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如何助人 《终极自由之路》
(2017-08-03 11:37:42)| 分类: 终极自由之路 |
《终极自由之路》
第十九章
如何助人
随着圣诞的再次临近,我想谈谈“爱”这个字。如你所知,真正的神圣之爱,是不求回报的给予感。当我们达到那种境界时,我们看到并感受到的是对所有人无处不在的最迷人的爱。我们品尝着上帝的甜蜜,不费吹灰之力的沉浸在和谐之中,沉浸在难以言喻的喜悦中。
爱上帝,爱一切,爱所有人,是达到开悟的最容易且最自然的路径。无需舍弃,因为它是我们内在之爱的扩展,能触及一切,包容一切。扩展你的爱,为你的家人,为你的朋友,为你祖国的同胞,为全世界的人。扩展它,直到无法再扩展,然后待在那永恒的狂喜中,与上帝合一!
爱其实是一种态度。为了表达这种态度,我们在圣诞之际给出问候和礼物。当你给予的时候,发自内心地给予,你会发现给予者才是最幸福的。
离开你们一段时间后,知道你们每周都会与人会面、交谈,现在你们有什么想要问我的吗?
问:我们刚刚分享了私人想法,那让我们更好地理解,我认为很有用。
答:
嗯,更好的理解,我们就来谈谈这个。我们正在走在无限的目标。我们必须完全自由。我们在这条路上摸索着,生活开始变得更好更幸福。但却始终觉得与目标还有距离,是吧?到目前为止,作为一个团体,随着你们将掌握的这些法则应用于生活,你们已经学会了如何放下一些限制,学会了接受正面的念头,接受念头的力量,并且知道了你就是生活的创造者,当然随之而来的是爱的能力的提升。随着意识的扩展,我们的爱也会自动增加。同样,随着爱的增加,理解和智慧也随之提升,但是却无法完全满足,即使生活变得幸福,但却依然不彻底,不圆满。现在有什么要问的吗?
问:很多。
答:好的。我们所走的这条路是从这里开始,直到完全的自由。这是我要强调的第一点。第二点是,我们此生就能达到!对很多有同样目标的人而言,通常需要很多很多世才能达到。但是,我们今生就能做到,原因有二:一、我们是一个非凡的团体,在这里的人都想要最快速、最直接的道路;二、这一生我们有着正确的指引。另外,如果未来我们回到这里,可以自由选择,而不是必须回来。我们这里很想帮助他人的人可以回来帮助他人。但那只是个人选择的问题。我们的主要目标是到达终极的境界。
成为生活的主人是非常基本且必要的一步,它能让我们明白我们不是生活的受害者,而是生活的主人。随着我们掌握了改善自己境况的方法,我们会看得更远。无论我们如何使自己生活得幸福,只要依然每天在红尘中生活,我们就无法感到完全满足,因为我们的真正的本质是无限的生命。这方面还有什么问题吗?
现在我来谈谈我们未来的方向。我们必须更多地放眼全宇宙。应该放下对生计的执着,向外聚焦,更多地服务他人。如果我们是宇宙生命,那就必须表现得像个宇宙生命。每个人都是我,你就是我,是我们应该对他人抱持的态度。
我用的是“态度”这个词。助人不是给人们东西,因为人们需要的太多,而我们又给不了那么多。但是我们的给予可以超越物质。我们可以给他们我们正在获取的智慧。我们的态度应该是想要帮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
绝不要帮助不想需要帮助的人,因为那是强加于人。我们应该帮助那些向我们寻求帮助的同道中人。不必刻意寻找需要帮助的人,他们自会进入我们的生活。他们会问我们问题,当我们给他们答案时,一些人会感觉我们给了他们正确的答案,我们帮到了他们,他们因此会提出更多的问题。帮助这些真诚地想要获得指引的人,是一种义务。记住,你就是我。
有趣的是,我们开始活得更加扩展,更少地考虑我们的自我,转而更多地考虑他人,实际上我们这是在帮助自己。但世人却并不这么认为。他们可能会将其解读为我们是在帮助他人。但除了自己,没有人需要帮助,我们自己才是最大的受益者。通过帮助他人,我们帮助自己实现目标。我们只有有爱的态度,有慈悲心,与每个人合一,希望他人知道我们所知道的,才能走向开悟。
所以,再重复一次,我们必须先学会如何主导生活,让生活变得更幸福。之后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让他人也更幸福。这并不意味着放弃自身的成长,我们绝不能停止成长。通过帮助他人,让自己获得进一步的成长。还有问题吗?
问:
我觉得我必须为生计而活,必须赚很多钱,囤积很多财产。如果我给了别人一些东西,那我就没有了。这错了吗?
答:是的。
问:因为事实上,我不必为生计而活。为生计而活,是否是第一个需要放下的信念呢?
答:是的。但是,我们应该感到我们愿意付出我们所拥有的,之后你会有这样的感觉。你会想着付出你的所有,你会不得不控制自己。在当今这个世界,人们认为物质是他们唯一所需的,如果我们给出的是物质,就不是真正的帮助,而是向他们确认他们无法自给自足。他们需要的不是物质,而是智慧。看看在我们国家所发生的,伴随财富而来的却不是幸福。
问:那是挺不同的一个观点,但非常重要。给予物质却没有给予他们如何得到物质的能力,那等同于没有给予。
答:是的。相比较而言,当获得智慧时,物质可说是微不足道。
问:但你知道,我很难证明这点。虽然现在我们的生活更轻松,更惬意,但有时,仍会感到挫败。
答:我们中的有些人是这样,但是为什么这样呢?
问:因为依然有限制性念头?
答:因为我们试图只在日常的生活中找到幸福,不是吗?
