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吴永麟杂谈 |
分类: 评论天下 |
门当户对,在传统意义上是指男女双方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情况相当,适合结亲。随着时代的发展,门当户对被赋予了更多全新的涵义。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79446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59.0%的受访者认同门当户对的择偶观,67.7%的受访者认为门当户对有利于以后的婚姻。不过,65.6%的受访者认为门当户对和爱情不是对立关系。 受访者中,50.7%为女性,49.3%为男性。已婚、单身和离异的受访者分别占45.4%、46.0%和8.6%。(《中国青年报》05-20)
据报载,陆志鹏和魏书芬是江西南昌市一对60后的夫妻,他们有一名25岁的独生女。对于“门当户对”这个择偶观,夫妻双方意见完全相反。丈夫陆志鹏非常赞同婚姻门当户对,理由是这样的夫妻在工作、家庭、生活中都有共同的话语以及平等的地位,如此才能一起生活下去。妻子魏书芬则表示不应强求“门当户对”,因为人人生来平等,都有幸福的权利。“只要有爱,什么难关都能并肩闯过。”北京军区总医院的护士张璐月向记者坦言,她感觉门当户对的婚姻比较省心和踏实。“我是一个不太上进的人,如果我的另一半很优秀,他可能会对伴侣的要求也比较高,这样我会很有压力。我还是希望两个人差不多,哪怕日子过得不那么富裕,但是还是可以相互扶持,看到彼此的成长过程。”张璐月同时表示,她也希望另一半的经济条件不要比她差。
调查显示67.7%受访者认同“门当户对”有利于婚姻,笔者对此也谈谈谈个人的几点看法。
一、从考核指标的角度来看,“门当户对”存在理性择偶的成分。据悉,本次调查发现,受访者认为门当户对中最重要的两个因素是经济条件 (29.6%)和家庭条件 (19.9%)。其他因素依次是:性格 (11.5%)、生活方式 (9.9%)、社会地位 (6.9%)、兴趣爱好 (5.0%)、学历 (4.9%)、户口 (3.4%)、工作 (2.7%)、年龄 (2.7%)和外貌 (2.6%)。从上面的考核的指标,汲及到生活的多个方面,经济条件、价值观、受教育程度、兴趣爱好等方面的指标,是一种寻找相似性,这里存在价值观的平衡,生活的平衡,经济收入的平衡等方面。如果是彼此平衡产生的爱情,走向婚姻,会减少生活的阻力,减少价值观的隔阂。
二、不宜进行指标式的死板量化,爱需要包容、尊重与理解,过于精明算计,会把爱情推向坟墓。在爱情之路上,有足够的资本可以量化指标,这固然好。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那样的资本。爱情随着年龄的变化会面对严峻的现实,面对现实,适度地调节标准是获得爱情的方法。同时,婚姻爱情要需要包容,过于精明算计,会让爱失去归属感,引发爱情或婚姻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