在美国这个大农村,美国男人下班后没有地方可去?
美国也有很多的宴会、酒会和社交聚会。和中国和日本不同的是,大部分的美国社交聚会包括政府和公司的职场社交聚会是欢迎家属参加的,大部分的美国人会带自己的太太一同参加。有很多公司的野餐、庆典和年会还会给孩子们准备娱乐项目欢迎有孩子的家庭带孩子来参加。美国这个社会的构成元素不是“男人”“女人”或者任何个体,而是每一对美国夫妻,每一个美国家庭。
在美国没有人会认男人带着自己的太太或孩子参加社交聚会为耻,相反,大部分的美国男人无论自己的太太长相如何体重多少都会骄傲而荣幸地带着太太出现在任何社交场合。我们从来没有见过带着二奶或“小秘”参加社交活动的美国男人。我先生所工作的联邦政府部门,如果男性职员出轨,他首先就要面临被辞退的局面。一个男人连自己的太太,自己的亲人都可以背叛和欺骗,他也不会效忠于自己的国家,这就很多美国联邦政府部门的判断依据。我先生的曾经有一名手下在海外某国工作期间有证据证明他和当地一名女性有越轨行为。上级掌握证据之后不到一个月就将那人召回美国然后辞退了。美国是一个处处体现人性化的国家,任何职位,任何工作性质,首先是以“当事人”作为一个独立的“人”为原则来判断是非。
我们作为联邦政府的公务员家庭,政府机关是美国最穷的“公司”。很多宴会酒会连像样一点的酒店或夜总会都租不起。而且宴会需要每个人AA支付餐饮。尽管是这样我们身边的美国公务员也都会带自己的太太参加,而不是只身一人赴会。
美国人下班就回家,外出也是以家庭为单位的活动形式也让为数不少的移民特别是夫妻双方都是移民的家庭感觉很难融入美国人社会。其实,美国人并不是不喜欢社交,如果移民们可以把精力更聚焦在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太太和孩子身上和美国人打交道是件非常容易的事情。给自己的太太和孩子们更多的爱,不以“个人”的形式而是以“家庭”的形式和美国人打交道的话会很快的被带入我们想要的那个圈子。
大部分的美国男人喜欢自己动手做很多事情。修剪草坪、修缮房子、亲自做管道工、木工、电工、水暖工……我家孩儿爸特别喜欢木工,孩子们的床、床头柜都是他亲手打造的,即美观又使用,而且,充满了爱。美国男人下班后最享受的就是和孩子们一起玩,全家围坐在餐桌前用晚餐……餐后的洗碗工作也大部分由孩儿爸承担。
说美国人的生活质量不得不说美国人的兴趣爱好。
我所了解的,多以户外运动为主。很多美国人自己有游艇、游船或帆船。在有山有湖或海的地带经常可以看到美国人聚在一起登山、驾游艇出海。很多美国人喜欢钓鱼,尤其是带着孩子们一起去钓鱼,其乐无穷。美国男人也有好多是球迷,但美国人迷的是橄榄球和棒球,当然也有篮球。很多朋友们会相约一起去边看球边喝几瓶啤酒。孩子大一点的时候也会带着孩子们一起去看球。我家孩儿爸喜欢做木工和打猎。每年的狩猎季节我们会去租狩猎场或者回到孩儿爸的老家去打猎。在老家我们还可以骑马,我们的私有地上还有湖,孩子们可以钓鱼,游泳、尽情地享受大自然。
借此机会谈一谈美国男人的“生活品质”对家庭教育以及对孩子们的影响。很多中国人觉得美国的孩子们之所以想象力和创造力丰富是因为美国的教育比中国的好,是因为美国比中国自由。我个人并不这样认为。我并不认为中国的教育有那么大的缺陷。但是,很多中国男人的家庭观念才是造成教育缺陷的原因之一。
拿我家为例子,我先生下班后平均每天至少和两个孩子一起玩一个小时以上。有时候是在室内一起读书、做游戏;有时候是在院子里一起种花、除草、赛跑、踢球、玩泥巴或抓虫子。周末的时间孩子们更会粘着爸爸,周六的商务爸爸会带老大去学芭蕾舞,下午会带两个孩子一起去超市购物,周日不论爸爸是做做木工还是修车还是发呆,都会有孩子们的陪伴。孩子们的童年有很多时间是和爸爸在一起成长的。母亲和父亲的生活态度、思维方式、能量和教育方式都不一样。大部分的母亲在陪孩子玩耍的过程中都会保守一些。母亲和父亲共同分担育儿使孩子接受的关爱多姿多彩,促进孩子各个方面均衡发展。拥有很多“爸爸时间”的孩子会更有想象力和创造力。
我们应该用什么来评价生活品质?
