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巡记

(2007-10-01 00:00:00)
标签:

我记录

生活变迁

教育杂谈

2007.9.20——9.29日,先后赴南巡记海南师范大学、茂名学院、广东外国语大学、深圳大学、惠州学院、华南大学等校做巡回讲座。每个讲座都两三个小时。每天睡觉不过四五个小时。很多时间都奔波在路上。累得随便一个台阶都想坐下来歇会儿。。。。。
 
随便搜索摘录了新浪几篇听过我讲座的同学网文,以安慰自己的辛苦:
 
***我被感动了。赵丽华女士的讲演生动、精彩、独物,回答问题从容、机智、到位,带给我们的,是丰盛的精神晚宴。我深深感到,诗歌是美好的,诗人是崇高的。——石榴庵文学驿站 赵丽华惠州谈诗(转自惠州作家网)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5743ba01000ald.html
 
***农历八月十六在深大报告厅听赵丽华女士的诗歌讲座.她白皙清瘦,声音甜美,涉猎深广,口才极棒,远远望去只有二十六、七的样子,干净、智慧。是我喜欢的类型。——小炬 见到赵丽华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fcb2f9010009q1.html
 
***她认为诗歌是自由的,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诗不要写得很满,要像国画一样留有空白,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艺术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过程。诗人要努力寻找独特的角度和独特的表达。她说,要卸掉诗歌所负载的外在东西,让诗歌回到诗歌本身。

  她说,要写多少平庸之作才能写出杰作,就像要吻多少只青蛙才能吻到青蛙王子一样。

  诗有别才,非关学也。

  没有被诗歌浸润过的人是荒凉的

 

 

***相较而言,赵丽华云淡风轻的天真和通透更显圆满。虽然第一篇文字她就在肯定四十岁女人气定神闲的美,但“被掠夺的脸”和“折断的时间”还是略微透露出对生命的责问和切齿,只是比留恋更固执的是永不选择追逐的自尊。

——tean她的直觉比理性更有魅力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e8930e901000baa.html

 

 ***7点45分左右,赵丽华女士出现在众人面前,“美丽的、年轻的、时髦的……”等字眼立即在我的脑海中浮现。诗人都是年轻的,后来李院长说了这样一句话。讲座的内容大概是:中国当代诗歌现状与发展方向。
 
其中,赵老师也讲述了去年“赵丽华诗歌事件”的始末。诗歌之于我们,我感觉挺遥远的,更别说现代诗歌。中考、高考这样的大型考试,作文题都附带一句“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导致大多数的年轻人与诗歌没有直接的接触,读不懂现代诗歌,似乎是情有可原。
 
整个讲座,持续了两个多小时,数次响亮的掌声响起,全体同学,中文系的同学都全情投入。值得一说的是,恰逢武侠小说这门选修课与讲座狭路相逢,许多同学为了听赵老师的讲座,都选择了逃课,可想而知,那学术一室有多空旷了,于是,那老师出了绝招:点名。于是,在赵老师到达前,又有一批人无奈撤退。
——
奥陶纪现代诗歌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6b2fbd01000b1o.html 

 
 
***今天晚上有幸见到了赵丽华老师,听了她精彩的演讲。一见到她本人,哦,好标致的女人,“诗人永远是年轻的。”虽然是一个读大学的孩子的妈妈了,但是脸上还是洋溢着年轻态,开朗。她刚开始说第一句话就博得了阵阵的掌声,原来是她的声音太温柔好听了。
    ……
 

***初次见面只感觉这是个年轻`端庄的女人,可越听越感觉她是知识分子-简简单单的诗句背后隐藏的是极为丰富的内涵.谈吐间,不仅轻松地旁征博引国内外诗人的文字,而且能以自己独到的见解给我们以启发.

    这是一个享受知识的夜晚,体会这诗的乐趣,那两个小时也因此而美妙.

    非常感谢她的到来,同样非常赵丽华女士能再次莅临.

 ——阿鲍同学《赵丽华女士来我校作报告(华南农业大学)》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018ac301000c53.html

 
 ***

9月23日晚,当代著名女诗人、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赵丽华应科研处和文法学院邀请,在二教305为我校师生作了题为《中国当代诗歌现状和发展方向》的学术报告。文法学院部分老师和学生近300人参加了本次学术讲座。

        赵丽华首先向大家介绍了去年9月轰动一时的“梨花体”事件始末,接着解读了自己创作且较具代表性的9首诗歌,如《当一只喜鹊爱上另一只喜鹊》、《我终于在一棵树下发现》、《海伦》等。通过这些诗歌的解读,大家感受到赵丽华是一位“把诗歌写得有趣作为自己追求“的诗人,也凸显了她“飘逸、超脱、连贯、气息饱满而快乐、用笔飞扬甚至花团锦簇”的创作风格。赵丽华还一一回答了老师和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文法学院李润院长在报告会结束前,通过即兴赋诗一首的方式对赵丽华充满激情的演说和极富引导意义的学术报告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也对她表达真诚的谢意和良好的祝愿。(文法学院)。

 ——http://www.mmc.edu.cn/mmcnews/viewnews.php?articleid=2715

 

 
 
南巡记
南巡记
 
我在广外的讲座,广州六大媒体同一天做了整版报道。看过报道的老师同学很多给我留言说终于理解赵老师说的“媒体无良,记者无耻”那样的话了。我说不怪他们。媒体就是那样的,他说赵丽华学识渊博、旁征博引、妙语连珠、洋洋洒洒啥的那就没有意思了。他一定得挑我点差漏或容易引起争议的话语。如同他们报道海南香蕉,说大丰收了就没有意思了。说有癌有撒司群众就爱看了。他们才不管一百万海南蕉农由此倒多大霉呢。。。。。。
 
最后感谢亲爱的海南人民、广州人民、深圳人民、茂名人民、惠州人民,感谢晓音姐和向卫国夫妇,感谢李少君先生、毕光明先生、伍方斐先生、黄礼孩先生(有人说广东可以没有省长和省委书记,但不能没有黄礼孩),感谢摄影家文建平先生,感谢江湖海先生、张月红女士、骆浩文先生、汪治华先生、董风华及黎良文先生、吴奕女士(如果全中国所有的女干部都有你的学养、气质、见识、谈吐、美丽,那该多好啊),感谢张鸿(我们廊坊人民集体的、亲爱的小姨)、欧阳露(你越来越漂亮了)、林雨(感谢你大雨中带我逛街,你把雨伞打在我头上而淋湿自己,谢谢你帮我挑了那么漂亮的一条裙子),感谢一回、花间、大草、大地的羽毛,感谢花枪(毫无疑问,你请我吃的生蚝和清补凉,是全天下,最好吃的),感谢肖铁、阿西、苏一刀、老刀,感谢尊敬的温远辉先生,你把广东作协搞成了全国作家们的温暖的家(感谢温远辉夫妇和陈刘美孜孜夫妇带我到小岛上度过的难忘的中秋之夜)……
 
最后感谢所有听我讲座的老师和同学,感谢一切在此物质时代仍对诗歌褒有兴趣和热爱的人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