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被误读的“学而优则仕”

(2010-12-07 06:50:10)
标签:

孙武

鲁国

月份牌

孙子吴起列传

文化

分类: 随感杂谈二

               被误读的“学而优则仕”-词海拾遗

.被误读的“学而优则仕”

     《论语》中有“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之句。而在我们以往的教育中,常常断章取义地利用“学而优则仕”,来把孔子的教育思想批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理解,错就错在把“优”字错误地理解为“优秀”或“好”了。由是,“学而优则仕”就解释成了“只要学习优秀就可以提拔当官”。但是,如果我们注意到前一句:“仕而优则学”,再像前面这样解释就说不通了,因为,把两句连起来就成了:“当官优秀了就可以提拔去学习,学习优秀了就可以提拔去当官”。其实,“优”字在这里的正确解释是“有余力”,全句的意思是:“做好了官,有余力就去学习;学习好了,有余力就去做官。”你看,不同的解释,“学而优则仕”的意思就有了天壤之别。

.“挂历”原来是讨债的备忘录

     说到挂历,最初的用途可不像如今的一样,是用来提示年、月、日的,而是用于“讨债”的备忘录。据说,在古罗马时期,因为放高利贷者按月要向借贷人收取利息,为了防止遗漏或差错,所以放贷人都会用一个特殊的小本子,“以月为单位,按日期排列”,把借贷人的债务按日记录在这个本子上。本子上还列有“记事栏”,用来说明原因和情况,以及记一些怕忘记的事。您看,现在的挂历、台历不也在月和日的下面留了一个空白方块嘛,这就是给您记事用的。不过,如今所记的内容和最初的记事内容就大不相同了。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据说,香港太古洋行的第二任老板莫藻泉上任后,建了一间太古糖厂。公元1884年,莫藻泉为了宣传太古糖果,专门设计了类似海报的广告式“月份牌”。并在“月份牌”上印了花卉兰草、吉祥人物、福禄寿禧、天官赐福、迎春接福等图案。凡购买太古糖的顾客,就赠送“月份牌”。而将“月份牌”挂在家里,既能当画贴,装饰墙壁,又能看日子,还能让人每天一抬头就看到太古糖厂的糖果广告,真是一举三得。由于“月份牌”的宣传作用,使太古糖果的销量大增。商人们看到了“月份牌”的商机,便相争效仿(当时没有保护专利权一说),并不断改进样式。由是,“讨债”备忘录与太古“月份牌”相结合,就逐渐演变成如今挂在墙上的挂历了。

                 .失败为何称“败北”

     一般人都明白,“败北”就是“打败仗”、“失败”的意思。那么,失败为什么又称“败北”呢?我们先从字形说起,原来,“北”字是个象形字,它的本意是“背”或“相背”。在甲骨文中,“北”字即为两个人,一个向左,另一个向右,为背向而坐之形,生动形象地指明了该字的意思是“背对背”。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北,乖也,两人向背。”由于古代两军作战时,被打败的一方总是背对着胜利的一方逃跑,因此,“北”这个字后来就逐渐增加了“失败”的含义。譬如:春秋末期,兵家孙武在《孙子兵法.军事》中就有“佯北勿从。”的策略。意思就是:敌人假装败逃时,不要盲目追赶。西汉贾谊撰写的《过秦论》中也有“追亡逐北”这样的句子。意思是:追杀败逃的敌人。此外,唐人李邕所写《陇关游奕使任令则碑》中亦有“胡虏久摧,战辄北。”的句子。意思是:胡人被摧毁己经很长时间了,现在只要一打,他们就败。再后来,“败北”不仅指军事失败,而且引申为办各种事情的失利。现如今,“败北”还被用来泛指在各种竞争、竞赛中的失败。

                .“出尔反尔”的来历

     在《孟子》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一次,邹国和鲁国相争,争斗中,邹国死了三十三个官吏,而百姓却没有一个为之而死的。邹国国君问孟子:为什么会这样?该如何是好?孟子说:“这都是因为上司不负责任,官吏平时怠慢百姓,残害百姓,且鱼肉人民造成的。曾子说过:‘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曾子语意为:要警惕!要警惕!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会怎样对待你)孟子是想通过曾子所说的“出尔反尔”,告诉邹国国君一个道理:你怎么对人行事,别人也会怎么还报于你。就像佛教中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一样。这就是“出尔反尔”的出处,可不知为什么,“出尔反尔”一词,后来就逐渐被用在表示“人的言行反复无常,前后自相矛盾”的意思上了。

                .何谓“三令五申”

     成语“三令五申”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命令告诫的意思。语出《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说的是春秋时期,孙武为了展示其兵法,为吴王阖庐训练宫中美女为兵的故事。孙武在吴王宫中选出美女一百八十人,分为两队,并以的吴王两位宠姬分别任队长,令皆持戟,按命令操练。“约束既布,乃设鈇钺,即三令五申。于是鼓之右,妇人大笑。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复三令五申,而鼓之左,妇人复大笑。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既己明而不如法者,吏士之罪也。’乃欲斩左右队长。”当不听号令的两位宠姬真的被斩后,美女军队也真的被孙武操练成了。这就是“三令五申”的出处。

下面再说“三令”令的是什么?“五申”申的是什么?宋代曾公亮撰写的《武经总要》记载了“三令五申”的具体所指。原来古之所谓“三令”是:一令观敌人之谋,视道路之便,知生死之地;二令听金鼓,视旌旗,以齐耳目;三令举斧钺,以宣其刑赏。而所谓“五申”为:一申明赏罚,以一其心;二申视分合,以一其途;三申画战阵旌旗;四申夜战听火鼓;五申听令不恭,视之以斧钺。以上“三令五申”,就是将士在战阵和军事行动中的作战守则。

     现如今,若用“三令五申”造句,便可造出如下句子来:“不少地方政府对中央三令五申打压房价的政策,从来就是阳奉阴违的。”

                                    (全文完)

请点开下面文章,其中一定有您喜欢的:

一. 老婆原是一片天               (家庭亲情        共七篇)

二.“豹房”皇帝明武宗的双面性格    (随感杂谈一     共十一篇)

三. 明太祖朱元璋与文化人          (随感杂谈二     共五十篇)

四. 探究岭南文化与粤语的成因       (随感杂谈三     共五十篇)

五. 《西游记》中的“我爸是李刚”   (随感杂谈四     共五十篇)

六. 初夏鄂赣游                   (旅行图文      共十八篇)

七. 金秋北疆行                   (旅行图文     共二十三篇)

八. 贵州风情录                   (旅行图文      共十五篇)

九. 新西行漫记                   (旅行图文      共二十篇)

十. 寻找消失的徽州                (旅行图文      共十一篇)

十一.走进西藏                    (旅行图文        共八篇)

十二.滇西旅行散记                 (旅行图文      共十三篇)

十三.豫、陕、晋、京行             (旅行图文      共十五篇)

十四.家乡寻踪                    (图说家乡        共十篇)

十五.深圳纪事                    (图说深圳     共二十五篇)

十六.文革二三事                   (往事记忆      共十一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