问:对我来说是这样。当一笔交易达成,我会比没达成时更高兴。
答:是的。但是不要成为作为者,放手,让上帝接手。通过让他人幸福来获得幸福。
问:因为事实上,上帝创造的一切都是完美。但是我会染指,会破坏,是吧?
答:是的。但你不必非得如此。
问:只是放手,让上帝来接手?
答:是,为什么你要作为?为什么不让上帝来接手呢?
问:我想是习气的原因。
答:是习气没错,但为什么让习气来控制你呢?你生活在一个分裂的世界,这里你和他人做交易。如果你明白“一体”,你会开始为他人而活,你会将他人视为自己。
问:但是我看到的是其他人之所以和我接触是因为他们想获得东西。我还从没遇到过因为想要平静而向我走来的人。
答:那取决于你的意识。如果你期待遇到想要平静的人,那么那些人就会进入你的生活。
问:说到爱和慈悲,你是如何定义它们的?
答:只有当你爱时你才能明白什么是爱。基本上,爱是一种给予的态度,带着对他人的理解和认同。慈悲是理解他人的经历,不是分享他们的苦难,而是祝福他们能从痛苦中走出。
问:就我所能感觉到的爱,是为他人着想就如为自己着想一般,同时没有我受限的感觉。
答:是的。
问:本团体正在努力进步。
答:好。自从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幸福,现在我们应该做什么呢?下一步应该生活的更开放,更扩展,更多为他人而活。换种说法,就是看到上帝无处不在,每个人都是上帝。每个人都是你,因为只有一个存在,那就是你。只有上帝存在,上帝就是一切万有。因此,我就是存在,我就是上帝!
若无法在某种程度上助人,便是伤害他人。某种程度基本上指的是在念头里。如果对他人的念头不是善意,便会伤人又伤己。以上情况由所有念头的相互连接,以及业力的影响说导致,无论该念头最终是否付诸行动。
助人取决于你有多爱他人的态度,而非你的行为。
当你爱时,不管你是否付诸行动,你都是非常具有建设性的。只是感觉爱,你的念头就会成为爱。
念头远比行动强有力。念头是行动的基础,是行动的发起者。念头在行动之前,又决定行动。
越是无法认识到他人的痛苦,自我就越强大。越明了真我,就越慈悲,并且越想去帮助他人。
你越有爱的能力,对世界就越有益。
所有念头都是相互连结、相互影响的。个人越增加他/她的爱,其他人就越受益。
你念头的力量要么帮助、要么伤害这个世界的灵性进程。因此结果是要么帮助、要么伤害了你自己。
若不是帮助这个世界进步,就是在促进它退步。
只有最理解自己的人,才能达到至善。
在所有不只一个人参与的环境中,当爱起决定性作用时,没有人会受伤,每个人都从中受益。
当你让他人知道你在帮助他们,那么他们就有义务来回报你。当他们不知道你在帮助他们,也就无从报答,那么无限就会回报你,将你充满!
当我付出时,你又给回来,你阻止了我接收来自无限的祝福。
帮助他人,但又并非由背后的自我驱动,在结束之后又不执着,这样的助人等于帮助自己。
一个在山洞独处的高级生命,通过发出爱与和平的强有力念头对这世界做出贡献。
我们越明了他人是完美的,助人就变得越有效。
慈善助长了:“上帝会照顾麻雀而人类不会”的谎言。
慈善就是说:你帮不了自己。
慈善对处在给予和拥有层次的人来说,是好的,也是必需的。
我们能为他人所做的最好事情是帮助他们自助。
给予者是有福的,因为当他发自内心地给予时,他是更快乐的人。
当你纠正了自己时才能帮助他人。我再说一次,如果不能自助,就不要助人。但是要试着帮助他人,因为那会帮助你自助。
帮助他人无需任何特殊培训。从你的“存在”状态出发,助人变得自然而然。
在你所处的层次帮助别人,每个人都是老师。这种帮助在与他人的日常关系中无意识的做着。
最好的给予不是给予物质,而是你爱的态度。
给钱就像保护对方免于蛇的威胁(蛇和草绳的寓言)。最好的给予是给予智慧,让对方明白根本就没有蛇需要防护。
要有给予的态度。不是你要给予多少,而是你的态度。有些人捐助医院等机构,为的是那些机构以他们的名字命名,作为对他们的回报。
不管我们做什么,都要带着服务别人的渴望。
服务时要带着这样的感觉:不是你在服务,而是上帝通过你来服务。
给予者应该说谢谢,接受者应该说不客气。(因为给予者更幸福)
我们的自我越少,我们就越明白他人的完美,也就越能支持他人是完美存在。
一个完全给予的人,总是能够拥有任何他想要的。
最大的帮助是提升自己的境界。
你走得越高,就越能帮助他人提高。
当你持有好的念头时,就是在对所有人发出好的念头。
当你帮助他人时,你关注哪儿呢?
无私是绝佳的标尺,能够衡量个人的所在境界。
给予亦是很好的标尺。个人所在的境界和他想要给予的感觉以及给予的意愿成正比。
大师会跟他的信徒要东西吗?大师只会全部付出。
给予的感觉应该对所有人都一样。给予喜欢你的人,是自我在驱动。大师则对所有人都平等的付出。
在灵性上傲慢的人只会给出语言,而接收的人也只是接收语言,贫乏而空洞。
帮助他人时,你必须将他放在和你同等的位置,也就是不要以为自己的境界更高。
当一个人开悟时,会视所有人都为大师。
如果每个人都为他人而活,就能纠正这个世界,让这个世界成为一个乌托邦。
当我们只为他人而活时,我们就是在最高境界。
任何关系以及每段关系都应是为了帮助他人获得开悟,或者帮助你自己开悟。
不为回报而为人类服务能够让你完全开悟。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