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十九章 如何助人 《终极自由之路》

(2017-08-03 11:37:42)
分类: 终极自由之路
《终极自由之路》
第十九章  如何助人

随着圣诞的再次临近,我想谈谈“爱”这个字。如你所知,真正的神圣之爱,是不求回报的给予感。当我们达到那种境界时,我们看到并感受到的是对所有人无处不在的最迷人的爱。我们品尝着上帝的甜蜜,不费吹灰之力的沉浸在和谐之中,沉浸在难以言喻的喜悦中。
爱上帝,爱一切,爱所有人,是达到开悟的最容易且最自然的路径。无需舍弃,因为它是我们内在之爱的扩展,能触及一切,包容一切。扩展你的爱,为你的家人,为你的朋友,为你祖国的同胞,为全世界的人。扩展它,直到无法再扩展,然后待在那永恒的狂喜中,与上帝合一!
爱其实是一种态度。为了表达这种态度,我们在圣诞之际给出问候和礼物。当你给予的时候,发自内心地给予,你会发现给予者才是最幸福的。
离开你们一段时间后,知道你们每周都会与人会面、交谈,现在你们有什么想要问我的吗?
问:我们刚刚分享了私人想法,那让我们更好地理解,我认为很有用。
答: 嗯,更好的理解,我们就来谈谈这个。我们正在走在无限的目标。我们必须完全自由。我们在这条路上摸索着,生活开始变得更好更幸福。但却始终觉得与目标还有距离,是吧?到目前为止,作为一个团体,随着你们将掌握的这些法则应用于生活,你们已经学会了如何放下一些限制,学会了接受正面的念头,接受念头的力量,并且知道了你就是生活的创造者,当然随之而来的是爱的能力的提升。随着意识的扩展,我们的爱也会自动增加。同样,随着爱的增加,理解和智慧也随之提升,但是却无法完全满足,即使生活变得幸福,但却依然不彻底,不圆满。现在有什么要问的吗?
问:很多。
答:好的。我们所走的这条路是从这里开始,直到完全的自由。这是我要强调的第一点。第二点是,我们此生就能达到!对很多有同样目标的人而言,通常需要很多很多世才能达到。但是,我们今生就能做到,原因有二:一、我们是一个非凡的团体,在这里的人都想要最快速、最直接的道路;二、这一生我们有着正确的指引。另外,如果未来我们回到这里,可以自由选择,而不是必须回来。我们这里很想帮助他人的人可以回来帮助他人。但那只是个人选择的问题。我们的主要目标是到达终极的境界。
成为生活的主人是非常基本且必要的一步,它能让我们明白我们不是生活的受害者,而是生活的主人。随着我们掌握了改善自己境况的方法,我们会看得更远。无论我们如何使自己生活得幸福,只要依然每天在红尘中生活,我们就无法感到完全满足,因为我们的真正的本质是无限的生命。这方面还有什么问题吗?
现在我来谈谈我们未来的方向。我们必须更多地放眼全宇宙。应该放下对生计的执着,向外聚焦,更多地服务他人。如果我们是宇宙生命,那就必须表现得像个宇宙生命。每个人都是我,你就是我,是我们应该对他人抱持的态度。
我用的是“态度”这个词。助人不是给人们东西,因为人们需要的太多,而我们又给不了那么多。但是我们的给予可以超越物质。我们可以给他们我们正在获取的智慧。我们的态度应该是想要帮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
绝不要帮助不想需要帮助的人,因为那是强加于人。我们应该帮助那些向我们寻求帮助的同道中人。不必刻意寻找需要帮助的人,他们自会进入我们的生活。他们会问我们问题,当我们给他们答案时,一些人会感觉我们给了他们正确的答案,我们帮到了他们,他们因此会提出更多的问题。帮助这些真诚地想要获得指引的人,是一种义务。记住,你就是我。
有趣的是,我们开始活得更加扩展,更少地考虑我们的自我,转而更多地考虑他人,实际上我们这是在帮助自己。但世人却并不这么认为。他们可能会将其解读为我们是在帮助他人。但除了自己,没有人需要帮助,我们自己才是最大的受益者。通过帮助他人,我们帮助自己实现目标。我们只有有爱的态度,有慈悲心,与每个人合一,希望他人知道我们所知道的,才能走向开悟。
