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的故地——雷台

(2012-10-16 19:07:36)
标签:

旅游

人文历史

观光

随拍

p1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国家旅游标志“马踏飞燕” 1969年出土于甘肃省武威雷台汉墓东汉时期镇守张掖的军事长官张某及其妻合葬墓)。“马踏飞燕” 34.5厘米,长45厘米,重7.15公斤,它三足腾空,右后足踏一飞鸟,马头上一撮呈流线型的鬃毛指向彗星一般的翘尾。出土后,被著名考古学家郭沫若定名为“马踏飞燕”。

198310月,马踏飞燕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1985武威市将马踏飞燕确定为象征武威腾飞的城标;1986年确定为国宝级文物,国家文物局发布了《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 》,其中64件(组)一级文物禁止出国(境)展出。铜奔马即马踏飞燕是其中的一件,现藏甘肃省博物馆  

 

雷台大门 雷台位于武威市城北2公里处的北关中路雷台公园内。雷台是古代祭祀雷神的地方,因在明朝中期建有雷祖观而得名。 

p2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步入景区

p3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回望 

p4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铜车马武士仪仗俑阵容,“马踏飞燕”领衔阵前。出土的铜车马仪仗俑仅高40厘米,而眼前有两米多高的马,显然是放大了的。战马俑有18匹;单个马5匹;战车18辆。细观神态各异,势如万马奔腾。

据说,铜奔马在出土时就位于整个铜车马仪仗俑队之首,气势非凡。雷台汉墓出土的铜车马仪仗俑包括武士俑17件,奴婢俑28件,铜车14辆(其中斧车1辆、轺车4辆、“小车”2辆、辇车3辆、大车3辆、牛车1辆),铜牛1件,铜马39匹,其中有铭文的8件,分别刻有:冀张君骑一匹,牵马奴1人;冀张君小车马,御奴1人;冀张君夫人辇车马,将车奴1人,从婢1人;守张掖长张君前夫人辇车马,将车奴1人,从婢1人;守张掖长张君后夫人辇车马,将车奴1人,从婢2人;守左骑千人张掖长张君骑马一匹,牵马奴1人;守左骑千人张掖长小车马,御奴1人。车、马、俑均为范模铸造,充分显示出群工精雕的艺术水平。被称为“地下千年睡狮”。 

p5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雷台汉墓简介:发掘于1969年,墓门向东,呈正东西方向,全长40,墓室面积65平方米。斜坡土圹墓道两侧墙壁有用朱红绘成的花卉图案数组,笔法简练粗犷。砖砌部分有墓门、甬道、前室(附左、右耳室),中室(附右耳室)。墓门及墓室墙壁均以青砖和涂黑色砖组成各种菱形图案,以红、黑线纹作壁饰,前室、后室和中室墓顶为覆斗式,以墨线勾边,并用红、黄、灰、白等色绘成莲花藻井图案。从此墓的营建规模和马踏飞燕为代表的231件珍贵文物及出土的近两万枚钱币,反映出墓主人显赫的社会地位。雷台汉墓至今发现有两座墓葬,是迄今为止河西地区发现规模最大的东汉墓葬。  雷台汉墓2001625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p6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7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一号汉墓的北面是二号汉墓 土墙外的树木为箭杆杨,树龄为180——200年(寿命最长可达200年)。干枯的树干已枯死,而下面又萌发出新枝干。 

p8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9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土墙上挂着铜牌的地方,是雷台一号汉墓发掘处。  19699月,当地农民在此挖防空洞时,意外地发现了一号汉墓,里面是排列整齐的铜人、铜车、铜马等,旁边还有座棺床,里面呈放着两具尸骨架,在尸骨脚下堆放着几件陶罐。共出土了“马踏飞燕”等231件珍贵文物。后经雷台旅游景区一期工程建设恢复了原貌。

从墓葬的情况看,雷台是为保护汉墓而修建。整个墓室建在地面之上,然后封土覆盖为夯土高台。这样可以防止高水位对墓室的渗透,保持墓室的干燥。 在其后墓葬不为人知,反而成就了台上建筑物的基础。

p10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等待进入墓室参观的游客,门票40元∕位,只是参观雷台观是不收费的。

p11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12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雷台汉墓平面图 甬道墙壁上的展示牌介绍了《雷台汉墓未解之谜》:1、此墓有浩大的墓室建筑和众多的珍贵随葬品,但目前只知道墓主人姓张,而不知墓主人是谁? 2、墓室南面墙壁用黑白两种砖组成“喜喜”字形,而“喜喜”字传说是宋朝王安石醉拼而成,在这座墓室里却出现“喜喜”字形,不知是偶然的巧合还是当时已经有了“喜喜”字? 3、专家们曾对墓室和井中的砖块进行过耐压、抗腐蚀等方面的试验,发现每平方分米的耐压力高大366——374公斤,而现在烧的砖每平方分米的耐压力只有150——200公斤。到目前,有关方面的专家还没有弄清楚,这种砖的制坯和烧制方法。 

p13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汉井 雷台汉井深12,直径1,井壁用汉砖垒砌而成,壁砖采用人字形砌筑。井壁呈腹鼓式。据考证,像这样保持原貌的东汉古井,全国目前发现的仅此一眼。更值得奇怪的是落在此井底部的东西会比原物放大一倍。 

p14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通过已经加固过的墓道、甬道抵达前室,经中室到后室。为前庭后寝的墓葬。进入里面,可是要猫着腰才得以进去的。

据考古认为,雷台汉墓的年代应是东汉末期,即公元186——220年之间。这座墓葬在历史上曾多次被盗。那些排列整齐的铜车马武士仪仗俑和铜奔马,还幸存在墓葬前室的右耳室。雷台汉墓出土的钱币有21125枚,另有7000枚左右残破为计算在内。  

p15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16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17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18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二号汉墓 基本被盗空了。 

p19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20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21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22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墙角处凸出的青砖为灯台 

p23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雷台观山门  山门楹联:“祥云在霄威风绚彩  甘露披野嘉禾遂生”  

p24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25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拾级而上,步入雷台观。 为武威著名的道教宫观,雷台又称灵钧台。雷台观现存建筑有三星殿、雷租殿、北斗七星殿、南斗六星殿、过殿、东西陪殿、廊房等。均建在台高 8.5,南北长106,东西宽60余米的黄土台上,而其东面的黄土下就是一座浩大的东汉墓穴,闻名遐迩的马踏飞燕出土地。

院门楹联:“雨顺风调天泽厚 民安物华地利和”

p26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27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三星斗姆殿 又名三星殿,殿内供奉福、禄、寿三星。该殿始建于明天顺年间(1457——1465年),曾两度被毁,重建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为三层重檐阁楼式建筑,面阔三间,两层楼阁。楼上曾供奉有道教众星之母——斗姆(现已无存),楼下三星两侧为“八仙”。 

楹联:“瑞气盈庭慈云千圣来集  祥光覆室慧日万年更新” 

“日月耀五星光辉遍照大地  福禄寿三老财源普及众生”

p28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乾隆三年石碑《雷台观碑记》 

p29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雷祖殿 殿内供奉道教尊神雷祖及其四大弟子和雷部诸神。

p30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抽签算卦 

p31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32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景区

p33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雷台汉文化陈列 这里和汉墓是一票通。其建筑如同雷台黄土夯台,与雷台观相得益彰。

p34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铜车马 汉 雷台出土车长62,5厘米,车宽24.4厘米,马高36厘米,俑18厘米,马长29厘米 

p35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相关文图链接:

参观武威西夏博物馆

武威文庙

西行武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