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最爱校园普林斯顿大学

标签:
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大学游记旅游 |
分类: 全球通·美洲篇 |
普林斯顿大学(Princeton University),简称普林斯顿(Princeton),是世界著名私立研究型大学,位于美国新泽西州的普林斯顿市,是八所常春藤盟校之一。8月27日我们从费城驾车前往纽约,途中来到位于费城和纽约之间,这次美东访问的名校中最爱的校园。
普林斯顿处于纽约和费城之间,是一座富有特点的乡村城市。方圆7平方公里的小城处在新泽西州西南的特拉华平原,周围树木繁茂;普林斯顿人口约为3万,市民普遍生活富裕;小城交通方便,距离纽约和费城两大城市分别只需大约1小时车程,加上小城的恬静和安详,以及浓浓的文化氛围,使普林斯顿成为美国上层人士青睐的居住地。
第一次来到普林斯顿大学所在的小镇,就被这里的安宁静谧所吸引,好似远离尘世喧嚣的世外桃源,似乎空气都更加洁净了。车驶过一片绿油油的玉米田,转眼间小镇上的主要街道出现在眼前,这就是传说中的Nassau street。
街道两旁的建筑有些年代了,掩映在绿树草丛中,经营着各种小店,但却丝毫感受不到商业的气息,也许在这学术的象牙塔中,其它都不敢轻易造次。
普林斯顿大学校园非常漂亮,是那种能让人沉静下来的美丽,绿树与掩映其中的校舍融为一体,相得益彰。拜访牛校,很享受,好像还有丝丝浪漫情怀。走在校园内,到处都能感到浓厚的历史底蕴。
校内有很多后哥特式的建筑,校园内一些现代的新建筑有一些是罗伯特•文图里、Hillier Group、德米特里•波菲里奥斯和弗兰克•格里设计的。校内还有很多雕塑,包括亨利•穆尔(例如“椭圆上的斑点”,被戏称为“尼克松的鼻子”)、克莱门特•米德穆尔(暴发户 II)和亚历山大•考尔德(Five Disks: One Empty)的作品。
普林斯顿大学于1746年在新泽西州伊丽莎白镇创立,当时名为“新泽西学院”,1747年迁至新泽西州,1756年迁至风景优美的普林斯顿市,并在1896年正式改名为“普林斯顿大学”。
普林斯顿大学是全美第五历史悠久的高等学府,第一为哈佛大学,第二为威廉玛丽学院,第三为耶鲁大学,第四为宾夕法尼亚大学,这些都是美国的顶尖学府。
2016-2017年,普林斯顿大学在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中位列世界第6、在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世界第7、在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世界第11、在usnews世界大学排名(US News)中位列世界第8,在2017-2018年US News美国大学本科排名中蝉联全美大学第1。
普林斯顿大学培养了2位美国总统、12位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和众多美国国会议员。同时,普林斯顿大学与附近的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IAS)共同构成了世界著名的理论研究中心,对基础数学、理论物理学、经济学等学科的发展影响深远。
截至2016年,共有41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普林斯顿大学工作或学习过,位列世界第13名。另有10位世界计算机最高奖图灵奖得主(世界第六)和14位世界数学最高奖菲尔兹奖得主在普林斯顿工作或学习过(世界第四)。
从这所学校里走出过大批的科学家、文学家和政治家,美国独立战争也在这里赢得第一次胜利。著名的相对论大师爱因斯坦、数学大师冯•诺依曼、博弈论大师约翰•纳什、当代著名的大诗人艾略特等曾都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IAS,不是普林斯顿大学一部分)或者普林斯顿大学从事过研究。
世界上各个学术领域的很多名人都与普林斯顿大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正说明了这所学校的内在之丰富。爱因斯坦在1921年获得普林斯顿的名誉学位,同时到这里做有关相对论的报告;1933年至1955年,他一直居住在普林斯顿直到去世。
电影《美丽心灵》的原型约翰纳什,更是与普林斯顿有着不解之缘。学过经济学的童鞋都听说过被称为“纳什均衡”的博弈理论,此非合作博弈理论即源自约翰纳什这个天才人物,他也由此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然而,正如电影中所固有的跌宕起伏的情节一样,天才的人生是沉浸在寂寞中的大起大落。
普林斯顿同样吸引了很多来自中国的名人,思想家胡适,物理学家杨振宁、李政道等都在普林斯顿任过研究员。
普林斯顿大学是全世界最富有的大学之一,迄今为止已经收到了将近一百亿美元,来自校友会的源源不断的捐款和一些投资专家的努力。普林斯顿将不少钱花到了为校艺术博物馆购买藏品上,包括莫奈、Andy Warhol以及其他名画家的作品。
美国每一所大学都用一个动物作象征,老虎(Tiger)是普林斯顿大学的标志和吉祥物,所以虎的各种塑像在校区比比皆是。
在藤校中,普林斯顿大学学生人数不多,其中本科生约4600人,研究生约1800人;2013年在校学生人数7494人。学校的学生来自全美50个州和55个国家,其中海外学生占5%,他们主要来自加拿大、中国、新加坡、英国和德国。
附上海龙公的全球通之美洲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