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刹马蹄寺


标签:
旅游人文历史观光掠影 |
p1
p2
↑圣洁夺目的白塔
在白塔伫立的平台上,一方汉白玉石刻规整的雕刻出中英文对照的《马蹄寺石窟群简介》:马蹄寺石窟群由马蹄北寺(又名普光寺)、南寺(圣果寺)、上、中、下观音洞、千佛洞、金塔寺七大部分组成,共有石窟七十余个,塔龛一百余个。马蹄寺因其窟内岩石间有神骥足印,故得此名。据史料记载,马蹄寺石窟系东晋隐士郭瑀开创,自北魏后,又经隔代不断扩建,至明代为鼎盛时期。永乐元年,僧俗修置禅堂。永乐十四年,明成帝朱棣赐名“普光寺”。至清代康熙皇帝巡视河西时,又赐“青莲筏”三字匾、金镶紫檀塔一座和银鞍一具,乾隆皇帝朝觐马蹄寺时御赐龙袍一件,更使马蹄寺名声远播,河西地区自古就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荟萃之地,马蹄寺石窟群不仅是河西地区佛教文化艺术的瑰宝,更是河西地区古丝绸之路历史文化进程的真实缩影。经1600多年营造,逐渐形成今日之规模。据国内外专家学者考证,与敦煌莫高窟、炳灵寺等早期洞窟比较,属同时代建筑,窟内造像和壁画,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甘肃省人民政府与公元1962年、1982年两次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公元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宝塔形的马蹄北寺(普光寺)悬挂在岩壁上 马蹄北寺石窟是马蹄寺石窟群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编号的洞窟9个,大小窟龛30个,洞窟均开凿于元代。现存于各窟内的造像、壁画,大多是元代作品。窟前原有规模宏大的藏传佛教寺院建筑,由于自然和人为的破坏已不复存在。北寺3、7窟建造规模宏大,构造独特,在石窟开凿史上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
p3
p4
p5
p6
p7
p8
p9
↓三十三天石窟 呈宝塔型开凿于百米高的岩壁上,是马蹄寺石窟群的标志性建筑。窟内供奉绿度母菩萨。该洞窟距地面 42米,从其外观看可分为5层,第1、2、3层各平列开五窟,第4层一列开三窟,最上一层开一窟,共19个窟,两个龛,总计21窟龛,宛如一座宝塔,其内有一“之”字形栈道直通窟顶。视其窟形可分两类:一类为平面方形的人字坡顶窟,另一类为平面方形的覆斗式四面坡顶窟。每窟内塑身结跏趺坐佛像,现已不存。四壁为元代影塑千佛或壁画,有的壁画为明代重绘。
p10
↓佛窟廊桥相连,洞窟凿洞相通。久远的人工开凿痕迹历历在目。
p11
p12
p13
p14
p15
p16
p17
↓窟内法相庄严
p18
p19
p20
p21
p22
p23
p24
p25
↓塔龛
p26
↓藏佛殿 是国内现存最大的石窟之一。
p27
p28
p29
p30
p31
p32
p33
p34
p35
p36
p37
↓崖壁如同刀劈一般
p38
p39
p40
↓由洞窟望去
p41
p42
p43
p44
↓洞穿
p45
p46
相关文图链接:
《晨起的马蹄寺》
《绚丽丹霞》
《绚丽丹霞》
《七彩丹霞》
《丹霞朝晖》
《西行张掖》
《武威文庙》
《西行武威》
《五当召》
《广仁寺(上)》
《广仁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