一个包裹着名牌、住着百万豪宅开着名车挎着名模出入夜总会的男人就是生活品质高的表现吗?
一个套着件T恤和牛仔裤,每天下班后要么帮太太洗碗,要么和几个孩子在院子里的泥巴上摸爬滚打的男人就是生活品质低的表现吗?
在我看来,那种发自内心的对生活有多热爱;每天真真实实的日子过得有多么幸福。
这才是生活品质高的表现。
这和金钱没有任何关系,只和拥有多少爱有关系。
标签:
美国教育海外亲子女性分娩情感母爱二胎日本妇产宝宝育儿健康家庭 |
分类: 激情岁月 |
妈妈临回国前问我:“如果再给你一次选择的机会,一边是原公司驻华代表或董事;另一边是你现在这个带着两个孩子每天睡眠不足又得煮饭打扫卫生的家庭主妇,你要哪个?”
“我还会选择给蓓卡和小悉作全职妈妈的。”
在我心中,事业再风光,银行里的钞票再多也比不上孩子们的爱能够让我感到满足和幸福。
如今,这种无价的爱,在我身上加倍了。
想了很久应该怎样写写 Sydney 的出生日记,总想把小悉的出生也写成蓓卡一样的轰轰烈烈,可惜小悉真的没那么复杂也没那么惊天动地,一切都平平静静地,顺其自然地,风风火火地就来到了。
38周产检的时候我的医生对我说宫口已经开了快4指了。我一惊,心想这老二真的比老大快,但又怕小悉生在虎年。我不希望小悉属虎。有点担心。
医生又说,和上次孕晚期一样,我的血压又开始不稳定了,她不希望看到任何风险,和我商量催产。我说啥时候都行,只要过了中国的大年三十,只要孩子属兔就行。我的医生2月3日(兔年初一)不值班,于是我们把催产安排到了2月4日。
2月3日下午我和妈妈,还有蓓卡(当然负责捣乱)一起包饺子。我开始感到子宫的规则收缩。开始是7,8分钟一次,偶尔间隔5分钟。但是不是很痛,简单地说还根本没到痛得站不起来的时候。我就啥也没说,继续包饺子。
宫缩一直持续着,到了3日夜里的时候已经很规律到5分钟一次了。但是疼痛感没有加剧。根据上次生蓓卡的经验我主观的判断还远着呢,即使到了医院人家也得让我们拎包回家观察。为了万一,我们给医院打了电话,汇报了一下“进程”,说我们就不跑过去让人家看看宫口大小了,我们去睡觉了。
现在回想起来,我疏忽的是——生蓓卡的时候宫口是从零开始;但是生小悉,是从 4 指开始!
2月4日凌晨3点的时候我感觉有点不妙,但是我们已经预约了7点的催产,尽管宫缩的疼痛感在加剧,我也没当回事。我从床上坐起来,突然感觉湿了一片,开始出血了。我赶紧把大熊叫醒了。没想到大熊比我还紧张,蹦起来之后马上就去拿车钥匙。我说别着急,我还想洗个澡呢。(主要是生蓓卡的时候时间太长了)
于是,我趁着宫缩的时候还没疼到站不起来,不紧不慢地去冲凉去了,洗完澡后想来想去懒得吹头发,拿了顶帽子、挑了本书带上就出发了。(生蓓卡的时候麻醉师给了Epi之后的时间很难打发。)
万万没想到的是,清晨4点半我们开始驱车驶向医院,我刚上车后就感觉不对劲了,先是感觉突然间疼得都难以呼吸了,然后在看表,宫缩的频率已经差不多2分钟甚至不到2分钟一次了。我还是不敢相信老二真的有这么快。但心里却开始害怕了,怕生在车上!当时大熊见了红灯还在停车等的时候我就说,孩儿她爸,大事不妙,咱别遵纪守法了,闯红灯吧……
我们到医院的时候大概是4点50分,我疼得从急诊的门口到产房都是用的轮椅。上了产床护士先问候我,问我疼到什么程度,我说9!护士一查宫口吓得还没来得及把手退出来就和另外一名护士说快去给医生打电话,然后又叫来一名护士说快去把新生儿的床准备好,把儿科医生也得一并叫来。我说咋了?人家告诉我:“都开9指了!!!”
