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哲夫:永远的囚徒

(2008-07-18 08:25:47)
标签:

湾流

囚徒

河流

剌猬

哲夫

分类: 哲夫生态小说类

永远的囚徒

哲夫

哲夫:永远的囚徒

 

1、在黑暗的羊水里那孩子就已经在逃跑了。


  从羊水里逃出来时,阳光像琥珀色的酒浆,生活新鲜香甜的像一条牛奶的河流,这条河流养活了那孩子,并将他送入一个比一个大的湾流里,让孩子在里边成长和纵情的游戏。


  在一个平缓的湾流中孩子停下来呆了许久。


  平缓的湾流如一篇花一样美的有光有电有色有香的文章,里边有牡丹黑子一般醒眼的细小的蝌蚪,身躯浑圆而硕大,后边逶迤拖一条细长的小尾巴,活像一只一只活泼俏丽的逗号,在平和的文章的湾流里边和稚真的孩子的周遭游来游去。


  随着那些蝌蚪的穿梭游动,那孩子便如同时光一样被分针和秒针分割成一个一个玄色的句逗,于是华彩或是平淡的自然段便从容的在日子里舒展开去,融入了一步三叹或是一叹三步的人生的篇章。


  那孩子在这个湾流里一直呆到嘴唇间长出茸茸的胡须。


  然而,没过多久,那孩子便被一种新的囚禁感扼住了生命,在不满的怨怼和对新的梦想的渴望与驱策之下,毅然的或是不舍的,但却是奋力的逃离了已然拥有的温馨和安宁,仅仅为了一个不着边际的梦想,逃离那里,又进入一个新的乐章。


  虽然那孩子知道,未来和命运都是不可予测的。


  尽管如此,逃跑的念头仍然伴随了孩子的一生。

 

哲夫:永远的囚徒

 

2、大而言之,人类是地球上的一个永远的囚徒。


  小而言之,人在娘胎中是子宫的囚徒,不舍日月生长的终极目的,就是为了逃出子宫,来到人世便是正式逃跑的开端。宏观上从儿年逃向少年,从少年逃向青年,从青年又逃向中年,从中年逃向老年,逃来逃去,最终却逃向了死亡。微观上人之初生便开始逃跑,逃出母亲的爱的怀抱,逃出童年的幸福或是不幸的笼罩,逃出种种爱的纠缠和恨的困扰。


  形而下逃向形而上,逃出愚昧,逃出无知,由一地逃向另一地,由贫穷逃向富有,从痛苦中逃向欢乐。人生不过三万日,过了一日少一日,沙漏而已。平安是福,如同散步,知足者常乐!只争朝夕,就是跑路,生命因此而充实。

 

人类总是在喧嚣之后才看到虚无,天空永远是那样高远,星颗闪烁着神秘,所谓的科学让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自身渺小,也知道自己注定无法逃离这个蔚蓝色的星球,但我们又在失去它,就象一个坐吃山空的懒汉,不停地盘点着家里的存粮,数算着最后的日子。恐惧来临,绝望大于希冀,如果有能不醒的酒,就会一饮而昏睡至死。人类啊,你逃往何处?何处又有天国一样的乐土?就连自己的家园也已经荒芜,是谁逼迫这可怜的生灵执意背井离乡?踏向漫漫的不归之路?

 

  人类的欲望是一爝满世界蹓达的火--管住是炊,管不住是灾,关好是福,放出是祸。高尚者从世俗中如油珠一样努力逃逸出浊水,独善其身,让自己变得更加纯粹更加高尚。世俗者面对高尚如同老鼠面对猫,面对世俗如同铁屑遇上磁石,远离高尚的目的是为了毫无愧色的去追寻世俗的欢乐。


  男人追求女人却逃避家庭,追求婚姻却逃避义务,女人追求婚姻却逃避爱情,追求爱情却逃避贫穷。


  共同的特点是人类的天性与潜在的本能决定的,人类本能的都在追求理想逃避现实,追求理性而逃避盲目,事实上却相反--人类的悲剧就在于此--疲于奔命,时时刻刻都在进入和逃跑,由一个囚室逃向另一个囚室,终生都在逃跑。人生就是一部书,不是你在写书,是书在写你。人生就是一条逃跑的路,不是你在跑路,是路在跑你。


  当你不再逃跑时,那么死亡也就降临了。  

 

哲夫:永远的囚徒

 

    3、现在那孩子已经不再是个孩子,而是个中年人。 


  过久的停留已经使孩子感觉迟钝而且麻木,连眼睛也对旧有的风景看得腻了,便想要顺着旧有的河流逃走,去寻找一些新的风景,寻找一些新的感受。


  可是却发现这条河流已经被昨天雍塞了。


  现在那不再是孩子的中年人,由于河流在昨天已经雍塞,而今天又连身心都觉得很是累了,便想既然离不开今天,就姑且上岸去看看明天吧,可是这时却意外的发现,这条河流虽然有昨天也有今天却没有明天。

 

而且这条河流竟然是,或偏偏是没有岸的--原本就没有岸。


  没有岸的河流,把明天失落在岸上了。

 

 

相关链接:

 

哲夫:一个让我们汗颜的名字

哲夫:奥运--剌猬与剌猬的拥抱

哲夫:君子与小人之争还在继续

哲夫:帝国窃贼与巴拿马当当

哲夫:也说韩寒并答夏泽奎

哲夫:中国作家为何光吃饭不谈文学?

哲夫:是谁让范跑跑变成了魔鬼?

哲夫:大震之前我们中央领导人已经在反思

哲夫:莫非是我们为富不仁惹怒了地下的黑无常?

哲夫:群体性事件的思考(书摘片断)

陈晓明\穿透执政现实的现场(文艺报)

崔道怡 政论体纪实的突破之作\中华读书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