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过农家院落,远处的唐献陵神道华表映入眼帘。
观览唐献陵之余,顺便在陵道西侧的永合村转悠了一下。这里看上去还较为贫穷,房屋多是砖土混合结构。想来,旧为荆山原的皇家陵区,除了护陵人外,少有人烟,应为庄严肃穆之地。陵区的村落应该是在唐代之后,渐渐形成的。那么,唐献陵兴建之前又是何等之地?或为荒野之地,或为农耕者之地,因间皇陵而迁出?然而,荆山原开阔的平原,应该是务农耕种的好地方。
↓处在献陵神道南端的农家院落,这是一家从地窑搬到地面的农家。从永合村的砖土混合结构的民居来看,陕西省扶贫开发重点村可窥一斑。
p4

p5

↓院落的主人
p6

p7

↓废弃的地窑
又叫地坑窑,是陕西关中独有的民居特色。地坑窑也叫天井院,当地人称为天井院、地阴坑、地窑,是古人穴居方式的遗留,被称为中国北方的“地下四合院”。
一般,居者都在沟豁地带挖窑居住,或是平地掘地数米深,大坑下四面挖窑而居,而沟豁、地窑之上的平原则为耕地。这些年,居住窑洞的农户大都迁徙到原上建房居住,土窑洞基本上都已经废弃了。这些,我在咸阳原、三原、富平县等地都有看到。
p8

p9

p10

p11

↓村旁清理砖块的农家人,搭讪中,其中妇女一口陕西味的河南话,想必来自河南。
p12

↓永合村共辖11个村民小组,587户2273人,总耕地面积5158亩。村里2000年人均收入仅676元。永合村2007年立的村碑上如此介绍道。
p13

p14

↓村子农家房屋随拍
p15

p16

p17

p18

p19

↓“留守儿童”
p20

↓“大兴土木”也不过还是翻新的砖土混合结构的房屋。看来永合村依然处在贫困之中。
p21

p22

相关文图链接:
《唐献陵——唐代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陵陵寝》
《唐简陵千年石狮被盗追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