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枚硬币改写一个人的命运

(2012-02-08 07:27:04)
标签:

故事

命运

融会贯通

儿童教育

父母教育

孩子心理

家庭教育

育儿技巧

育儿

分类: 故事与儿童教育
  今天还是先说一个在网络上看到的老故事,看看大家有什么体会。大家看故事虽然轻松,但也需要从中发现你所需要的东西,比如儿童教育:
  
  世界上最早的火车只在机车里装上一个制动器,车厢里是没有的。火车司机必须用手去扳动制动手轮,不方便且效力不大。一次,一个穷苦的年轻人目睹了一起可怕的火车车祸,很多人丧命。那正是因为制动器力量不够,不能迅速停车的缘故。
  
  这天,这个年轻人闷闷不乐地在办公室里坐着。他需要钱,偏偏钱又很少。门开了,一个衣衫褴褛的女孩儿走了进来,请他买一份《生活世纪》报纸。他告诉她没有钱买,她就转身向门外走去。但他看到女孩儿悲哀的面孔后,又把她叫了回来,他仔细搜索自己的口袋之后,终于找到了可以购买一份报纸的硬币。
  
  也许年轻人从来都没有想到过要从那张报纸上获得什么,也许他从来都没有指望过靠他因为同情与怜悯而付出的—枚硬币,来改变他的命运,然而这枚硬币不但改变了他的命运,也改变了全世界人的命运。
  
  那份报纸描述了当时工程师们在蒙塞尼山下开凿一条隧道的情况。他发现工人们在开凿隧道时用了大功率的凿岩机,而这些凿岩机是由压缩空气驱动的。职业的敏感让他怀着极大的兴趣读完了这条消息。他想知道是否可以利用压缩空气来驱动制动器。如果压缩空气的力如此大,足以在隧道里推动凿岩机,那么也许能使沉重的列车停车而避免相撞。
  
  事实证明,他的想法是正确的。经过多次的反复实验与尝试,—种新式制动器诞生了。从那时以来,他的发明在世界各地的铁道上挽救了千千万万人的生命。而他就是法国压缩空气制动器的发明人威斯汀豪斯。
  
  后来,当有人问及威斯汀豪斯是怎样产生用压缩空气来驱动制动器的想法时,他只说了一句话:“我的成功要归于一枚平常的硬币。”
  
  故事我复述到这里,也就结束了。不知道大家看完,有什么体会?我井中月想,许多人看完这个故事,体会可能比我还深,而且会有多种的体会。说到儿童教育方面,这个和瓦特发明蒸汽机有异曲同工的故事,也是很有启发的,比如你培养你的孩子过程中,如何善于利用外界的一些协助,使孩子更好的成长?
  
  在这个小小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知识的关联和复用,以及丰富的联想能力,这在孩子的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假设孩子在学习中,不能把所学知识串一起,只靠死记硬背的话,那在学习上就会感觉非常吃力,也降低了学习乐趣,甚至出现厌学的情况。所以,每当家长看到自己孩子学习成绩不好的,先要想孩子是如何学的。
  
  其实在成人生活中,我们也经常遇到令人“头痛”的问题,这些问题会一直困扰我们,就是你再努力地去做,不仅收效甚微,还可能是毫无进展。可是,有一天你看到一个什么,听到一个什么,你会像禅宗的顿悟一样,使遗留的问题都豁然开朗!而这些东西,很可能和你头痛的问题几乎没有关联,但你从中借鉴了许多可以利用的东西。
  
  一个人想顿悟是很困难的,特别是当自己的思维程序化,总会按照惯性去思考。可是,如果家长按照自己的习惯思维方式,去面对孩子的问题时,一定是按照成人的理解和解决问题方法来做。这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做法,忽视了教育是一个整体,而非是一个个独立的版块。所以,每当家长看到自己孩子的问题,不要急于下结论,多给自己一点时间想想。
  
  比如,当家长发现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比如数学不好,不要上来就想着给孩子请家教补数学,因为孩子数学不好,是其他学科问题造成的,或是一些生活习惯问题影响。孩子想真正把数学学会,不仅要会运用,更需要语文、表达、手眼脑的整体协调、逻辑、理解、不马虎对付等各方面支持,少了一样就必然表现出成绩不稳定和不好。参见《画盲父亲也胆敢教孩子学画画》、《香蕉+苹果+板凳=快乐学习》、《数学启蒙,爸妈做主不求人!》等。
  
  需要知道的是,孩子的认知确实是从一个一个点开始,如何能贯通就需要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和条件,来对孩子进行引导和教育。比如,让孩子做餐前的准备,仅简单的拿碗筷和安放,就可以运用数学、美学、结构、合理安排、协调能力等各方面的知识,孩子自然也在这个过程中,学到许多相互关联的知识。参见《培养爱学习孩子之发散性思维》、《1个儿歌能有13点教育技巧》等。
  
  所以,看待孩子的教育,家长不要只注重单一的成绩,而是要追求实在的综合教育效果。孩子的学科设立,只是为了教学的方便和相对系统,但这并不意味着死扣课本就可以学到对应的知识。实际上,所有的间接经验知识,最初都是来自生活中的直接经验感知。这也是为什么通过生活化的教育,能使孩子能借助直接感知,更准确地理解和掌握间接经验知识。(作者:井中月,一个懂得尊重他人的人)

 

  相关故事系列:

  《擦亮家长心灵的窗户》            《渔王教儿子捕鱼带出教育问题》 

  《慈悲为怀与掌握正确教育方式》    《不是一杯水,而是一个湖》  

 

  本周实战模拟:《实战模拟:你是如何让孩子获得零花钱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