所以,再重复一次,我们必须先学会如何主导生活,让生活变得更幸福。之后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让他人也更幸福。这并不意味着放弃自身的成长,我们绝不能停止成长。通过帮助他人,让自己获得进一步的成长。还有问题吗?
问: 我觉得我必须为生计而活,必须赚很多钱,囤积很多财产。如果我给了别人一些东西,那我就没有了。这错了吗?
答:是的。
问:因为事实上,我不必为生计而活。为生计而活,是否是第一个需要放下的信念呢?
答:是的。但是,我们应该感到我们愿意付出我们所拥有的,之后你会有这样的感觉。你会想着付出你的所有,你会不得不控制自己。在当今这个世界,人们认为物质是他们唯一所需的,如果我们给出的是物质,就不是真正的帮助,而是向他们确认他们无法自给自足。他们需要的不是物质,而是智慧。看看在我们国家所发生的,伴随财富而来的却不是幸福。
问:那是挺不同的一个观点,但非常重要。给予物质却没有给予他们如何得到物质的能力,那等同于没有给予。
答:是的。相比较而言,当获得智慧时,物质可说是微不足道。
问:但你知道,我很难证明这点。虽然现在我们的生活更轻松,更惬意,但有时,仍会感到挫败。
答:我们中的有些人是这样,但是为什么这样呢?
问:因为依然有限制性念头?
答:因为我们试图只在日常的生活中找到幸福,不是吗?
问:对我来说是这样。当一笔交易达成,我会比没达成时更高兴。
答:是的。但是不要成为作为者,放手,让上帝接手。通过让他人幸福来获得幸福。
问:因为事实上,上帝创造的一切都是完美。但是我会染指,会破坏,是吧?
答:是的。但你不必非得如此。
问:只是放手,让上帝来接手?
答:是,为什么你要作为?为什么不让上帝来接手呢?
问:我想是习气的原因。
答:是习气没错,但为什么让习气来控制你呢?你生活在一个分裂的世界,这里你和他人做交易。如果你明白“一体”,你会开始为他人而活,你会将他人视为自己。
问:但是我看到的是其他人之所以和我接触是因为他们想获得东西。我还从没遇到过因为想要平静而向我走来的人。
答:那取决于你的意识。如果你期待遇到想要平静的人,那么那些人就会进入你的生活。
问:说到爱和慈悲,你是如何定义它们的?
答:只有当你爱时你才能明白什么是爱。基本上,爱是一种给予的态度,带着对他人的理解和认同。慈悲是理解他人的经历,不是分享他们的苦难,而是祝福他们能从痛苦中走出。
问:就我所能感觉到的爱,是为他人着想就如为自己着想一般,同时没有我受限的感觉。
答:是的。
问:本团体正在努力进步。
答:好。自从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幸福,现在我们应该做什么呢?下一步应该生活的更开放,更扩展,更多为他人而活。换种说法,就是看到上帝无处不在,每个人都是上帝。每个人都是你,因为只有一个存在,那就是你。只有上帝存在,上帝就是一切万有。因此,我就是存在,我就是上帝!
若无法在某种程度上助人,便是伤害他人。某种程度基本上指的是在念头里。如果对他人的念头不是善意,便会伤人又伤己。以上情况由所有念头的相互连接,以及业力的影响说导致,无论该念头最终是否付诸行动。
助人取决于你有多爱他人的态度,而非你的行为。
当你爱时,不管你是否付诸行动,你都是非常具有建设性的。只是感觉爱,你的念头就会成为爱。
念头远比行动强有力。念头是行动的基础,是行动的发起者。念头在行动之前,又决定行动。
越是无法认识到他人的痛苦,自我就越强大。越明了真我,就越慈悲,并且越想去帮助他人。
你越有爱的能力,对世界就越有益。
所有念头都是相互连结、相互影响的。个人越增加他/她的爱,其他人就越受益。
你念头的力量要么帮助、要么伤害这个世界的灵性进程。因此结果是要么帮助、要么伤害了你自己。
若不是帮助这个世界进步,就是在促进它退步。
只有最理解自己的人,才能达到至善。
