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藏十年间》连载40:天路女子道班!

(2009-09-02 16:57:42)
标签:

点子正

西藏十年间

天路女子道班

      《西藏十年间》连载40:天路女子道班!

 

   青藏线走到当雄,旅游者都会去看天湖纳木错。可是,大家可能不知道,还有一个人文景点,大家看到了,却忽略了。

   那就是青藏线上的唯一的女子道班--当雄女子道班。

   可能,我们坐在车上,向她们挥过手;可能,我们坐在车上,她们向我们微笑过。

   虽然,我们不知道她们的名字,但是,我们一定要知道她们的故事。

 

    《西藏十年间》连载40:天路女子道班!

    

   (青藏线纪行):青藏线上的“妈妈养路工”

          

               

     在被誉为西藏“生命线”的青藏公路上,有一支全部由藏族妇女组成的养路工队伍。她们常年奋战在高寒缺氧的藏北高原上,每天早出晚归,风雨无阻地精心养护着辖区内的路面,被人们亲切地称为“青藏线上的妈妈养路工” 。

    这些“妈妈养路工”属西藏自治区交通厅公路局青藏公路管理分局第三十三工区。盛夏时节,记者沿青藏公路来到海拔4300多米的西藏当雄县,慕名采访了她们。

    青藏公路管理分局第三十三工区是这个局唯一的一个女子工区,现在的20名藏族女职工分别来自西藏日喀则、昌都、那曲、安多、当雄等地。她们当中年龄最大的41岁,最小的28岁,都已结婚并有了孩子。这些“妈妈工” 们承担着当雄县境内25公里长青藏线路面的养护任务。

    今年41岁的次仁卓嘎是工区长,她在女子工区已呆了11年。长期的风吹雨淋和强紫外线照射使次仁卓嘎的脸色变得黑里透红,却也显露出一份健康的美。与记者聊天时,身着桔红色工作服的次仁卓嘎说她早已习惯了单调而忙碌的养路工生活。她的丈夫几年前就已去世,留下一儿一女。现在,儿子参军了,在拉萨上初中的女儿由年过六旬的奶奶照顾。“养路工的生活虽然艰苦但很充实,大家心里都很清楚,我们养护的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公路,又是西藏稳定发展的‘生命线’,大伙儿责任心都很强,从不敷衍了事。”次仁卓嘎眼望着遥远的念青唐古拉山说。

     次仁卓嘎和她的姐妹们人人都有孩子,最大的19岁,最小的才3岁。“养护青藏公路,这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再苦再累也无怨无悔,就是苦了孩子们。”34岁的边巴卓玛说。“妈妈工”们每天都得出工,没办法照顾好自己的孩子。每天出工前,大多数“妈妈工”都得将孩子托放在别人家里。工区里没有食堂,下午收工后,她们顾不上一天的劳累,还要自己动手烧火做饭。最喜欢看农村题材影片的小措毛也有两个孩子,她很动情地说:“我们的日子苦点累点没啥,可孩子们的培养问题最让人头痛。天天在外干活,到晚上时累得骨头都散了架,哪有功夫去给孩子辅导功课啊……”

    女子工区是1979年底正式组建的。几十年来,凡在这个工区工作过的“妈妈工”们没有一个不亏待自己的孩子。但在护路养路上,她们的工作成绩一点也不比男人们差。女子工区只有一辆手扶拖拉机和一辆东风牌汽车,修补被损坏的柏油路面时,因为没有沥青拌和机,“妈妈工”们只好人工炒沥青,常常溅得满身都是,一不小心就会被烫伤。隆冬时节,这里的气温常常在零下30多摄氏度,她们在路面上扒冰刨雪时冻得直发抖……

     拿到初中毕业证的德庆央宗算是女子工区里文化程度最高的一位。她一边铲着路边的荒草,一边说:“只要把路养好,我们的心里也就踏实了。”随即,她又轻声地唱起了《青藏高原》:“是谁日夜遥望着蓝天……我看见一座座山川相连……啊,那就是青藏高原……”听着这优美的歌声,看着那一个个劳动着的身影,“妈妈养路工”所体现出来的青藏公路精神便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心里:“ 养路为业,道班为家,人在路上,路在心上……”(完)

    这稿报道,执笔的是藏族记者多穷,我一点也没有参与。虽然,署上了我的名字,但是,没用我操一点心。

   

    《西藏十年间》连载40:天路女子道班!

      很难得能找到十年前的这些照片,更难得的是难拍到他们坐下来休息的照片。

 

   在整理十年前写下的采访笔记中,发现这么一段“故事”:

   当时采访顿珠--当雄公路段书记。

   藏族记者多穷和他比较熟悉,他讲述了他和他的“希望小学”的故事。

   1994年4月28日,顿珠书记,自己筹资12万多元,在他的家乡那曲恩尼乡第八村,建立了一个“希望小学”。当时,有22名学生,记得他讲述,学生们每天升国旗,用藏语唱国歌的情景,令人感动。

   记得当时,还看到了一位志愿者,好象是内地的一位大学生。当年从报上看到了顿珠和他的希望小学的故事后,主动来到学校,当志愿者,做教师的。

   由于时间的原因,当时没有顾上采访,也没有机会去顿珠和他的希望小学看一看。

   顿珠的照片,现在找不到了。

   不知道,十年后,现在,他的希望小学怎么样了?!

   不知道,十年前的那位志愿者,今天是否还在恩尼乡第八村?!

 

   仅以此文捎去对女子道班和顿珠书记,还有那位不知名的志愿者的问候!

                           (点子正)

 

   

《西藏十年间》(连载)你将会看到什么?!(迟发的序)            《西藏十年间》连载一:十年前的边防战士你在哪里?! 

《西藏十年间》连载二:高原反应是什么“反应”?!

《西藏十年间》连载14:长江源头牧民家你们还好吗?

《西藏十年间》连载28:一位援藏干部的私人相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