我说:“开到啥程度我不管,这疼我可忍不了了,把麻醉师叫来吧。”
护士说:“产科医生没有到谁也没有处方权,对不起呀。”
我已经疼得估计整个楼都能听到我嚎叫的程度了。大熊在我身边一直帮我按摩,提醒我宫缩来的时候一定要保持呼吸。
恍惚中突然一次惊天动地的痛让我睁大了眼睛,原来是名菲律宾裔的护士在扎我的手腕确保万一情况下的输血“通道”。这护士的手法立刻让我想到了国内的一些我遇见过的“杀手级别”,先把针稀里糊涂地扎进去之后再里面拨来拨去地找血管。进了产房后一直都没哭的我因为这一针实在忍不住了。
大熊察觉了,很不高兴地对那名护士说:“你凭什么选择这么大号的针?你看没看到我太太的血管细到什么程度?”
人家说:“我们规定所有成年人都先试用这个型号的针。”
大熊一听更生气了,不过他还很冷静:“把针拔出来吧,我太太的手腕都青了。把你的领导叫来。”
领导来了之后看了看我的手腕,道了歉,转身取了个小号的针,亲自解决了问题。但我的左手腕一直青了一个星期。
我在产床上死去活来地疼了不知道“几天几夜”之后突然看见医生到了。医生检查了我的宫口,然后用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把手术服装,面罩以及其他缝合用具都摆到了产床前面,我已经破水了,医生把产床下面撤了出来,转身看了看已经到位了的儿科医生和护士说:“没有必要上胎儿监视系统了,新生儿箱的暖灯开关打开就好……”
整个世界就我一个人还没明白过劲儿来似的,我已经在恳求医生说快给我下麻醉处方吧。人家医生说:“抱歉,太晚了……”
话音还没落,一个我有生以来体验过的最强劲的宫缩到来了,我都忘记了我当时是怎么活过来的了,当我再次睁开眼睛的时候就看到医生把 Sydney 放到了我的胸前……
2011年2月4日(大年初二,立春)凌晨5点40分,Sydney 顺利地成为了我们家的新成员。
http://s13/middle/4b8ba475ga0d8e92124dc&690
4215克,比她的姐姐蓓卡还大。从真正撕心裂肺的宫缩开始到出生,仅仅一个小时!上帝啊,还好那没有麻醉的上刑场一样的灾难只有一个小时。经历了这次没有麻醉的生孩子,我想如果我是当年的革命分子的话估计什么刑我都不会招的,世上哪能还有比生孩子更疼更煎熬的惩罚!
但是,但是,但是——
一看到小悉,所有的疼痛都烟消云散了……世上还有比经历了十月怀胎后第一次和自己的孩子见面更美好更幸福的事情吗?
小悉和她的姐姐一样,额头上也有一只 Stork Bite Mark,但是比蓓卡的小、浅。小悉的头发也和蓓卡一样,生下来的时候就有一头乌黑的头发,蓓卡的头发随她爸爸,都是大波浪的卷卷,目前看来小悉也一样,也将会有一头的大卷卷。
http://s16/middle/4b8ba475ga0d8e3e5acef&690
现在想想小悉出生的事情,最让我后怕的就是亏了我冲凉之后没决定吹头发,否则小悉就得生在车里了。
小悉出生后除了初乳我什么都没有。但是经历了蓓卡,我心里非常有底。很平静地每隔两三个小时让小悉吸吸奶,每一侧15分钟左右,然后把小悉给她爸爸让他喂奶粉(反正医院给准备好的奶粉是最好的那种而且免费)。医生告诉我生第二个孩子之后的宫缩会比第一个孩子疼,果不其然,宫缩的时候有点难忍受。我用了Ibuprofen(母乳喂养安全药品)。蓓卡出生后排尿非常难,24小时后医生就给我下了难以忍受的导尿管的处方。生了小悉后几小时我就自然排尿了,让我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没有麻醉的导尿管实在很可怕。
