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我记录我的校园人文/历史 |
最近在写第二本书,所以灵感很多,更新非常频繁,被誉为新浪最勤奋的作者之一,更多文章可以点击Alex王子的阳光城堡。
在哈佛做单身汉的时候,身边聚了一批单身汉朋友。原因很简单,哈佛已婚人士和未婚人士分开住:已婚的主要住Peabody公寓,未婚的占据其他大多数公寓。这种地理相似性让我们这群单身汉总是在一起聚会:喜欢喝啤酒的喝啤酒,喜欢看球的看球,什么都不喜欢的听别人聊天也行。一帮单身汉聚在一起也难免对身边的女生评头论足一番。平时绅士学者地出现在大众场合,回到私人聚会,大家就成了普通的年轻男大学生。男人的话题总是少不了女人,于是偶尔我们也试着选出校花几枝,推出“哈佛年度校花榜单”。
评比哈佛校花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哈佛聚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女孩,智慧型、气质型、财富型、美丽型、甚至是智慧气质美丽兼收型。以财富型为例,其实哈佛的女生大多生活富裕,至少不能说贫穷,因为能交得起一年5万到7万美元学费生活费的女生大概都不贫穷。但是也有非常富有的。比如一哈萨克斯坦美女,平时总是气质脱俗,聊天中方得之其父母毕业于苏联时期的莫斯科国立大学,后来强强组合,成为哈国石油天然气大亨。此女不仅不要哈佛赞助,而且其父每年为哈佛捐赠不少,所以自然让此女显得非常与众不同。
就像哈佛的一位教授说的一样,这个叫“哈佛共和国”的学校,就像世界上所有的国家一样,没有绝对平等(Equal),只有相对公正(Equitable)。从哈佛的学生组成你能看到世界上不同国家的国力。不算美国人,你发现这个学校最多的国际学生来自三个国家:印度、中国、韩国。有些来自传统意义上的富国的学生,比如日本的学生,人数非常少,总是孤零零的。有些国家甚至全国缺席,比如柬埔寨、缅甸。原因很容易理解,申请哈佛就得花3000多美元(含考试费、申请费、邮寄费等),这些国家优秀的孩子根本就够不着这个门槛。
前面这位女孩是我们评比出来的印度校花(以下所有榜单仅供参考)
刚来美国,我几乎没有注意到韩国。传统的大国心态让我并没有注意到身边这个这么小的国家——虽然当年我申请哈佛的主要冲动来自韩剧《爱在哈佛》。但是在一次学院组织的叫“波士顿海湾·游轮之夜”的party,我开始意识到这个国家的与众不同。
首先韩国人非常团结。其他国家的朋友,包括中国朋友,总是三三两两的陆续上游轮。但是韩国人是一起出现,并且是游轮快出发的时候集体到达,仿佛约好一个时间压轴这场“觥筹之夜”。其次,他们出现的实在是非常惊艳,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我至今仍记得当时我们看到那一群韩国人出现的时候的场景,很多人都聚到甲板看他们走上甲板。女孩打扮的非常专业——专业的化妆、专业的晚礼服、专业的发型,男孩清一色黑色晚礼服,一个男孩挽着一个女孩,仿佛来赴宴的明星情侣——女孩打扮的像金喜善。男孩打扮得像元彬——把穿着个性前卫的美国女孩和过于保守的中国女孩全部比了下去。第三,打扮之后的韩国男孩女孩举手投足非常有明星派头。仿佛他们接受过什么样的训练,连握香槟酒杯的姿势都那么优雅。
韩国校花Sophia(最左边),当天晚上最“聚焦”的人之一,可惜这张照片没有照太好,中间是一个美国妹妹,右边是一个日本妹妹
