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我参加了法语培训中心和法国领事馆联合举办的鸡尾酒会。
你有没有发现,我的运动休闲着装与酒会的气氛格格不入?
已经7点半钟了,有些饿的我还是先吃点冷餐再说吧!
西式小点心非常可口。
在香槟、白兰地和葡萄酒中,我选了香槟。
说到着装,我是上周接到邀请函的,早都忘了这件事。昨天下班后,我照例在办公室忙碌,到饿了的时候,突然想到那个酒会好像是今晚的。于是放下工作,连衣服都来不及换,就匆匆赶来了。
我不喜欢穿西装,平时上班都是着休闲装。况且今天去取了供楼用的16000元公积金,就算休闲衫装的鼓囊囊的,也不过分。但是想到大家都西装革履,我这身野外装扮会不会吓到法国佬?
在法语培训中心外的停车场,我本想将外套脱在汽车上,但是由于装有钱,广州的治安又实在让人不放心,所以还是作罢了。
我赶到的时候,活动已经开始了。
这次是法语培训中心和法领馆借举办中国法语联盟年会的机会搞的聚会酒会,去年底的聚会我也参加了,也是这个时候,不过主题是中法摄影展。
虽然我不懂法语,但是与法语中心还是有一段渊源,认识在广州从事绘画、设计、dj和教练的法国人。去年的中法文化年,我策划了一个中法文化电视访谈系列片,也得到了法语中心的支持。
虽然我在今天的酒会上显得格格不入,好在法国人也不是那么严谨的,因为我看到了一个穿人字拖鞋来参加酒会的法国哥哥。
我松了口气,顺便摘下运动感太强的棒球帽,融入到当晚的气氛中。
当晚的点心中,腌肉卷葡萄最好吃。
广东的法国人不是很多,全省只有2万多,其中深圳和东莞占了一半,广州我估计也就只有五、六千吧。今晚只有40多位得到邀请。有头有脸的都相互认识,不认识的在这样的酒会上也在借机相识。
酒会上某集团的总经理(我没有拍他的照片)向我了解那里喝中国茶最好,我告诉他小北路有一家喝广东夜茶的地方不错。他立刻说:那里是黑人区,我不要去。
确实,在小北路附近出入的黑人和中东人已经超过了我们黄种人。他们除了借广交会集散地采购廉价的服装首饰,也做一些违法的事。
法国先生问我:你们为什么允许那么多黑人来广州?为什么不限制他们?
我说:非洲人也是我们的兄弟,尽管有少数人贩毒违法,但是大多数是来批发低端轻工产品,=变相的解决珠三角民工的就业问题。不管是白人黑人,我们都会一视同仁。
一猜,就会碰到他,我两年前的工作搭档--卡佑民。
两年前我制作的亚洲第一个与孩子谈性的电视节目《青苹果》(原名《维特烦恼》),就是邀请他担任西方的主持人(另一个女主持是中国人)。每期节目通过中学生的亲身经历,来探讨东西方孩子面临的不同的性教育环境。


>
卡佑民开始主持比较拘谨,不够法国。但是要找一个会讲广东话、普通话、英语、法语,又要做过专业主持人(卡佑民先后在上海、广州的电台做主持人)的人还非他莫属。在我们的逼迫下,他很快转变风格,达到了我的要求。
卡佑民是典型的理想主义法国人,为学中国功夫来到上海,为做电台dj又放弃了高薪的金领工作。业余时间又制作现代舞剧,去年他对我说想出歌曲专辑,把中国歌翻唱到法国,把法国歌翻唱到中国。我知道他没什么钱,就劝他那要花不少钱的。没想到,他居然实现了这个梦想,今天见到我,他把这个专辑捧到了我的面前。
帮他实现这个梦想的,还是法语中心的校长--夏威理,他做了资助人。法语培训中心除了推广法语,还推广法国文化,17号他们还邀请了法国哑剧大师来法语中心演出,校长还问我来不来看。可惜那段时间我会在上海出差,应该看不到了。
从酒会地点回我家的路程可以听7首歌。在我的汽车上,我选了卡佑民唱的四首中文法国歌和三首法文中国歌。其中有一首法国歌《粉红色的一生》是用粤语唱的。用法文唱的中国歌分别是:《夜来香》《干杯!朋友》《月亮代表我的心》。
法语是我认为最优美的语言,《月亮代表我的心》是百听不厌的最动人的中国歌。两种美碰撞在一起,加上车窗外珠江的清风,很惬意。
虽然卡佑民的演唱不是很专业,但是用法文演唱的田震的《干杯!朋友》还是别有一番味道。。。。。。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