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夕阳下的凯旋 塞纳左岸,浪漫无边(十三)

标签:
法国巴黎凯旋门摄影旅游攻略天外飞熊自助游游记 |
分类: 游记欧洲篇 |
位于法国巴黎戴高乐广场中央的凯旋门,是12条大路的汇集之地。这是个什么概念呢?就是几何上的6条直线交于一点。也就是说戴高乐广场有十二个路口。浪漫的法国人居然在这里不犯晕,实在令人佩服。
大家最经常拍摄的一个角度是从卢浮宫沿香榭里舍大道往凯旋门走来所拍摄的这个角度。在横穿的汽车怎么敢站在马路中间拍摄呢?是因为这条路上有无数条人行横道。人行横道的中间都有一个安全岛——因为地球人都知道游客爱在这里拍照。所以无论车流经过与否,飞熊都可以在安全岛内大拍特拍。法国的交通并不算好,车辆比较的拥堵。
凯旋门高49.54米,宽44.82米,厚22.21米,中心拱门高36.6米,宽14.6米。凯旋门的正下方,是1920年11月11日建造的无名战士墓,墓是平的,地上嵌着红色的墓志:“这里安息的是为国牺牲的法国军人。”据说,墓中长眠的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牺牲的一位无名战士,他代表着在大战中死难的150万法国官兵。墓前有一长明灯,每天晚上,这里都会点起不灭的火焰。
走近凯旋门后,发现戴高乐广场已经是个汽车环岛,人根本走不过去。咦,难道就这样看看就算了?

仔细找找,原来有这样一个过街地道。图上没有英语,只有个很抽象的图示。真无愧于浪漫的法国人。

近算,发现凯旋门上的壁画形象壁真,不愧是大师的杰作。

是拿破仑为纪念1805年打败俄奥联军的胜利,于1806年下令修建而成的。拿破仑被推翻后,凯旋门工程中途辍止。波旁王朝被推翻后又重新复工,到1836年终于全部竣工。在凯旋门两面门墩的墙面上,有4组以战争为题材的大型浮雕:“出征”、“胜利”、“和平”和“抵抗”;其中有些人物雕塑还高达五六米。

凯旋门的四周都有门,门内刻有跟随拿破仑远征的386名将军和96场胜战的名字,门上刻有1792年至1815年间的法国战事史。
凯旋门的拱门上可以乘电梯或登石梯上去,石梯共273级,爬起来有点累人哦。

幸好,刚脚有点酸的时候就到了。

上去后第一站有一个小型的历史博物馆,里面陈列着有关凯旋门的各种历史文物以及拿破仑生平事迹的图片和法国的各种勋章、奖章。

另外,还有两间配有法语解说的电影放映室,专门放映一些反映巴黎历史变迁的资料片。不过,飞熊到的时候正在修缮,感觉像一个工地。

让我们再记一次,出口的法国单词叫SORTIE。

再往上走,就到了凯旋门的顶部平台,从这里可以鸟瞰巴黎名胜。

向法国的老市区一望,全是欧洲古典的房屋。而且差不多一般高,为什么呢?因为凯旋门作为地标性建筑建起来以后,法国人不希望其它建筑高于这个高度。这也是为什么后来的埃菲尔铁塔在修建的时候招致如此多非议的重要原因之一。
再往向反的方向望一下:是新城区,可以建到一些高楼。法国人为了不破坏古城的风貌,把高楼大厦修在了远远的新城区。使得老城区传统的欧式古建筑得以完好保存至今。这的确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应该好好参考借鉴的地方。

画面中那个方拱形的现代建筑又被称为巴黎的第三座凯旋门。(第二座我会稍后介绍)滚滚车流显示着法国经济的依然繁荣。
今天天气很好,可以远望东南面很远处……那山顶高大的教堂在密集的居民房屋映衬下显得很宏伟。
山顶上这个是圣心大教堂(Basilique du Sacré-Cœur)是法国巴黎的罗马天主教堂,供奉著耶稣的圣心,位于巴黎北部第18区的蒙玛特尔山(又称蒙马特高地)上,为巴黎著名的地标之一,于1875年由国家发行公债筹建,1914年建造完成。其风格奇特,既像罗马式,又像拜占庭式,它的四个圆屋顶和一个大圆屋顶是典型的拜占庭建筑风格。可惜时间紧迫,飞熊没来得及亲临。
在这里拍摄埃菲尔铁塔角度实在很好。斜阳西下、华灯初上,铁塔的灯火效果开始启动,开始闪出点点光芒。

终于迎来了夕阳……

血色天空下的巴黎显得更美。

直到残红尽退,独剩下灯光来尽情演绎这座古老城市的浪漫和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