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的我,茜子的围脖儿
对牡蛎的初次印象,还是在5年前和老公初识后的第一个圣诞节。也许在那样很有氛围的节日男生往往会选择比较有情调的西餐厅吧,那天下班,就接到王同学的电话,说是一家西餐厅有推出98元一位的自助餐,据说还有鲍鱼龙虾。只知道生长在海边的他很爱食海鲜,那时的我刚来上海,从小爱食辣味的湘妹子基本对螃蟹鲍鱼龙虾还处于零触摸的扫盲阶段。就这样抱着对海鲜的猎奇之心赴约欣然前往。
用餐环境很美,在八佰伴的最顶层还能看到霓虹闪烁的美丽夜景。其实当时的我,却如坐针毡。西餐厅那天的主题就是各类海鲜,名目繁多。但面对挑选的满大盘张牙舞爪的壳类食物,真是不知道该如何下手。只能一步一步的学习螃蟹和各种壳类复杂的食用步骤。
看到久闻大名的牡蛎的时候,它静静的躺在一个冰鲜区域的角落里,每一个硕大的牡蛎上还放着几片柠檬汁。我这个海鲜盲百思不得其解,很无奈的问王同学,这个貌似很丑陋的外壳生物会很好吃吗?就这样将柠檬醮在上面生吃会不会中毒?
事实证明我的担心真的很多余。尝惯了烈性刺激的麻辣,只能靠拼命喝水来缓解的味蕾,在享受过鲜美幼滑的牡蛎肉过后,真的很像在徒奔的沙漠里品尝到的一口甘甜的清泉。那种滋味,很色情的想来,又像是在同牡蛎的一次舌吻,萦萦绕绕,百转千回。
之后又查阅很多古书,才发现对牡蛎的赞颂早在千年就有记载。幸好我当时的舌头还能品出一些珍馐来,不然就暴殄天物了。《食物秘书》谓:“清热,调中,令人细肌肤,美颜色。” 明代谢肇淛《五什俎》中记录东坡语录:“穷山之珍,竭水之错,南方之牡蛎,北方之熊掌……”虽是苦中作乐之辞,但足可见苏轼对海蛎之偏爱。
嫁做厦门媳妇后,我这个在东坡笔下能品过“穷山之珍”的舌头便风卷残云般爱上了海鲜。怀孕后,知道上海不能买到新鲜的牡蛎,婆婆特地托人从老家的海边带来了无水质污染的海蛎干,加几滴酱油放在饭上一同焖熟,颗颗都是绝对的美味。加几粒放在汤水中,再无味的汤也会增添几分鲜甜。据说海蛎干补锌又补钙,是非常天然的“海中牛奶”,怪不得宝贝在肚子里就特别爱运动,出生后脚劲特别足,12个多月时,自己摸索着两个星期就能走得非常稳了。老人家还有偏方,欲生男孩的夫妇,丈夫在妻子孕前就要多吃海鲜,特别是牡蛎。虽为偏方,但从科学角度来说,高含量的锌确实能提高女方的受孕几率。
古有《本草纲目》说,海蛎“多食之,能细洁皮肤,补肾壮阳,并能治虚,解丹毒”。现代营养学也证实:海蛎的学名为牡蛎,营养丰富,含有多种维生素、牛黄酸、肝糖及其他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其含碘量比牛奶和蛋黄高出
200倍,其含锌量之高,可为其它食物之冠。素来有“海中牛奶”之美誉。据说宋美龄就经常食用海蛎以保持其容颜娇美。
在厦门,就有流传至今的经典小吃海蛎煎,几乎无论在哪家餐厅都有这道菜。选用上等的“珠蛎”,加上蒜子叶,地瓜粉,鸡蛋一同搅拌,然后在平底锅里面煎到两面焦黄。扑鼻的香味,白色的海蛎子,绿的蒜叶,黄灿灿的蛋汁,再淋上红艳艳的闽南风味甜辣酱,香,辣,鲜,嫩,滑,那种滋味入口既化,让人永生难忘。
对牡蛎的喜爱,是因为它的及其珍贵。在上海吃不到新鲜的如同奶酪一般香的海蛎,在内陆更别说能见到它的影子了。为了能看到它生长的环境,还特意跑了一趟海边,用相机拍摄了下来。很多没见过的朋友,至少也能知道牡蛎生长的地方了。
看到那些白色的在石头上蔓延上来的东西吗?那就是牡蛎。
这是鼓浪屿靠岸处的海边。。。很多没有被挖走的海蛎。。。很容易被你忽略吧:)
潮涨潮落,冲刷着这些海蛎,即使风向有变化,也影响着这些海蛎的肥美。

粗大的链条绳索上也布满了繁殖能力很强的海蛎。
牡蛎的养殖方法现在有很多种,绳子海蛎,宋时沿海渔民已经从事“插竹养蚝”。
但真正的海边人才会懂得,依附在海边石头上天然生长的海蛎,比起滩涂养殖的海蛎美味远胜之。其一是不腥,因是个小,肉瘦不肥腴,就象小家碧玉,卖相不艳,但自有清纯资质,不张扬,少腥味。其二是味香。
腌制过程:1.将海蛎清洗干净沥干水分,4根大蒜叶切成碎片,一同放入大碗中加入一勺酱油。


2.放入地瓜粉。这里有个比例问题,我是一斤的海蛎,加入六勺的地瓜粉,喜欢多吃海蛎的朋友可以适当减少地瓜粉的量。
3.加入适量的水。将所有食材搅拌均匀。


4.将两颗鸡蛋打入碗中,伴均匀备用。
5.锅内入油,9成热后(用手放在上面感觉明显的烫)再将所有食材倒入锅中。
关键:油要多放一些,因为是做海蛎煎,油最好不要中途加,需要一次放足。


6.海蛎倒入以后,不要马上翻动,等待饼状的海蛎煎周边开始有些微微焦黄后,再用锅铲翻面。
7.煎海蛎的手法:切忌用锅铲拍,压。这样出来的海蛎煎不够松软可口,最好轻轻翻动就可以了。


8.不断翻面,等待所有海蛎饼的两面都煎得焦黄,将蛋液淋在上面,再继续煎一会儿。
9.蛋液很快就凝固,这时候嫩嫩的海蛎煎就可以出锅了,淋上厦门的甜辣酱就可以食用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