这次生小悉的医院不大,不能和生蓓卡的檀香山最著名的那所医院相比。我们的级别住的是医院最宽敞的单人间,但是也感觉很狭小,而且家属的床只是只折叠椅,让大熊每天晚上都很辛苦。我本人生了小悉一个小时后就能下地走了,但医院毕竟是医院,绝对休息不好。最让我无语的是那台绑在我胳膊上的每20分钟就自动测一次血压的血压计和脉搏检测仪(防止产后大出血)。这医院小,医生少就是这点不好,就怕出事情,什么都搞得特别的紧张。(亏了我怀的不是双胞胎,都则人家都不让我在这里生,非要送回美国本土不行。)测血压倒没啥,主要是我的皮肤比较敏感,被绑上不倒一个小时后就是一片红疹子,又热又痒。把护士找来后说明了情况,护士当然不愿意撤下去(出了事谁负责呀),咋办,找医生吧。医生说撤了可以,不过就得劳驾当班的护士跑断腿,每个半小时来人工测一次了……
36小时后顺产的产妇就可以出院了,但是新生儿要在医院呆48小时。我们只好在医院陪着。小悉有些生理性黄疸,加上尺寸比较大,所以每次喂奶之前都需要做血糖检测,每隔12小时又需要测量黄疸指数。24小时之后小悉的两个小脚丫上就布满一次次测量造成的划痕,让我和大熊好心疼。
小悉和蓓卡一样,出生后小脸蛋上就开始出“小青春痘”。老二就是这点好,经历过了心里真的很有底。没问医生有没有什么药更没着急,这些小痘痘啥也不用涂几个月后自然就会掉干净。每个孩子都非常 Special ,小悉也一样。蓓卡喜欢的安抚奶嘴小悉一咬就吐出来;蓓卡生下来就不喜欢被裹着,但小悉很偏爱被包着睡觉;蓓卡刚出生的时候不喜欢直接吃奶,就喜欢奶瓶,6个月左右的时候才好起来;小悉尽管也可以接受奶瓶,但是更偏爱妈妈的Nuk Nuk……这么小的孩子就已经有个性了,真是很神奇。
在医院的时候蓓卡和外婆每天都到来,蓓卡第一次看到小悉的时候非常熟悉地几乎是似曾相识一般亲切地叫她“Baby Sydney”“Baby Sydney”。现在的蓓卡每天起床后或者外出归来,第一件事情都是问“Where is baby Sydney? I want to see her.”
http://s7/middle/4b8ba475ga0d8eff9cb66&690
我生了蓓卡之后的产后忧郁症很厉害。当时在产前教育的时候听说过,但是没想到那么厉害。总是无乱担心不说,情绪也非常不稳定,而且特别容易莫名其妙的生感,整天无中生有的愁眉苦脸样。这次生了小悉我对产后忧郁症早有所准备,多看了很多书,也和医生详细地谈了对策,还找营养师咨询了从饮食方面调节的几个好方法。结果,左等右等也没等来任何精神上的“错乱”反应。整天都情绪盎然、快快乐乐。一直到现在“忧郁症”也没来袭。
人的精神真的很有意思。能有小悉,能不让蓓卡孤单,能再次作母亲,我实在是太开心了。从看到小悉的第一眼开始我就感觉我再次成为了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产后忧郁症这个东西在我的这种幸福感面前也退缩了。日语讲究:“病気は気から”。意思是说,疾病都是由情绪而来。很有道理。
如今,我的Sydney已经块三个月了。现在的她都会翻身了,Diaper No2也都兜不住她的小屁股了,升级到No3了。蓓卡小时候也特别的胖,特别是5、6个月的时候,胖得两个腿都合不上,全身上下都是褶儿。估计小悉也是一样。不过看三岁的蓓卡现在苗条的样子我就不担心了。
http://s10/middle/4b8ba475ga0d8f1e03329&690
有了小悉之后妈妈又来那一套了。问我要不要她帮我在中国带蓓卡,我一个人忙小悉就行。我还是那句老话——就算主赐给我八个孩子我也要自己亲手带大,不会劳烦任何其他人的。蓓卡也好,小悉也好,都是我的孩子,我都会一视同仁地用自己的双手,一只只的尿片,一个个奶瓶地一点一滴地看着她们长大,我绝不会错过任何她们的成长。妈妈身边有很多朋友都不敢相信我不会送孩子回国,要一个人带两个孩子。我不明白的是为啥一个母亲就不能带两个孩子?美国的妈妈和日本的妈妈甚至一个人带3,4个孩子都没有抱怨的,也没有送去任何其他地方的,为啥现在中国的妈妈要是带两个孩子就该算奇迹呢?
