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自制桃酥40后50后70后80后 |
分类: 甜点 |
我很高兴我爱上桃酥了,因为曾经我是那么不喜欢它。
小时候我最爱吃的点心是“奶油蛋糕”,就是那种铺满了白色奶油的蛋糕,一般只有在重要的日子里能吃到,比如生日什么的。最不喜欢的点心就是桃酥,小时候吃到的桃酥是碗口那么大一个的饼,油乎乎的,咬一口满嘴碱味儿。我印象中我总是对那大半个咬剩下的桃酥愁眉苦脸,看包着桃酥的纸渐渐被油浸透。
那时候家长为了督促我学习,实行了物质性的赏罚分明制度,那就是考试得了100分就给买奶油蛋糕吃,得不了100分就给买桃酥吃。虽然这个赏罚制度有调侃的成分,但将桃酥作为一种惩罚,可以想象桃酥对我的威慑力。
其实在我小时候物质贫乏的年代,所有的糕点制作得都很粗糙,不光桃酥不好吃,哪些能甜死人的月饼、能当铁棍使的江米条子、黏在牙上抠都口抠不下来的花生糖,无一不粗制滥造。可是和长辈们的童年比起来,我们的童年生活简直就是比蜜甜了。每次见我挑三拣四地对着一块桃酥发呆,长辈们都会一遍遍地叨念:“真是蜜罐里泡大的一代啊!。。。。。。”
我那时候不太明白这句话的意思,觉得长辈们没事儿总喜欢痛说革命家史。后来长大一些,了解了更多的历史,终于懂得了长辈们的那种对物质的珍惜和对社会的使命感。在他们那个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吃饱都是奢侈,遑论挑选,但是他们的精神生活却很富足,他们的童年都如饥似渴的追求知识,都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所以面对70年代的物质逐渐丰富,孩子们却越发不珍惜粮食,他们一方面感叹今非昔比,一方面叨念:“现在的孩子真是蜜罐里泡大的一代。”
中国社会的发展迅速到让人无暇思考,一转眼,我领着一帮80后的小孩走在新中国的大街上了。
看他们吃饱喝足了成天作厌世状,没事找事地high,把自己打扮成动画片里的人,我本想倚老卖老地教育他们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胸怀天下,放眼世界!。。。。。。”,没想到话刚说一半就被他们挡住了,然后被他们教育一番:“世界关您什么事儿啊?自己舒服就行了!”还没等我缓过神儿来,他们接着来句:“其实活着真tm没劲!”
我无语了,物质贫乏精神富足和物质富足精神空虚,到底哪一种生活更像在“蜜罐里”的呢?
桃酥:
这个桃酥是在美心坊学的,可是我迟到了,去的时候人家都一盘盘地准备进烤箱,我完全不知道步骤,回来后请教的潇潇才知道步骤,潇师傅,谢谢啦!
材料:
低筋面粉300克、糖粉120克、酥油150克、糖浆10克、鸡蛋1个、泡打粉3克、臭粉(碳酸氢胺)1克、苏打粉3克、碎核桃适量
做法:
1,酥油提前室温软化,用打蛋器打发至体积变大,颜色变浅,加入鸡蛋搅打
2,加入糖粉(我用的细砂糖,吃起来稍有颗粒感,建议大家用糖粉)
4,加入糖浆
5,低筋面粉、泡打粉、臭粉、苏打粉的混合物一起过筛入盆用刮刀切搅拌均匀(此时预热烤箱170度)
6,混合物倒在案板上,用手捏成团(不要过分揉,避免出筋),烤盘铺好油纸,将面团分成小份揉成团,间隔着放在烤盘上,用手按扁,放上碎核桃
7,入烤箱中层,烤18——20分钟