在所有不只一个人参与的环境中,当爱起决定性作用时,没有人会受伤,每个人都从中受益。
当你让他人知道你在帮助他们,那么他们就有义务来回报你。当他们不知道你在帮助他们,也就无从报答,那么无限就会回报你,将你充满!
当我付出时,你又给回来,你阻止了我接收来自无限的祝福。
帮助他人,但又并非由背后的自我驱动,在结束之后又不执着,这样的助人等于帮助自己。
一个在山洞独处的高级生命,通过发出爱与和平的强有力念头对这世界做出贡献。
我们越明了他人是完美的,助人就变得越有效。
慈善助长了:“上帝会照顾麻雀而人类不会”的谎言。
慈善就是说:你帮不了自己。
慈善对处在给予和拥有层次的人来说,是好的,也是必需的。
我们能为他人所做的最好事情是帮助他们自助。
给予者是有福的,因为当他发自内心地给予时,他是更快乐的人。
当你纠正了自己时才能帮助他人。我再说一次,如果不能自助,就不要助人。但是要试着帮助他人,因为那会帮助你自助。
帮助他人无需任何特殊培训。从你的“存在”状态出发,助人变得自然而然。
在你所处的层次帮助别人,每个人都是老师。这种帮助在与他人的日常关系中无意识的做着。
最好的给予不是给予物质,而是你爱的态度。
给钱就像保护对方免于蛇的威胁(蛇和草绳的寓言)。最好的给予是给予智慧,让对方明白根本就没有蛇需要防护。
要有给予的态度。不是你要给予多少,而是你的态度。有些人捐助医院等机构,为的是那些机构以他们的名字命名,作为对他们的回报。
不管我们做什么,都要带着服务别人的渴望。
服务时要带着这样的感觉:不是你在服务,而是上帝通过你来服务。
给予者应该说谢谢,接受者应该说不客气。(因为给予者更幸福)
我们的自我越少,我们就越明白他人的完美,也就越能支持他人是完美存在。
一个完全给予的人,总是能够拥有任何他想要的。
最大的帮助是提升自己的境界。
你走得越高,就越能帮助他人提高。
当你持有好的念头时,就是在对所有人发出好的念头。
当你帮助他人时,你关注哪儿呢?
无私是绝佳的标尺,能够衡量个人的所在境界。
给予亦是很好的标尺。个人所在的境界和他想要给予的感觉以及给予的意愿成正比。
大师会跟他的信徒要东西吗?大师只会全部付出。
给予的感觉应该对所有人都一样。给予喜欢你的人,是自我在驱动。大师则对所有人都平等的付出。
在灵性上傲慢的人只会给出语言,而接收的人也只是接收语言,贫乏而空洞。
帮助他人时,你必须将他放在和你同等的位置,也就是不要以为自己的境界更高。
当一个人开悟时,会视所有人都为大师。
如果每个人都为他人而活,就能纠正这个世界,让这个世界成为一个乌托邦。
当我们只为他人而活时,我们就是在最高境界。
任何关系以及每段关系都应是为了帮助他人获得开悟,或者帮助你自己开悟。
不为回报而为人类服务能够让你完全开悟。

终极自由之路 》目录


第一章  基本目标与达成方法

第二章  问题与解决之道

第三章  灵性成长

第四章  幸福

第五章  


第六章  开悟

第七章  爱、给予以及基督意识

第八章  自我

第九章  主宰头脑与物质

第十章  头脑


第十一章  如何揭露头脑

第十二章  带着问题去冥想

第十三章  欲望

第十四章  我是什么

第十五章  永恒幸福的关键


第十六章  身体

第十七章  完全负责

第十八章  导师与大师

第十九章  如何助人

第二十章  态度和行动


第二十一章  疗愈

第二十二章  世界

第二十三章  完美身体

第二十四章  让成长落实到每一天

第二十五章  家庭关系


第二十六章  世俗与灵性

第二十七章  关于爱的一切

第二十八章  业力

第二十九章  成长与接受

第三十章  冥想


第三十一章  游戏

第三十二章  开悟——放下无意识

第三十三章  为什么不能开悟?

第三十四章  真我(你的真我)

第三十五章  你就是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