说实话,我现在的生活的确很紧张。有时候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晚上经常照顾小悉一直到后半夜3点4点才上床,结果蓓卡6、7点钟就醒了要吃早点,我只能爬起来照顾蓓卡,然后陪蓓卡玩,再一两个小时后吃母乳的小悉又醒了,喂奶,拍嗝就这两件事儿经常就是一两个小时。熬到下午想睡一觉的时候如果幸运的小悉不会闹,蓓卡也会一起睡午觉;如果不幸运的话小悉要抱抱,蓓卡也不肯上床睡觉……
根据我闯日本的十几年经验和信念——人是绝对累不死的。对我来说养这两个孩子根本算不了什么。何况在和孩子们一起成长的过程中充满了爱的回报和点点滴滴的幸福和喜悦。
孩子们爸爸的一位独身同事到家里来看我们,见了蓓卡第一句就说:“有小妹妹了,妈妈的爱分一半了……”。
我惊讶地看着他,把蓓卡抱在怀里说:“那不是真的,妈妈的爱没有一分为二,而是加倍了……”。
母爱,怎能用除法计算?
母爱,是只有加法和乘法世界。
http://s3/middle/4b8ba475ga0d8f5e4f5b2&690
标签:
海外家庭教育美国女性儿童尊重隐私权利父爱亲子情感随笔育儿话题 |
分类: 浇灌蓓卡 |
从尊重孩子出生前的肖像权开始
在蓓卡还没有出生的时候,我们拿到了超声波孕检时蓓卡的“第一次亮相”照片。照片是黑白的,只是蓓卡的轮廓而已。我兴奋得不得了,回家后就把照片贴到了自己的博客上。蓓卡爸爸看了我的博客后非常不满意:“这是蓓卡没有穿衣服的照片,你怎么没经过她同意就把照片发到网上去了呢?”
我莫名其妙地看着蓓卡爸爸,不知所措……
蓓卡爸爸一板一眼地说:“尽管蓓卡还没有出生,但是她已经是个完整的生命,她的肖像应该被尊重和保护,特别是这些‘裸体’的照片。”说完,蓓卡爸爸把蓓卡的超声波照片认证地整理好,一张一张地写上日期,整整齐齐地放进了我们的家庭影集里,并告诉我,不经过蓓卡的允许,谁也不许在任何地方贴她的照片。
孩子的身体隐私需要至高无上保护
蓓卡满四个月的时候我们从夏威夷搬到了东京。飞机上当然免不了给孩子换尿不湿。机舱里还有两对带着婴儿的年轻的父母,人家给孩子换尿不湿的时候就直接在飞机的地毯上解决了。轮到我给蓓卡换的时候我也把蓓卡放到了地毯上。这时候蓓卡爸爸说:“怎么能在大庭广众之下给蓓卡换尿不湿呢,我带她去卫生间。”
“卫生间太小了,尽管有换台但是根本转不开身。”我说。
蓓卡爸爸没相信我,亲自抱着蓓卡走向了卫生间。果然,看过卫生间后蓓卡爸爸又抱着蓓卡回到了我们的座位。然后,他从行李箱里拿出了蓓卡的小毯子,把蓓卡放到机舱的婴儿床里,把毯子整个打开,展开双臂,确认他用毯子把周围乘客的视线都遮挡住之后才叫我钻进毯子给蓓卡换尿不湿……
当时的我早已明白了蓓卡爸爸的用意,心中充满了敬佩和感动。
尊重——是蓓卡爸爸在蓓卡出生前就已经给她准备好了的,一位父亲送给女儿的美丽的礼物。
从那以后,我们每次出门,无论是有着豪华母婴设施的宾馆饭店;还是旅游途中简易得连门都关不严的公共厕所,蓓卡爸爸总要随身带着个小毯子。当需要给蓓卡换尿片但是又不得不在公共场所完成的时候就把毯子打开,保证把外人的视线都遮挡住。我们从来没让蓓卡的“隐私”暴露过,从来没有因为蓓卡是个不懂事也记不住事儿的幼儿而不在乎过她的身体,她的隐私。就连在家里的时候,如果家里有外人,蓓卡爸爸总是把蓓卡抱到客人看不见的其他房间给蓓卡换衣服或者尿不湿。
孩子洗澡时候的样子实在太可爱了。我几次忍不住拿起了照相机……然后我立刻就听到了身后蓓卡爸爸的警告:
“给孩子拍照可以,但是所有孩子洗浴时候的照片都不能贴到博客上,更不能给任何其他人看,不要打印,只能保存在电脑的家庭文件夹里……”
至今,连蓓卡的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都没见过蓓卡洗澡时候可爱的样子。
每一件小事都尊重孩子的决定
如今蓓卡已经两岁半了,有一次蓓卡爸爸的朋友和他们的孩子来家里做客。晚饭后客人的女儿提出想看看蓓卡的房间什么样。我立刻说我可以带她们上楼。
蓓卡爸爸把我拦住说:“我们还没问过蓓卡呢。”然后转身问蓓卡“你希望把你的新朋友带到你的房间去看看吗?”