这一次聚会彻底改变了我们对韩国人的印象,韩国美女在我们的“哈佛校花榜”中的名次直接上升。比较客观的说,在所有的亚洲女孩中,韩国女孩的确很容易让自己脱颖而出,和他们可以抗衡的是新加坡女孩,然后是中国台湾女孩。中国的很多女孩在学习成绩上的确无人可敌,但是在交际中,除了不多的几位,她们的确不太会打扮自己——晚宴上她们会带着眼镜、穿着比较保守的衣服、和人交往时也不是很放得开——没有十足的女人味,自然很难给男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从此以后,我开始关注美国的韩国人。毕业之后,我考察了很多美国的中学,我发现美国私立中学这些年迎来了最黄金的时期,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韩国和中国新富阶层孩子的到来。而韩国孩子比中国孩子来得更早了5年,并且人数更占优势。
新加坡校花
韩国民族的这些未来表现出很强的民族特征:韩国男孩见到比自己年长的学长会条件反射一样的鞠一个躬,但是这个躬对内不对外;组织文化活动,他们会把自己的文化特征表现的淋漓尽致,表现他们来自一个特别强大的文化国家。
在美国,没有太多日本超市,但是有很多韩国超市卖日本货。这些超市的共同特点是东西出奇的贵,可以到中国超市两倍的价格,这可以见得韩国人的消费水平。韩国超市绝对不会出现在中国城,他们会离中国城远远的。出现在中国城里的大多是越南超市。所以我的一个朋友告诉我,不少美国人把中国人和越南人有时候分不开。
美国校花“伊丽莎白”和印度尼西亚校草,他的名字我忘了,^_^
韩国车已经挤上了美国的公路。我的一个朋友买的是现代的微型SUV越野车,按他的说法,价格不贵,并且质量很好。这是可以和日本丰田、本田抗衡的亚洲车,虽然力量还略显单薄。韩国的大小电器已经铺满了美国的各类超市和商店。
在中国,中韩文化已经显示出不对等性——你会发现韩国歌星Rain在中国办一场演唱会,已经具备欧美巨星的架势;韩国美女金喜善结婚,消息占据了各大娱乐媒体的头条,并且一张照片也会成为各媒体追逐对象;可是韩国有汉流吗?你能找到中国歌星在韩国以这种架势开演唱会的吗?你能找到中国大陆明星让韩国粉丝疯狂到那种程度的吗?似乎没有!
从评比哈佛校花,到观察韩国人在美国,我看到了韩国民族的很多细节,我发现韩流袭击世界并不是偶然。虽然在美国韩流强度没有中国那么猛烈,但是我已经嗅到了韩国未来的强势。中国和韩国都属于现代社会的后起国家,作为一个求学海外的80后中国学生,我有自己心中强烈的强国之梦,多么希望我们的祖国能够在各个方面能够吸取其他民族的优势,在2050年之前成为真正的世界强国而不仅仅是一个大国,多么希望我们的国民有更加健康的心态(从博客的留言中我看多了太多有变态心态的中国人),所以我会对国家差异的细节比较非常敏感,比如国民的团结、文化的认同感。研究世界现代史,你会发现韩国的很多做法和明治维新崛起中的日本非常相似,在很多方面已经超越了日本。而要实现中国的大国崛起,我们是不是应该抛弃傲慢和不屑,以健康的心态对我们近邻——面积这么小可是崛起如此迅速的韩国保持足够的关注?我们是不是可以从韩国民族那里学到更多的东西?
当时在“波士顿海湾·游轮之夜”上的一张图片

《我的哈佛日记:规划的人生更精彩》更多内容请点击新东方图书网,这里有三种购买方式的链接。这不是一本关于留学琐事的记录,在这本书里,讲的是一个80后普通年轻人,一个草根小人物所经历的英语学习、考研、出国的故事,从清华到哈佛的历程以及一种健康、阳光的生活方式和态度。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您的生活带来一束温暖的阳光。
我为大家创建的梦想、规划合作、公益非盈利性网站:"桔社网"已经开通,大家可以点击《金秋季节,桔子盛放》查看具体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