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左利手习惯改变儿童教育父母教育家庭教育育儿技巧左撇子育儿 |
分类: 父母教育 |
前一段时间,我发现我的丫头,有一点“左利手”倾向,吃饭、涂鸦、拿东西,喜欢使用她的左手。在不经意间,也是不知不觉中,总是提醒孩子“换一个手”,但好像效果不佳。自我纠结中,忽然明白了,我操那么多心干什么,左利手就左利手吧,也没有什么不好的。如果我认为孩子的左利手是缺点,那它就有可能作为缺点,伴随孩子的一生。但为什么不把其想为优点呢?
从现象上看,惯用手是一种人的本性。“利”,是指自己惯用哪一只手。大脑对手的控制是交叉的,左利手意味着右脑(抽象如语数外)思维较好,左脑(形象如音体美)思维较差,而一般人恰恰相反。左利手是一种奇特的生理现象,左利手是一个独特的群体,惯用左手使他们面临特别的问题,也使他们具有特殊的优势。有意思的是,几乎各个民族和不同时代,都有纠正左利手的习惯。
从生理上看,一岁前的孩子,左右脑的功能尚未分化,而左右手也尚未分工,所以这个阶段习惯同时使用双手。二岁时,左右脑逐渐分化,但倾向性不明显。三岁时,孩子的动作更协调,身体的各种动作反应变成反射性行为,不再需要大脑皮质来控制。而四岁左右的孩子,经常习惯用哪一只手,在生活中就比较明显了,家长也可以察觉了。
我这个人喜欢“未雨绸缪”,想着、想着就想到,对于左利手的孩子,可能最大的挑战是会被强行纠正一些习惯,特别是用筷子和写字。这就造成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遇到需要很多精力才能解决的问题。吃饭用筷子到也罢了,可写字确实有一定的问题。世界上的主流文字,其书写顺序、笔画和落笔方法,都是为右利手设置的。当左利手的孩子到了学习写字的年龄,你是强行纠正孩子改用右手呢,还是顺其自然就用左手?
要说巧,那就是巧!前几天遇到楼下邻居,他说起其儿子是左利手。我问他是如何处理的,他说没有什么好办法,只能是强行纠正的办法。可是,对左利手的“粗暴”改造,从根本上说违反了天性,也是一种极为不尊重孩子的“侵犯”行为。例如我们在写字时,需要调动众多功能,如手部精密运动能力、语言思维、对文字的空间想象等的协同运作。而你强迫孩子改变书写行为,原本左手可以顺利完成的复杂动作,被纠正后反而变成一个很麻烦的过程,这就直接影响了其整体协调能力。
其实,对于这个困扰许多家长的难题,早在90年前,教育大家陈鹤琴就利用循循善诱,巧妙解决了。一天,陈鹤琴看到有一个孩子总习惯于用左手写字,老师要他改用右手写,一直没做到。陈鹤琴就对这个孩子说:“你会用左手写字,大家都不及你,真了不起!但是大家能够用右手写字,而你不会,那你就不如人家了。假如你也会用右手写,两手都会写,那你就是第一个大好佬了!”不久,这个孩子就会用右手写字了。
教育就是这样简单!可教育大家终究是教育大家!只是说了简单的几句话,就让孩子主动地转变了自己的行为。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们在模仿成人的基础上,不愿成为例外,也不愿给人以负面形象,他们希望得到关注、接纳和承认。如果他们身上出现了成人眼中的“不良习惯”,他们也希望在尊重他们的基础上,按照自己能获得成功的模式去改造自己。
从人的“习惯”上讲,养成一个习惯,可能只是几天,而改变一个习惯,可能需要几年的时间!同时,让孩子建立一个习惯,是需要耐心的,让想让孩子改变一个习惯,则需要数倍的耐心!但是,大家却想要“一招制敌”的妙招,恨不得马上就改变孩子的习惯。着急之下,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及”,当脑筋思维枯竭,便什么都不想了,直接对孩子强迫进行“竹笋炒肉”了。
可是,如果你真的只会这样,将对孩子造成很深的影响,特别是心灵深处的影响,未来很可能使孩子的性格失衡。比如,孩子经历“粗暴”的管理,其性格会扭曲,为了排泄自己的情绪和感到心里平衡,他们会用别人曾经强加给自己的纪律和自己强行的自制,去要求他人,这在为人处事上,他们也会显得严厉而不公正。实际上,孩子的习惯,是模仿成人,或是成人“培养”出来的。所以,在改变孩子的习惯过程中,不能简单地靠“对错”评论,这可能使孩子对自己产生不恰当的自我评价。同时,你需要及时肯定和表扬,这样孩子才有改正的动力。
所以,如果你想改变孩子的一个习惯,首先你要看到孩子的长处,在其长处的基础上,利用巧妙的语言表达进行延伸,同时给孩子描绘出一个愿景“大饼”,这样利用孩子的上进和竞争心,自己就会去努力。在这点上,你知道农夫是怎么驯犟驴的吗?对待犟驴,农夫基本是不打的,因为知道打是无用。那怎么让犟驴心甘情愿地干活?简单之极,笑嘻嘻地在驴鼻子前面,吊一根胡萝卜!
呵呵,把孩子都当成犟驴了,比喻的不是很恰当,话糙理不糙!(作者:井中月,一个懂得尊重他人的人)
相关父母教育:
《让孩子真心快乐是教育根本》
本周实战模拟:《实战模拟:当孩子弄丢新买的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