两岁半的蓓卡一时没了主意,什么也没说。
蓓卡爸爸对客人的女儿说:“真遗憾,今天我们没得到蓓卡的同意,也许下次她会带你去她房间玩的……”
当然,客人的女儿很扫兴,但是从那以后,那位朋友的太太经常和我说起蓓卡爸爸当时的决定,夸奖蓓卡是个非常幸运的小姑娘。
用绅士的身份以身作则表达对孩子的尊重和教育孩子尊重他人
蓓卡爸爸对蓓卡的尊重,表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
我们每次驾车出门,到达目的地后蓓卡爸爸都要先下车,把我的车门打开,然后绕到蓓卡的车门旁边,把蓓卡的车门打开,解开她的安全带,牵着蓓卡的小手,像对待公主一样扶蓓卡下车。蓓卡爸爸对待蓓卡的态度,从蓓卡能自己下车开始就从来没有改变过。不论刮风下雨;不论时间多么匆忙;不论蓓卡是否在不耐烦或是耍脾气,蓓卡爸爸始终如一地让蓓卡感受着她应当收到的尊重,也教育着蓓卡西方的女士优先的传统和所有女性应该收到男性尊重的美德。
当蓓卡可以说话,可以表达自己的喜好之后。我们每次给去商场给蓓卡买衣服,玩具都让蓓卡自己选择。如果在价格方面或者商品质量方面我们需要筛选,我们也会至少给蓓卡两个以上的选择余地,然后让蓓卡自己选择她喜欢的衣服,她钟爱的玩具。我们从来没有在蓓卡的世界里自作主张过。我们希望蓓卡成长为受尊重,有主见,有个性的孩子。
在尊重蓓卡的同时,蓓卡爸爸对蓓卡在“作为一位受到别人尊重的女士而需要有的教养”方面也很认真严格。
在公共场合的时候,如果蓓卡把衬衫掀起来,就会受到爸爸的严厉禁止。
在餐桌上,当蓓卡没有坐稳的时候,蓓卡爸爸会把蓓卡的叉子或筷子拿走直到蓓卡坐稳后再给她。
在医院里,如果蓓卡打喷嚏,蓓卡爸爸会套出纸巾指导蓓卡把嘴巴遮挡住后再打喷嚏,然后说 Excuse Me。
当蓓卡需要包括父母在内的其他人帮忙的时候,哪怕只是帮她到橱柜里拿一块饼干,蓓卡都需要说 Please 和 Thank You 后才让她如愿以偿。
在蓓卡面前,所有其他男士或女士都必须使用尊称即 Mr.和Ms.,我们从来不在蓓卡面前直接称呼任何人的姓名,也不允许蓓卡直接称呼别人。就连和爸爸妈妈说话的时候除了叫爸爸妈妈之外都必须是Sir(先生)和Ma’am(女士)。
蓓卡爸爸给蓓卡100%尊重的同时,也严格要求蓓卡尊重其他人。对于蓓卡爸爸来说,蓓卡从呱呱落地起就是独立的拥有一切权利的除了尺寸之外和她的父母以及长辈没有任何区别的完整个体;对于蓓卡来说,父亲,不光是那个会纠正她的小脾气或者管教她的不良习惯但有对她宠爱有加的保护伞,父亲,更是一位能够放下架子在她的地平线位置上与她心有灵犀的好朋友。
教育学家主张,只有和孩子们成为朋友的父母才能真正取得孩子们的信任,才能让孩子们“听话”。孩子们的精神世界其实和我们成年人的精神世界没有太大的区别,想成为朋友,首先要彼此平起平坐,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谦让。
尊重,是蓓卡爸爸送给蓓卡的最美丽,最让我感动,最令我难忘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